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广校深化农民科技培训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2015-10-22何莉靳朝康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思考培训

何莉 靳朝康

摘 要: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农民教育,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上了议事日程。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线人才,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事关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培养造就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农业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常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从农广校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出发,在深入农村调研的基础上,对农广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民科技 培训 现代农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37-02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靠人,尤其要靠农民这个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众所周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广大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来源,涉农职业学校必须深刻把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化农民科技培训,把农民培训工作做实,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农广校切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业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常言道:有为才有位。农广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是职责所赋。农广校作为农民培训方面少有的专门机构,是2000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上下自成体系,中央、省、市、县四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公办学校,其职责任务是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扎根农村的乡土人才,肩负着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任,可以说服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农广校义不容辞。同时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证明,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走提高农民素质之路。如现代农业处于领先地位的荷兰使农民最少都能接受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说其农业是建立在科研和教育两大基础之上的。我国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农村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部分,较低的劳动力素质,就难以谈得上农业的现代化。但目前,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就我市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原专门进行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达州农校成为高职院校——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部分,专门从事中等农业职业教育的达州农校不复存在。仅就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招生专业来看,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中专无一涉农专業。乡镇农村职业中学更是多年与农业职业教育无缘。目前,我市就只有农广校这所专门从事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农广校从事的工作,关乎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面对将来谁来务农、地如何种这一严峻现实,其使命光荣而艰巨。

2 农民对农广校开展教育培训的意愿调查

2014年3月中下旬,我校办学人员深入农村,先后到达州市达川区堡子镇、碑高乡和达川区双庙乡现代农业示范园、赵家镇石垭村帝源家庭农场开展了农民培训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首先对调查对象做了预案,注意对村在职干部、打工返乡人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等对象的调查。该次调查对象共10人,其中,51~60岁的7人,60岁以上的3人;初中文化的7人,小学文化程度的3人。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农民对培训工作的意愿:在培训内容上,所调查的10位被访者中,10人都愿意参加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涉及农业政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机操作技术。在培训方式上,希望根据季节,针对产业,抓住农闲,实行“学校+基地+实践”的培训模式,在本村现场实地集中、系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希望多请种养能手做土专家来开展培训,并加大农业信息服务,使生产更好地与市场对接。

3 农广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

现代农业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的特征。农广校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就是要在办学中树立现代农业理念,把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3.1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在培训模式上加以创新

(1)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瞄准农村能人,大力挖掘那些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人[1],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培训。

(2)在培训方式上,要积极推广“进村办班、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2],坚持做到“三统一”,①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统一。对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理论性较强或概念性的基础知识,采取集中室内进行讲授;对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高产栽培技术和家畜家禽养殖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采取到田间地头养殖场地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地解难答疑,边实践、边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②传统方式与互动交流相统一。单一的传统培训方式可能导致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农广校在培训过程中,就应掺入“教、学、论、跟”的互动交流培训方式,即:首先从学员带普遍性的种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起,让学员听得懂、学得进,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员轻松参与学习;其次少讲大道理和深奥的东西,将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真正认识到自身经验的差距所在,增强学员学习的自学性,培养他们的压力意识;再次是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员结合自己所有学与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固有观念等谈感想、说体会、讲认识、谋改革、话打算,提高学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做好学员的培训跟踪服务,了解学员是否将所学专业技能用上,在生产中还有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还可以与达州有线电视台、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等合作开办“达州农业”专题,每周定期将农民当前急需的种养业技术知识直观便捷地送给广大群众,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知识。③重点培养与示范带动相统一。“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农广校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在重点抓好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效果的基础上,鼓励并激励学员发扬“比、学、赶、帮、超”精神,奋勇争上游夺先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发挥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民学知识、精技术、会生产。

(3)培训内容上采取你问我答的“点菜”式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在生产生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农民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田间学校培训内容,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3]。

(4)在培訓管理上,要结合产业发展,把握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每个产业选择1~2个企业或生产场地作为实习基地,挂牌认定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4]。根据达州的实际情况利用农广校的体系优势,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可以选择与渠县宕府王食品有限公司、大竹鹏程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达川区帝源农场、万源誉途硒多农场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学员实训基地,这样既能突出地方特色产业,又能使学员在学民以致用方面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

(5)要有针对性地编写适训资料,增强资料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广校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实用效果,农广校可以结合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区域性特征,编写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简短精炼、适合农民“口味”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用手册和技术明白纸,使他们一看就懂,一懂就会,会了就用,用能生效。技术手册或技术明白纸中重点介绍主要粮经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等)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以增强资料的实用性。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农民科技培训的质量保证。农广校要建立起农民科技培训师资库,一方面各分校要积极引进高等院校农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农广校教育系统输入新鲜血液,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将当地的农业技术骨干、农业企业家、农场主以及一些“田秀才、土专家”集中起来作为农广校农业科技培训的兼职教师,以充实农民科技培训的师资库;再次对农民科技培训的师资可以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到市外、省外学习农民科技培训先进经验,更新农业先技术,提高他们的农民科技培训水平。同时将省内外的农业技术专家、学者引进来对培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质量提供保证。

3.2 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

农广校办学要面向“三农”,为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办学思路上,应注意紧贴本地农业实际,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农业“四新”技术(即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新机具),开展短、平、快实用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培训,服务特色产业开发。在种养业方面着力围绕“优质粮油、蔬菜、花卉 、中药材、茶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业资源选开专业或申报新专业,并将农机和农艺技术有机融合,合理组装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使培训与现代农业建设有效对接。

3.3 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农广校引导学员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的路子

农广校要大力开展农村创业人才培训,狠抓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5个环节[5],培养一批推动产业发展的创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可探索将学员组织起来,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定单生产与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联姻,积极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可尝试将学员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其它合作经济组织,维护学员自身和农民的利益。农广校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为农民当好参谋,为他们想法子、出点子、做样子,建好学用结合基地。要积极通过农广校信息网站、信函、走访等形式,广泛搜集和及时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树立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有效实现生产信息化、产品市场化、商品品牌化、收益最大化。

3.4 围绕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服务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就能够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为此,农广校要积极参与劳务输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要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为载体,辅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和劳动安全与卫生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同时,农广校要主动走出去,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实行定单培训,主推农业生产工、烹饪、电工等实用专业,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4 结语

农广校在从事农民培训的工作中,看到当前农村中普遍存在“老人照顾难、子女上学难、红白喜事操作难、科学种田难”的现象,这启示农广校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民需要的培训是立足本乡本土,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有效果的培训,这就要求农广校在今后的培训中要增加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即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农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以农民科技培训为抓手,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真,周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现代化[J].农民科技培训,2015(3):9-11.

[2] 李铁庄.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农村工作通讯,2014(20):52-53.

[3] 王血红.宜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精彩纷呈[J].农民科技培训,2015(3):16-18.

[4] 杨志新.安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民科技培训,2015(3):26-28.

[5] 朱卫贵.创新农村创业人才培训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6):38.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思考培训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