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少数民族学校教研方式转变谈

2015-10-26柳莲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组教研

柳莲华

近些年来,莫力达瓦旗(以下简称“莫旗”)6所乡镇少数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大步向前,但师资队伍薄弱,教育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莫旗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决定在乡镇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助推民族教育”主题教研活动。

要使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就要遵循学校特点,符合少数民族教师需求。经多次调研,我们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多为民办转正教师,初始学历低,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有所排斥。这样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对于教研方式的思考。综合考量,我们尝试在这次主题教研活动中,对教研方式进行调整。

一、试点探索——构建示范跟踪式教研方式

首先选择实验校,把全旗办学条件最好、设备最先进的民族乡镇学校阿尔拉中心校定位为发展民族教育的首选基地;其次,选择实验学科,把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列为第一实验学科;再次,选择实验人员,由两学科教研员、阿尔拉学校领导和数语两科教师组成践行者方队。

整体框架形成后,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跟踪式教研方式。

(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1.教研员严格执行隔周到校制,每次在校工作时间为一周,上下班时间与学校教师保持一致。

2.教研员组织学科教研组及教师认真制定教研活动方案。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在学校教研领导指导下,认真实施工作方案,落实活动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3.在教研工作中,教研组负责人及参研教师必须在教研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各教研组按时完成选题备课,并作详实记录。

(2)严格按照教研工作实施步骤,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填写教研过程手册。

(3)教研员组织教研组长及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督促教师撰写整理相关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

(二)教研员沉于其中,超脱其上

1.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帮助阿尔拉中心校制定教研活动记录手册、阿尔拉教导处常规检查记录册等。这有利于促进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引领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每项教研活动,也便于记录教研的过程,促进过程性教研材料的积累,使其真实化、及时化。要注意指导业务领导收集整理原始教研过程性材料的方法。

2.科学开展备课、说课、评课。将学科讲座与备课、说课、评课有效结合。在备课、说课、评课的同时融入学科讲座内容,注重对教师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既有针对性又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操作。

3.率先示范,典型引路。两位教研员针对低、高年段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层面以自己为“靶子”逐一示范引领。两位教研员分别做了两次主备人、主讲人和说课者。这样的举动,不仅从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为教师做了示范,更拉近了教研员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更愿意大胆尝试。

4.朋友式研磨,同伴互助。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由一名教师作为主备人、主讲人,教研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与本校的教师一道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使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5.场外指导,历练教师。除教研员到校指导外,其他时间安排了以学科领导为牵头人的自主研磨训练,对所有活动做了录音录像。其间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多次进行电话交流,做好场外辅导。

6.疏理总结,授之以渔。教研员在引领教师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教师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研经验,疏理出极具操作性的教研活动流程。如:备课流程,高低段教学基本流程,课前、课后说课流程等。为今后的教研工作铺设了一条“高速路”。

二、深入探索——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根据莫旗6所乡镇少数民族学校比较分散,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数学专职教研人手不足的特点,以阿尔拉教研模式为范本,在全旗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学科选拔十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兼职教研员,成立学科指导团队,分别派送到其他5所民族乡镇学校,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深入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助推民族教育”主题教研活动。

1.培训先行,保证指导团队教师工作有效

①学科教研员从工作理念、方法上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将在阿尔拉工作的经验与指导教师共享、学习。

②指导教师到阿尔拉学校参加现场模拟培训会。

会上,阿尔拉学校小学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进行了精彩的现场集体备课展示。展示教研员针对指导教师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这种现场模拟培训既给阿尔拉学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更让指导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助推民族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过程指导,教研员为指导团队教师工作保驾护航

指导团队教师深入学校开展工作后,学科教研员定期与各校指导教师交流,寻求对策,并多次以被培训者的角色参与到指导教师组织的教研活动中。体验被培训者的收获,站在被培训者角度,帮助指导教师提升。

3.定期展示汇报,促进各校沟通交流

教研员定期参与各民族校在校内进行的阶段成果展示。包括图片、影像、文字资料,民族校教师还要上汇报课。既是前一段工作总结,又激发了乡镇民族学校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思想。

三、延伸探索——提升小学综合学科教师专业素养

1.成立区域教研联合体

在阿尔拉中心校经验基础上,根据小学综合学科教师少、学校分散的特点,以学科教研员为主体,成立东西两片民族乡镇学校区域教研联合体(以东片为例,东片三所学校的综合学科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都要集中到其中一所学校)开展助推活动。

2.开展综合学科教师单项技能训练

乡镇民族学校综合学科教师90%以上非专业毕业,无固定人员,轮换性大,学科专业技能很弱。针对这一现状,综合学科教研员既做示范者又做老师,深入到民族校手把手地教,和教师共同训练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综合学科教育积累了前提条件。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触动了老师们今后对综合学科专业技能的思考和再学习。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组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