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转化策略

2015-10-22孙彪

关键词: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孙彪

【摘要】  城乡差异、高考的能力要求及各种因素导致语文学困生在农村普通高中大量存在,这就要求农村普通高中直面现实,积极调查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每一位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直面现实,都应以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大潮中,勇于改革,直立潮头,大力转化语文学困生,以历史的使命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12-02

今年6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最新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今年高考状元“阴盛阳衰”态势依然持续,男生状元比例再创7年新低。这与高考科目设置中语言类偏多,利于女生特长发挥不无关系。当大家惊讶于高考内容的影响造成的性别差异时,而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却深切感受到城乡差异、校际差异让普通高中学生在“公平、公正”的高考面前的绝望。

从事农村教育的高中老师都明白,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成绩差是由家庭经济条件,地区发展水平,城乡差异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并不都是因为贪玩或厌学。高考的公平、公正让城乡学生必须面对同一张试卷,其实从一出生,在教育上应该说她们和城里的孩子就不是同一起跑线。现在高考竞争模式下的农村高中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学科。

一、农村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据有人对高考成绩群体性差异进行研究,发现高考成绩表现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的一致性关系。农村普通高中由于师资、设备、文化氛围等条件的差异,导致这些学生无论在知识面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普通中学学生的奋发向上的动力受到抑制,普通中学更多地依赖于勤于应试的培养方式,在高层次能力的培养上则相对不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命题对学生开拓创新、灵活应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适应高考改革的过程,人数众多的普通中学和农村学生更显弱势。当然,除城乡差异外,导致产生语文学困生还有以下一些因素:

1.家庭环境及社会因素

通过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家长在外打工,家庭条件不太好,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也不高,没有心愿也没有更多的财力来做孩子的教育投资。同时,由于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并不太重视孩子的学习,更不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语文阅读本应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一般课堂上要以精读为主,教师得引导学生细读慢品、探究规律,可有些地区为了发行自己的教材和教辅用书,强行要求学校一学期教上几本书,还要用考试来加以约束,结果迫使师生只好疲于奔命来完成教学任务。而长期浮光掠影式的教学使师生都养成了浮躁的阅读心态,这对语文学习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只要升学率、只抓应试教育、只算平均分和升学率,自然很难重视语文教学。还有,在高考的压力下,有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校领导严禁学生读课外书,强迫学生机械重复地进行各种考试式的训练,显然,这样的教育环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最为不利的。再有,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再加上不良文艺作品的消极影响,很难对阅读经典作品产生兴趣,导致学生更加厌弃语文学习,成为语文学困生。

2. 学生层面的因素

一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少学困生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兴趣和动力。二是学生语文基础差。学生在各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差异,如有人语文学习能力强,有人数学学习能力强等。语文学科具有积淀性和实践性强、感性思维要求更高和在社会上应用更广泛等特点,教学中若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造成教学的“少慢差费”。由小学、初中直到高中,语文知识一直在欠债中度过,到了高中面对能力要求的提高,更加束手无策。

3. 学校和教师层面的因素

部分学校采取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有些学校甚至在教学时只重视相对易于得高分的数理科目,而轻视难以夺取高分的语文学科。实践证明,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拼时间的疲劳战,题海战术,对语文学习的负面冲击最为严重。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和扭曲的学生观也是学困生难以转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将教学精力主要放在反复默写上,而对阅读和写作等“慢功夫”项目不愿投入太多时间。部分教师放弃了学困生,没有耐心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指导,时间长了,这部分学生的问题便越积越多,最终变成语文学困生。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在寻求学困生转化对策时,也必须“综合诊断、辨证施治”。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大潮中,这些语文学困生需要被教师、学校乃至家庭、社会的关注,他们的自身价值需要被唤醒,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亟待提高。

二、农村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转化一名学困生,比培养一名优等生更重要”,面对数量庞大的农村普通高中语文学困生这一群体,每一位农村高中语文教师都应以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提升学困生的人文素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语文的基本特点。但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上,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力主工具性,有的偏向人文性。应该说,语文学科在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上,比其它学科更具优势。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2. 加强随笔写作,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校作为随笔写作省级实验校,一直把随笔写作与转化语文学困生结合起来。一般的写作教学,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训练,而随笔写作给学生一种自由的写作,是一种生态意义上的写作。教师不规定具体写作内容、技法要求和文章体裁,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写作。

3.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提高学困生自我转化能力

语文培养人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就必须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给学生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

4. “天天故事会”,推进经典阅读,提高学困生的文学素养

对于如何学好语文,吕淑湘给出这样的答案: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阅读能开启人的智慧、激发人的灵感、拓展人的思维。学会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我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课外或阅读时相互把阅读的经典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同学传播,每周由语文老师组织经典阅读讨论会。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夯实语文知识,拓宽眼界,而且有力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其终身发展终身幸福打下基础。

5. 搭建活动平台,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活情趣。然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语文课竟成了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可有可无的一门课,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而有效的语文实践就要靠语文活动的合理安排。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参加文学社、朗诵、演讲、辩论赛、调查报告等这些活动都和语文相关,我们就把这些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分步有序开展,不断提升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语文素养。

农村高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贯穿整个高中教育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坚信,行动甚于心动,只要找准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由自卑变为自信,以提升语文能力为抓手,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旨归,就一定能变学困生为学优生,进而大面积提高农村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症状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201302335)研究成果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差生心理与教育》.钟启泉教授编著,2003年.

[2]《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沈烈敏教授纺著,2008年.

[3]《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李献林,张淑清合著,2008年.

[4]《转变学困生个案研究》.戚秋芬编撰,2011年.

[5]《随笔精品100篇品读》.赵道夫主编,2011年.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