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失联”探析学生工作中“底线教育”问题

2015-10-22王一宁戴显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辅导员德育

王一宁 戴显红

摘 要:频繁“学生生失联”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底线教育的不足。“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更是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指导。工作对象的新特点和职业能力标准的新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要求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让自己的工作在学生德育、“礼”的教育、“法”及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四个方面更显系统性和成效性。从系统论的方法论出发思考学生工作,就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设立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强“底线教育”;在各项工作中渗透“底线教育”理念;同时运用多种载体开展相关教育。

关键词:底线教育 安全意识 德育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65-02

From the“girl lost”contact counselors work in the“ bottom line”on education

Wang Yining1 Dai Xianhong2

(1.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Party committee of student work,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213001,China)

Abstract:Frequent “Lost Girls” events exposed the lack of current baseline education in student work in universities.“Human overall development” is the Marx doctrine of the soul, i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instructors work.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demands of occupation ability standard working objects, from two aspects: Theory and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first students, let her work in moral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ritual”, “Education Law”and safety awareness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four aspects is more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inking of student work from the system theory method, is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mode to strengthen the “bottom line” bottom line; infiltration education“education”concept in the 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carrier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education.

Key words:The bottom line;Safety awareness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Counselor

在剖析大部分“学生失联”事件后,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这么低下?当全社会都在告诫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的时候,作为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要问:当前的思政工作中是否仅仅只是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我们是否是时候系统反思一下当前学生工作中的“底线教育”问题。

1 “底线教育”缘起

“底线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学校德育的代名词。“德乃人之本”,德育自然就是学生的“底线教育”。底线之上才是课堂“知识教育”。白中军的研究中认为,“底线教育”是从学生品德“底线”的实际出发,提升与巩固品德的最低水准及最后防线,以保障学生品德最低限度的健康发展与自主提升的教育。[1]

但是随着“95后”学生进入高校,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新的特点,让底线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首先,95后从醒世起就与互联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的家园。”95后学生的时间和语言大量地被网络占据,对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津津乐道,熟悉“暴走大事件、万万没想到”等优酷语言,呈现出浮躁和肤浅的状态。其次,95后大学生集体意识相对淡薄,更加任性和趋利,缺乏对他人的責任担当意识。社区生活中,同寝室学生更少愿意迁就彼此,发生习惯不一致的情况更愿意申请调换宿舍。文明礼貌在一部分学生身上严重缺失。举个例子:当本宿舍有客人——老师或者同寝室学生家长到访,其他学生们表现得及其淡漠,自顾自打游戏,更有甚者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第三,自我保护意识低,社会适应性差。95后大学生从小成长环境优越,社会现实接触较少,所以,遇到各类突发事件,他们的应变能力不足。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理论界把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等同于“德育”。2014年3月,随着《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辅导员作为一项专业工作,有了可以量化的标准。《职业能力标准》中规定辅导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共九个方面予以职业技能的发展。[2]相比教育部24号令中的规定,新的职业能力标准更加务实。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灵魂,更是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指导。工作对象的新特点和职业能力标准的新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要求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让自己的工作更显系统性和成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思想引导,还包括学生身心健康,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地培育,说到底即是育人。频繁的女生失联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相关院校“底线教育”工作的不足。

2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底线教育”

底线是主体依据自身利益、情感、道义、法律所设定的不可跨越的临界线、临界点。换句话说,底线是指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教育”则是学生工作中系统性的“兜底”工作。

从育人的角度谈底线,首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当代社会对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现代教育认为,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基础;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的基础。[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应有之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这无关智力,仅仅是基本的品德要求。《资治通鉴》上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4]因此,良好的品德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底线。

这条底线落到实处,体现在淳朴的学风,诚信的考风,友善的宿舍关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举个例子:当前大学生中流行宅宿舍点外卖,许多学生午饭时间在电脑前玩游戏看视频,唯独吃饭不愿离开食堂。久而久之,外卖车竟成了校园一景。“高校外卖”现象的背后,体现了学生人生责任感的缺失。失去了这些品格,即便学业优秀,毕业生又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2.1 “礼”的教育

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人的基本规范,荀子也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5]可见,“礼”不但指礼貌,更是指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儒家“六艺”中就包括礼的内容。

95后大学生思想新潮,接受新兴事物较快,对老一代的社会规范却往往嗤之以鼻。不少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人情淡薄,自私自利,对于老师、领导缺乏必要的尊重。学校的行为规范也是“礼”的体现,而德与礼往往不能分家。德是核心,礼是表现,通过对于“礼”的规范,也有助于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2.2 “法”及安全意识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不但应当知法、守法,而且应当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危险无处不在,哪怕只是一次偶然的打球事故,也可能造成学生严重的人身伤害。安全教育始终应当警钟长鸣。

当前,校园发生较多的案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大学生作为主体犯罪,例如偷窃诈骗、吸毒、嫖宿、打架斗殴等;另一类是大学生作为客体被害,主要有电信诈骗、毕业生陷入传销、女大学生被性骚扰等;第三类是互联网信息安全事故,例如大学生网络造谣、传谣、网络色情等。

安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老生常谈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安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都在不断地变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并着重关注新兴的互联网安全问题。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没法回避的是,在当前学校里发生心理状况的学生越来越多,例如复旦投毒的心理问题学生黄洋。更多潜在的心理困难学生平时与健康学生无异,但是在特殊状况下容易激发心理问题。

教育、疏导、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困难学生的非理性行为,对校园稳定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底线教育”实践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体制、队伍建设等要素在内的完整系统,从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出发,落实到人才培养上,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全面发展的人内含着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如品德、知识、智力、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因此,从系统论的方法论出发思考学生工作,就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

3.1 从系统论出发,设立三位一體教育模式加强“底线教育”

以往高校实践中,底线教育往往放在配角的位置,不被学校领导重视。从系统论出发,学生工作中方方面面都涉及底线教育,小至意外事故,大至心理问题,甚至包括毕业求职中预防诈骗。一次简单的讲座或者主题班会远远不足以完成这样的教育,因此建立“学生—学生社团—专职教师”三位一体的校园教育模式格外重要。

这样的模式下,将底线教育列为学生工作的专门模块,专人专责。首先,提高了底线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地位,扭转了学工人员的观念。底线教育,天然地有着处理突发事件的含义,正如刘泓泉所说,突发事件的解决与处理过程倒“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刻。[7]

团学、党建工作固然锦上添花,但底线教育才是学生思政工作的根本,育人的百年大计。

第三,该模式能与学生“三自”模式很好地匹配。①“三自”模式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方式,底线教育也一样需要。指导教师给有关学生干部讲透底线教育的意义,学生干部结合学校和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道德事故等,不定时通过新媒体发送案例信息,开展活动。

3.2 从系统论出发,在各项工作中渗透“底线教育”理念

《职业能力标准》中将学生工作明确分为九个模块,每个模块之间都环环相扣,紧紧围绕育人的主线。在学业指导中,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学风为基,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诚信考试教育。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宣讲劳动法、合同法,使学生求职遇到困境时有法可依,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洞破传销、诈骗等陷阱。

“底线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理念,不仅仅是安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等知识教育,更多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学生工作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决不仅仅是开展几次单向的、宣传性的活动,而是努力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领域,面向各个层面的学生。[8]

3.3 从系统论出发,运用多种载体开展相关教育

传统上学工人员仅仅把底线教育作为工作补充,借助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竞赛、宣传栏等开展工作。从系统论出发,仅仅借助僵化的形式和载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参与感差,效果不明显。

因此,新形势下学工人员必须适度扬弃传统载体,开动脑筋,积极发挥多种载体作用。例如笔者所在单位指导学生排练安全情景剧和脱口秀,组织学生现场观摩表演,将诈骗、传销、友善舍风等内容寓于话剧。这样的工作经验被《扬子晚报》《常州日报》等媒体推广报道。

频繁“学生失联”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常常感叹生命的无常,愤恨犯罪者的用心。但同时,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不得不反思对这群孩子的教育中是否缺失了对生命底线、道德底线的认识以及洞破陷阱,防范危险的技巧。如果我们努力一点,也许就能挽回一个年轻的生命,这是对辅导员职业的敬意,更是对青年生命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白中军.“底线”教育:学校德育的新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5):9.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4/content_2658616.htm.

[3] 郑邦山.学以报国、学以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2):31.

[4]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4.

[5] 张觉撰.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73.

[6] 杨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4.

[7] 刘泓泉.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处理之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11.

[8] 王一宁.学生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种实践形式[J].职教通讯,2014(23):78.

注释

①三自模式: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辅导员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