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5-10-21毕涛

科技致富向导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毕涛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全面反映我省农村劳动力的特点,找出阻碍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劳动力转移呈现由小规模增长向大幅度增长转变、由单纯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自发盲目地出去向有组织定向输出转变、由季节性、临时性向常年稳定性转变的特点,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保持在500万人左右,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1.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由观察点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情况的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占55%以上,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比去年有所提高,但不到总数的15%,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867人,占全部的6.0%,比去年减少88人;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3370人,占全部的23.2%,比去年减少209人;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8112人,占全部的55.9%,比去年增加103人;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2165人,占全部的14.9%,比去年增加380人。

1.2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较慢

由观察点从三个方面调查的劳动力技能情况的数据显示,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和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劳动力总数6039人,比去年减少164人,由此可见劳动力素质提升较慢。全年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3191人,占全部21.7%,比去年减少300人;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2124人,占全部14.4%,比去年增加58人;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的劳动力724人,占全部4.9%,比去年增加78人。

1.3农村劳动力职业以务农为主

由观察点全村劳动力职业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村劳动力职业是纯务农者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从业者占74.2%,基本与去年持平,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职业是以务农为主,从事其它职业的农村劳动力较少。全村纯务农劳动者9684人,占全部的66.2%,比去年增加273人;以农业为主、兼营他业者8231人,占全部的56.3%,比去年增加524人;个体户或合伙企业经营者2597人,占全部的18.5%,比去年增加65人;外出务工者1202人,占全部的8.2%,比去年减少195人;从事其他各类企业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务工的劳动力、乡村(行政)干部和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工作者人数较少,分别为359人、81人、91人和106人。

1.4农村劳动力就业以种植业为主

由观察点统计的全村劳动力就业行业情况的数据显示,有60.8%农村劳动力以种植业为主,这其中49.2%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劳动力,从事其它行业的劳动力数量较少,可见农村劳动力是以种植业为主。按其就业行业划分来看,有8948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60.8%,比去年增加539人;有1082人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7.4%,比去年减少287人;有270人是以林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1.8%,比去年增加11人;有43人是以渔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0.3%,比去年减少11人;有110人是以工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0.7%,比去年增加7人;有938人是以建筑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6.4%,比去年减少65人。有290人是以运输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2%,比去年减少43人。有1032人是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为主的劳动力,占全部的7%,比去年减少38人。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原因分析

2.1农村劳动力自身原因

农村劳动力文化和技能素质不高,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及技能素质仍然较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高低、职业技能培训程度、劳动力的性别,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由于我省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限制了转移就业的空间,行业选择范围狭小。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低下,还可能导致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将自己捆死在土地上,把耕作土地看作是惟一的生存之道,不愿意或不敢去从事第二、三产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2制度因素限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外出务工有很多后顾之忧。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均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输出,从而使农村人口处于就业的不平等地位。一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各级政府虽然对户籍制度逐步进行改革,但其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依然起着相当大的抑制作用。在户口制度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与城市户口相关的福利安排使得农村迁移人口往往无法实现举家迁移。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基于这个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不敢轻易放弃土地,在转移中始终与土地保持着松散或紧密的联系,导致转移的不彻底性。三是劳动保障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目前,现行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农民则不能平等地享受权利。农村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城以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业,包括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难以保障。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建议

3.1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当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承担一定的责任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把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着力制定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政策,培育和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和培训机构的发展。特别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基础上,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利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基金,对接受教育的农民给予培训补助,切实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3.2拓宽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人口流转制度,实现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深化城镇土地管理制度和農村土地流转制度;积极对现有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起新的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使其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服务于城镇,也要服务于周边村屯,以镇带村。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确保把主要精力用在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

3.3支持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支持和鼓励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有生产管理经验、有投资欲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回乡自主创业。由于这些人在外打工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会技术懂管理,对市场信息把握能力强,因而具备了创业的初级条件。这些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不但能够减轻城镇就业的压力,缓解就业矛盾,还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乡创业能够起到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农民创业致富。 [科]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亟需政策红利
农地处置意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辽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