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辩式思维是可测的

2015-10-26谢小庆刘慧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受测者陈述例题

谢小庆+刘慧

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审辩式思维是教育的解放力量,是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强大资源。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审辩式思维不仅是持续钻研的动力,更是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

《华生—格拉瑟审辩式思维测试》(Watson-Glaser Critical Thinking Appraisal,以下简称WGCTA)是一个测量审辩式思维水平的测验。

美国心理公司于1921年成立,曾经是国际上实力最强的心理测验公司之一。1994年,心理公司开发出版了WGCTA。今天,主持着WGCTA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学习公司之一培生教育公司。

WGCTA的编制者认为,无论是在学术和教育领域还是在职业领域,审辩式思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胜任力要素。编制WGCTA是为了预测受测者在各种教育和职业环境中履行个人职责的行为表现。

长期以来,WGCTA主要应用于就业申请的评估,应用于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WGCTA的测试对象包括求职者和在校学生。WGCTA受到许多用户的青睐,被应用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内的人力资源开发。WGCTA与智力测验、技能测试、个人倾向测验等其他评价手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预测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潜力,可以明显提高培训的成果,可以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效率。

WGCTA的基本设计思路:RED

WGCTA试卷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三个方面对受测者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进行评估。这三个方面是:

1.假设确认(Recognizing assumptions,即R);

2.评估论证过程(Evaluating arguments,即E);

3.导出结论(Drawing conclusions,即D)。

WGCTA力图对受测者的未来影响力、探索广度和职业发展等做出比较准确的刻画并提出改进建议。

WGCTA的试卷构成

WGCTA的试卷包括5个部分:

1.推论

推论是一个从观测事实中得出结论的过程。例如,如果看到房间中有灯光,听到房间中有声响,可以得到“屋里有人”的推论。但是,这个推论有可能并不正确。或许,屋里并没有人,只是主人在离开房间的时候忘记了关灯和关电视机。这部分,每道题目的文本(语料)是一段关于事实的陈述。这些事实,被认为是正确的,无可置疑的。题目是根据给定事实做出的推论。考生需要对这些推论进行评价。考生需要从5种评价中选择一种。这5种评价分别是真(T)、可能真(PT)、资料不足无法判断(ID)、可能错(PF)、错(F)。

在进行评价判断的时候,考生需要运用一些文本之外的常识,需要依靠一些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那些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具有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考生,将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题:

上个周末,大约二百名初中生在一个中西部城市自愿参加了一次周末讨论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种族关系和世界持久和平。这是由学生们自己选出的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1)与其他同龄的学生相比,出席了本次会议的这些学生表现出对广泛社会问题更浓厚的兴趣。

(2)大多数学生以前在自己的学校中从没有讨论过此次会议的两个主题。

(3)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

(4)学生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关系问题。

(5)一些初中生认为种族关系和世界持久和平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1题的答案是PT。根据给出的事实,这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第2题的答案是PF。学生们来参加此次讨论,很可能以前曾经讨论过这些问题。第3题的答案是ID。从所给事实无法做出判断,信息不足。第4题的答案是F。第5题的答案是T。所给材料中已经说明,这两个问题是由学生们选出的。

2.假设辨认

当你说,“我将于六月毕业”时,你的陈述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假设。例如:我将活到六月;我可以通过毕业考试;我可以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所谓“假设”,是指一些预设的前提假设,是一些不需要讨论的前提。在这部分题目中,文本(语料)是一个命题或陈述。题目是这个命题可能包含的假设。考生需要在“属于必要假设”和“不属于必要假设”之间做出选择。

在测试的指导语中提醒考生:注意,你需要对各个可能的假设独立地进行判断。

例题:

陈述:我们需要节省时间,所以我们最好乘飞机去。

假设:

(1)乘飞机比乘坐其他交通工具需要的时间少一些。

(2)有通往目的地的飞机可以乘坐。

(3)乘飞机旅行比乘火车旅行更方便。

第1题和第2题是必要假设。第3题不是必要假设,在所给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方便与否的问题。

3.演绎推理

在这部分测试中,首先会给出一些陈述,这些陈述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这些前提被认为是真实的,是无可置疑的。题目是根据给定前提可能导出的一些结论。考生需要在“可以导出”和“不能导出”之间做出判断和选择。

在测试的指导语中提醒考生:你需要尽量避免受到偏见和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结论,即使根据常识你知道是真实的,但是,如果这一结论并不能从所给的前提中必然地导出,你也不应选择“可以导出”。所有这些陈述中所说的“有些”,是指某一类属中一定数量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说“有些”的时候,意味着“至少有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当我们说“有些假日会下雨”的时候,意味着“至少有一个假日会下雨”,也意味着“有几个假日会下雨”,还包含“不排除所有的假日都下雨的可能性”。

例题:

陈述:有些假日会下雨;下雨的日子很无聊。

结论:

(1)晴天都不会感到无聊。

(2)有些假日很无聊。

(3)有些假日不会感到无聊。

第1题的答案是“不能导出”。 第2题的答案是“可以导出”。第3题的答案是“不能导出”。尽管根据你的常识,你知道这个陈述是正确的,但是,你并不能从所给前提陈述中导出这一结论。

4.解释

在这部分测试中,首先会给出一段关于事实(例如,某一项科研成果)的陈述。题目是根据文本中关于事实的陈述可能导出的一些结论。其中,有的是经过合理质疑之后可以经受住质疑仍然可以成立的结论;有些是经受不住质疑而难以成立的结论。考生需要做出“可以成立”或“不能成立”的判断。

在测试的指导语中提醒考生:文本中给出的事实陈述是真实的,不容置疑的。从事实导出的结论,有些可以成立,有些不能成立。注意,对于每个结论独立地进行判断。

例题:

陈述:一项关于儿童词汇获得的研究显示,八个月儿童的词汇量为零,到六岁时,儿童的口语词汇量达到2,562个。

结论:

(1)在这项研究中,没有一个孩子能在六个月的时候学会说话。

(2)在孩子们学习走路时,词汇的增长量最慢。

第1题的结论可以成立。经过合理质疑,这一结论仍然可以成立。第2题的结论不能成立。在所给材料中,并未涉及学习走路与词汇量之间的关系。

5.评价论证过程

为了对重要的问题做出决策,需要具有判断一个论证过程是否具有说服力的能力,需要具有判断一个论证是紧扣主题还是“跑题”的能力。测试的这部分考查考生关于“说服力”和“跑题”的判断能力。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论证,一方面需要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展开论述,而不是仅仅关注一些琐碎的细节;另一方面,需要紧扣问题,而不是离开问题本身的慷慨激昂。尽管有些慷慨激昂的论证是非常正确的,但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很小。

在这部分测试中,首先会给出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题目是对于这一问题的论证。考生需要对这些论证做出“有说服力”或“缺乏说服力”的判断。

在测试的指导语中提醒考生:请注意,所有这些论证都是可以成立的。你在答题时,尽量不要受到自己个人好恶的影响,而应尽量从论证本身、站在论证者的立场去判断一个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例题:

论题:是否所有的美国适龄青年都应该读大学?

论证:

(1)是的。在大学中青年人可以有机会学习歌曲和跳舞。

(2)不是。相当比例的年轻人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兴趣进行大学学习,他们很难从大学中获益。

(3)不是。强度过大的学习会对一个人的人格造成永久的伤害。

第1题的答案是“缺乏说服力”。第2题的答案是“有说服力”。如果提出的这一论据为真,可以对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第3题的答案是“缺乏说服力”。如果这一论据为真,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与论点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论点中仅仅提到读大学,读大学并不一定意味着“强度过大的学习”。

WGCTA的成绩报告

WGCTA全部是客观性选择题,可以采用机器自动阅卷。WGCTA的不同版本的分数经过了等值处理。WGCTA既可以进行纸笔测试,也可以进行计算机上或网上的测试。WGCTA的纸笔版本和电子版本之间也进行了等值处理。在WGCTA的成绩报告中,包含一个对受测者进行指导的《发展报告》。这个发展报告会就受测者以后如何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受测者陈述例题
虚假陈述重大性
怒气冲冲 或因睡不好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新媒体科研环境下自发式科研协同行为机制研究
投射技术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解析
陈述刘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关“屋、树、人”的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