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周脓肿患者行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2015-10-21朱仁兴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疗效

朱仁兴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肛周脓肿患者应用切开挂线法与切口引流术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切开引流术,治疗组均给予切开挂线法处理,对比2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应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显著。结论 切口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明显优于切开引流术治疗患者,可有效缩短术时及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临床综合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浅挂线法;高位肛周脓肿;疗效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功能保护与综合疗效兼顾的目的[1]。不同的治疗方法会对手术效果、预后结局和患者就医体验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为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了切口挂线法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用于肛周脓肿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6±2.9)岁;病程3d~7个月,平均病程(1.3±0.4)个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3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7例。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2±2.2)岁;病程7d~9个月,平均病程(1.4±0.9)个月;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粘膜下脓肿3例、高位肌间脓肿8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6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与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引流术,引导患者取截石位,行骶管麻醉,会阴部常规消毒,现予以肛门镜检及指诊,初步明确脓肿位置、范围与可疑内口。于脓肿中央波动明显处予以弧形切口或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打开脓腔排净脓液。以生理盐水与双氧水依次作脓腔冲洗。若脓腔同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那么则于左右两侧距离肛缘约2.5cm位置,规避坐骨结节,从前至后各划开一个弧形切口,促使三切口底部相互贯通。两侧的弧形切口下端同后位切口之间皮桥不低于2 cm。再用球头探针沿着切口基底部位缓慢向肛内探查,辅以左手食指进行探查内口位置,将探针前段引出肛外,沿着探针切开内口同脓腔间组织,向肛窦上方延长切口,清除基底坏死组织,修剪切口呈梭形,确保引流通畅。

治疗组患者术前准备及麻醉同对照组,于脓肿中央波动明显处沿肛缘予以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用止血钳钝性分离扩大切口,全面排除脓液,再探入食指予以明确脓腔的走形,分离脓腔间隔,用刮匙刮去脓腔内的腐败组织,采用双氧水与NaCl溶液依次作脓腔冲洗。进而用探针探查内口,若内口不甚明显,那么便以食指探进肛内作引导,在脓腔底部最薄区域穿出探针挂上皮筋,于切口外延长切开皮肤全层、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下缘,切口内穿松紧适宜的结扎橡皮筋,梭形修剪切口,作止血包扎。术后均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规避创口感染,切口每天换药2次,至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对比2组手术、住院时间以及肛门失禁情况。划分2组术后疼痛等级,1级为轻微疼痛,不影响生活、进食和睡眠;2级为较重疼痛,影响进食、睡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控制疼痛;3级为剧烈疼痛,伴随体位、情绪异常,麻醉性镇痛药控制[2]。

评定2组综合疗效,治疗后体征和症状消失,原有伤口愈合,为痊愈;治疗后原有症状体征改善,伤口、病灶缩小,为好转;治疗后症状及体征、伤口无好转,为无效。

评价2组术后肛门功能,术后肛门能正常控制气体、肠液及大便,为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术后肛门不能彻底控制稀便、肠液,为肛门不完全失禁;术后肛门不能控制形成大便,为肛门完全失禁[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手术情况

对照组手术时间(14.1±2.8)min、住院时间(20.6±5.9)d,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12.6±2.2)min、住院时间(13.8±2.7)d,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最终痊愈27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疗组最终痊愈28例,有效2例,无效0例,2组综合疗效无差异,P>0.05。

2.2 术后疼痛

对照组术后1级疼痛0例、2级疼痛23例、3级疼痛7例,排尿障碍20例;治疗组术后1级疼痛24例、2级疼痛6例、3级疼痛0例,排尿障碍3例,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排尿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肛门功能

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27例,肛门不完全失禁3例、肛门完全失禁0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30例,肛门不完全失禁0例、肛门完全失禁0例,肛门功能术后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是因患者受到致病菌的严重侵袭,从而导致肛管、直肠粘膜及周围组织产生化脓感染的情况,产生脓肿表现。针对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临床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依次为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切开引流术过程可分为引流术与肛瘘手术两环节,但患者完成引流术后,多数患者需要等待2~3月时间才能实施肛瘘切除或挂线治疗,从而患者需承受2次手术痛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切开挂线术则是以一次根治为目的,较为重视内口处理,通过合理的手术操作对内口进行修剪,缩小创面,防控出血,治疗后能够更好更快促进内口脱落,且能更整齐的脱落后创面,减轻患者痛苦,减小牵拉感与坠胀感,防控肛门失禁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疼痛度、综合疗效即形象表现出了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优势。

总而言之,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具有一次手术根治、缩短术时和住院时间的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强化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水平,临床安全性相应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浏荣.应用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妇女,2014,(8):229-229.

[2]夏明津.浅挂线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9):6217.

[3]陈朝晖.脓肿切开引流法治疗小儿肛周脓肿77例疗效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12(4):37-38.

[4]崔志安.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手术106例治疗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19.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