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2015-10-27张丽杰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九三分局大西江农场医院黑龙江黑河161448

关键词:满意率心功能满意度

张丽杰(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九三分局大西江农场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48)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张丽杰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九三分局大西江农场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1448)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VEF和BNP,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和BN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理护理;心力衰竭;心功能

心力衰竭易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心力衰竭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1]。本文通过对我院心力衰竭患者86例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在对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33±3.18)岁,患者疾病类型中,包括冠心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以及冠心病7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7.83±3.91)岁,患者疾病类型中,包括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以及冠心病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嘱咐患者按时用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嘱咐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将病情真实情况如实告知患者,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心脏病的基础知识,如何正确调节自身血压及血糖等,在患者了解病因的同时,将治疗的具体方式以及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解除恐惧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

(2)定期向患者家属汇报病情及近期治疗进展,与患者家属商讨有效的康复计划,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相互合作,对患者进行鼓励,加强患者自我护理。

(3)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以热情、温和的态度询问患者具体感受,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排忧解难,日常护理当中,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心理上的鼓励与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尿钠肽(BNP)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判定,总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LVEF和BN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F和B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VEF和BNP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LVEF和BNP对比(±s)

组别 n LVEF(%) BNP(ng/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340.37±4.3153.78±5.21964.54±215.43428.96±162.17对照组 4340.29±4.4645.63±5.02961.84±214.77618.29±174.83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n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率观察组432616197.67对照组431915979.07

(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据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其心理状况有关,尤其是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而且可因此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措施在对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中,已被广泛关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措施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对患者心情的影响,缓解其不良情绪,能够有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给予患者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4]。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其LVEF和BNP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后,不仅LVEF和BNP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运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1] 高学叶.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生理健康及心功能的积极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39-140,142.

[2] 张秀兰.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19):160-161.

[3] 杨 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0):3083-3085.

[4] 陈首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96-97.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猜你喜欢

满意率心功能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