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5-10-21杜毅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改革

摘 要:基于传统的土木工程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说明了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就一些改革办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希望可以对高校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土木工程实践创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创新型人才

1.引言

1.1土木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土木工程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主要包括各种工程建设对象,如应用材料、设计、保养维修、设备、施工、勘测等技术活动。而高校的土木专业学科就是培养在各类建筑工程中从事规划、施工、设计、研究工作的人才,培养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土木工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

1.2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之一。高校是培养专业工程师的摇篮,为了优化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可用价值,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土木工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

从部分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意识上来看,实验课程通常被称为是考查课,与土木工程众多的专业课相比,是一种可学可不学的辅助课程,殊不知实验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验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实践性强。实验课引导着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学生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合适的仪器、设备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的量测,合理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目标值,并完成实验报告册。

(2)设计的知识面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用到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用到数学、电学、物理学、检测学、数据分析学、甚至化学等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3)过程复杂。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过程都较为复杂,需要提前制定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还需要循环工作,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细心与耐心程度。

实验课程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部分高校对实验课程不够重视,只将实验步骤及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用文字形式传授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到实验室里亲自动手实验,使得许多学生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

2.2授课手段较为单一

土木工程的许多专业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用讲授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网络资源,只是用语言和教材中少量的图片讲解有关极具、材料、工艺、工序的具体问题,使得学生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2]。还有一些教师利用过时的施工视频及动画给学生进行讲解,虽然增加了授课的趣味性,但是与现实中的部分施工工艺还是有所差距。

2.3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院校考虑到可行性因素,只安排了课堂教学。但因为视频及动画只是演示施工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学生很难全方位地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仍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发生;也使得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较多,灵活性与创新性都有待增强。

3.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办法

3.1优化实验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也是土木工程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应该和专业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对其重视起来。在日常授课当中应尽量只给学生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方法,自己选择所需的仪器、设备,并使不同的实验方案之间产生竞争和比较。这样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牢固程度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及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日后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3.2改革教学模式

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在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基础工程等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就可以一边动态演示设备及施工过程,一边对学生讲解,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使学生克服教学难点,使复杂荷载效果动态化、可视化,揭示参数变化前后工程结构发生的变化[1]。教师应适时更新课堂上利用的多媒体文件,要让学生对国内及国外的新设备、新技术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使教学更加国际化。

3.3改进课程体系

实践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第二大课堂,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应适当加入实践课的内容。例如在达到安全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高校的土木工程学院可以与校外的建筑公司合作,在有项目的时候,安排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当中。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土木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通过优化实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进课程体系等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使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土木工程事业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雪飞.基于信息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途径[J].实践, 实训, 2015,(4).

[2]倪国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

作者简介:杜毅(1993.11—),男,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本科生;赵梦笛(1994.04—),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本科生。

猜你喜欢

改革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巨轮上的“大力水手”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