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5-10-24朱凌云汝城县红十字会医院湖南郴州424100

关键词:满意率溶栓心肌梗死

朱凌云(汝城县红十字会医院,湖南 郴州 424100)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朱凌云
(汝城县红十字会医院,湖南 郴州 42410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选择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溶栓开始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使用。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价值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具有典型缺血性胸痛,持续的时间在20 m in钟以上,血清中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升高,且存在动态演变,经过心电图检查,显示典型ST段抬高[1]。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若发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护理路径成为了为患者进行特定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模式[3]。在实施路径过程中,通过建立整套护理方法和流程,引导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现对比观察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择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4]。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2.0±5.0)岁。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分析,前壁36例,下壁24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61.0±4.0)岁。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部位分析,前壁35例,下壁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主要包括心电监测、吸氧、心理护理、镇静、绝对卧床休息指令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由医院护士长带领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具体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协助医务人员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到达心内科10 min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重症监护、吸氧、除颤准备等,配合静脉给药或者口服给药等急救治疗,做好静脉抽血准备工作。(2)到达11~13 m in内给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护理,完成护理记录,给予患者特级护理待遇,对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情况和急救治疗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做好监护、急救治疗和急诊PCI术前准备工作。(3)达到31~90 m in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好溶栓和PCI治疗的急救、监护、记录,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并对其生命体征、临床治疗产生的并发症、血管活性药物的输入速度等进行密切观察,协助患者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护理。(4)住院第2天在上述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危险性分层,对其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进行指导。(5)住院第3天继续给予心电监护、配合临床治疗以及生活上的日常指导工作,再次基础上做好二期预防宣教和配合康复。(6)住院4~9天,做好床边活动指导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分层对其恢复期的治疗和活动进行指导,将配合较为稳定的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7)住院10~14天,协助患者办理好出院的各种手续工作,并给与出院指导和二级预防教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率,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不同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开始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对比(±s)

注:*P<0.05

组别 n  溶栓开始时间(m in)平均住院时间(d)  满意率(%)对照组 60 33.3±7.1 18.5±1.0 81.7(49/60)研究组 60 23.3±5.2* 14.2±0.9* 95.0(57/60)*

3 讨 论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需要临床治疗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临床护理路径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治疗干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结果亦证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方式,通过时间性、顺序性整体服务计划,能够达到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6],能够有效缩短溶栓开始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使用。

[1] 吴建军.影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6):1159-1160.

[2] 吴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92-2494.

[3] 陈春望,程勇,张荣林,等.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95-598.

[4] 杨延芳.浅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J].时代报告,2013,0(3):494-494.

[5] 冯丽钦.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0(7):166-167.

[6] 刘轶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2,26(2):543-544.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6.154.02

朱凌云(1981-),女,湖南郴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猜你喜欢

满意率溶栓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