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整体课程设计

2015-10-25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意象新课标新课程

刘 莹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710054)

语文新课标必修教材诗歌单元整体课程设计

刘莹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西安710054)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点,概括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必修教材的诗歌单元设置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各单元诗歌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了整体的课程设计,使得每一册教材的诗歌单元都能有侧重点地讲解.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并逐渐培养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新课程 必修 诗歌 整体 课程设计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建立了新课程标准,并以此为纲,进行了有效的课程改革和尝试.语文教材也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思想,使得新教材能更全面、更有效地达到育人的目标.同时,从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新课程在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强了课程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新课标的优势和方向.而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本文所思考的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材设置特点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使语文必修课程全面而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就成了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用好教材、拓展教材、全面而有效地掌握课堂等思想,都要从课程设计入手.

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的设置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课体现着新课程的中心思想,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选修课程从更大的空间上给了教师和学生自由,让学生可以更深、更精地掌握文化精髓,各省市也根据自己特点选择不同的选修教材.

(一)教材的整体特征

课程设置基本如下:必修课程由“语文必修1”至“语文必修5”五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名著导读”四个系列目标组成.选修教材各省市设置不同.陕西省设置如下:

语文必修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必修5---五个模块

续表

必修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四个单元表达交流表达---四个主题;交流---一种方法梳理探究三种类型名著导读两部名著

阅读鉴赏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A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B第三单元:现代写人记事散文C(写人记事)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E必修2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C(写景状物)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南北朝以前)A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B第四单元:演讲词E必修3第一单元:中外小说D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唐代)A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B第四单元:科普文章E

(二)教材的内容设置分析

1.教材整体的内容设置分析

在整个课程设置上不变的是设置类型,而具体的课程却各有侧重,在课程的侧重中既突出重难点,又传授方法,同时也建立起整体的知识体系.

续表

2.诗歌单元的教材设置分析

可以看出每一本必修教材都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不同体裁文体的特点.如果再根据文体特征组合,我们以诗歌单元的讲授为例进行讲解.

诗歌必修1现代新诗介绍“新诗”必修2古代诗歌(南北朝以前)介绍“古体诗”必修3古代诗歌(唐代)介绍“近体诗”必修4宋词介绍“诗词”

诗歌提出概念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基本方法必修1深刻理解诗歌意象,进而感受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沁园春·长沙》词的相关概念、意象、图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了解分析意象的角度、方法(描述+物征)了解、体味《诗两首》诗歌意象、意境分析意象,了解意象、意境、情感之间的关系构建由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感悟、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叙事诗与抒情诗区别体会诗歌的抒情方法,了解长诗的抒情手段叙事手段的抒情诗,进而感悟诗歌的抒情性体会、感受补充诗歌分期和分类;旧形式新内容与新形式新内容的诗歌必修2诗歌语言形式特点和基本发展脉络《〈诗经〉两首》诗歌起源、四言诗、双声、叠韵.情景关系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重章叠唱比、兴的运用.对以乐景写哀情的理解品读、赏析《离骚》楚辞、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意义.杂言诗楚辞的特点、杂言、韵散相间的诗歌特点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诗歌的抒情手段,诗歌的浪漫主义写法《孔雀东南飞》五言诗、叙事诗、赋、乐府品读、体会感受《诗三首》文人五言诗、乐府旧题、山水田园诗叙事诗中人物形象和性格.感悟诗歌魅力对长篇叙事诗的把握,以及对情感的体味了解、感受诗歌中作者情感的传达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分析、感悟补充古体诗特点、诗歌发展过程、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变.乐府诗特点

诗歌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几乎每册必修教材都涉及诗歌的讲授,在教材的设置上,也基本延循诗歌发展的时间特征和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更易接受这种意象凝练、意境深远的题材样式,在必修1中首先设置了现代诗歌的讲解.这在语言理解和意象理解上都较接近学生的生活时代,相对容易理解,易产生共鸣.也可以在教学设计上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诗歌的概念和分类,提出关于诗歌鉴赏的思路和方法.再在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诗歌单元教学.从源头讲解诗歌的分类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二、表解诗歌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在必修1到必修4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分别在每一册教材中有所侧重,详细分析教材中所选诗歌,体会内在关联,建立完整有效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特点:每一册都设计一个主题.同时在每一首诗歌教学中分别围绕主题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给出少量的相关概念,结合概念进行相应的教学,解决重难点.并标注出基本解决方法.

续表

三、整体设计所体现的特点

(一)把握课本 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不能图快、贪多.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阅读的把握特点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注不同的教学重点,做到阶段施教.所以,我们根据四册教材中所选诗歌特点进行知识的提出-渗透-感受-把握-理解-明晰-掌握的教学过程,不图一时之快,而讲究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必修1给学生提出诗歌意象的概念,带领学生深刻了解意象的含义,并将意象的分析方法渗透到诗歌讲解中,通过四首现代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意象的意义.再通过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歌意象特点,达到理解的目的.再在必修2和必修3中回顾意象的概念,理解意象的意义.用这样的方法,每册教材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题,而主题的难度也在螺旋式上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牢固而循序地建立起来.

(二)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在每册教材都设定了一个相应的主题后,侧重点就突出了,整个一个单元都围绕相应的主题进行诗歌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关注其他内容的涉猎.例如:必修1主题是意象,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意象与意境以及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必修2主题是语言,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法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必修3主题是情感,情感的总结就是通过意象、知人论世、表现手法等进行的.必修4主题是表现手法,但表现手法的使用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设定主题是为了重点突出,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使学生在长期的接触中掌握方法,在反复的掌握中熟练应用.

教材重点主题必修1深刻理解意象,进而感受意境,体会情感意象必修2体会诗歌语言形式特点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四言诗、杂言诗、五言诗等古体诗的特点,同时把握诗歌的现实主义源头和浪漫主义源头,体味这两类诗歌的不同语言处理方法和表达的情感魅力语言必修3深刻体味诗歌情感,掌握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让学生了解每个作者都受时代影响,也基本上有较固定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情感必修4体会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表现手法

(三)课型多变 发挥自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型的选择上可以多下功夫,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我们的做法是:在每个单元之前都给学生补充相应的知识内容,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并采取多种课型结合的手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鉴赏方法.

课文精讲略讲自读《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蜀道难》√《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柳永诗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四)加强练习 补充知识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必须以课本知识为基点,但又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课本可以为我们提供知识脉络和体系,相关的文化常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进去.同时还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在补充练习的时候,也采取集中训练的形式,将有关联性的题目集中到一起练习,效果更好.学生既扩展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四、总结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分析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很值得教师思考,本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掌握特点进行了整体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自己的教学有一点意义.

[1]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论下的诗歌教学[J].学语文,2006(6).

[6]徐风琴.谈新课程下的古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7]王荣生.根据学情安排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8]李卫东.课堂教学“节点”的价值辨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9(5).

[9]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10]庄文中.新课程、新教材有怎样的新面貌[J].语文教学通讯,2007(6).

猜你喜欢

意象新课标新课程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意象、形神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