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

2015-10-21李佳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校园环境

李佳

摘 要:校园建筑的规划、设计,除了要保证教与学基本使用功能的满足,还应不断弘扬学校自身的文化氛围、地域特色,不断挖掘校园的人文性、现代性。从而能给师生以文化、精神的熏陶,并能满足、提升国家素质教育模式发展所需的基础,进而实现校园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特征;地域环境

学校建筑在完成分析各高校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背景、我国的教育模式、学校规模和该学校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还要分析建筑的合理布局、完美的规划,再到建筑的形状,单体建筑的立面等,为了响应并呼吁现今社会“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我们还应当节能、节水、节材等作为重点,把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理念于校园建筑融为一体。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1.学校建筑的基本特征

学校建筑依照不同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分别是砌体、混合以及混凝土框架等结构。建筑砌体结构主要是用水泥砂浆、方砖以及石块等建造而成的结构,里面没有钢筋进行串联,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部分连接比较弱,破裂的时候看不出什么现象。现代建筑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混合结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在学校建筑中,空间比较广阔并且有很强的采光性能是首要条件。当前,我国的教育正走向开放性、互动性以及个性化的道路中,其建筑设计务必要与现代形式的发展相适应,满足时代的需求。学校的建筑在学校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发展水平,是学校每一个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交流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学校建筑的时候,不光要强调建筑的外观形象,还要在其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内涵。

2.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

我国从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的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因而进行学校建筑的设计能够体现如下的几个特点: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认知、做事、做人,让其能够很好的掌握实践的技能。传统的教室的设计模式比较的死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受到了阻碍,学生就只是进行被动的接受,而不能进行主动的学习。从某一角度来说,我们应当从教学的方法、内容、时间以及形式等多个活动本位的角度出发,不能单单考虑自由度以及多能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对于场地进行综合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并不仅限于教室,在校园的公共场所的交流也十分的重要。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要考虑如下几点:要注意增加学生能够进行交流或集体活动的场所;要进行半开放式的庭院以及大型会议室的设计;可以对走廊的设计适当的加宽,便于学生课余时间在走廊内进行沟通,同时也不对教室内的同学产生干扰;餐厅的设计可以进行综合的考虑,不单纯的做吃饭的场所,还可以充当作品展厅以及临时的会议中心等,多功能餐厅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就是学生第二个家,因此在就行校园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其和谐性、舒适性。只有一个朝气蓬勃的氛围,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团结合作精神的建立,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隨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只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

从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进行建筑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适宜的原则,对于环境、教育、经济以及技术都要适宜。在学校设计的过程中是学校进行创新的源泉,因而我们应当对能够形成创新点的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从而形成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源。不论是从对于环境还是融合于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我们都必须深入的了解当地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校园建筑从整体上来讲与大环境相协调,因而照搬其它地区以及传统的建筑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以理性的思维为基础,结合对于环境透彻的分析,从而建立适宜环境的,同时又充满个性的校园。在进行学校设计的过程要充分的考虑其稳定性和差异性的结合,既要考虑到建筑物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又要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性进行考虑。校园建筑的使用能力,不单单要满足校园硬件的需求,更应当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基础。从总体上来看,学校的教育经费是比较的紧张,但是对于不同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对于经济较为宽松的地区而言,设计师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充分的考虑各个因素,从而设计出综合能力较强又富有创意的校园建筑;然而对于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地区,设计师想要设计出理想的建筑,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心血和劳动,在此过程中更有利于创新观念的产生。学校建筑物的设计属于一种实践的艺术,因而对于建筑物的设计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经济适宜性和技术适宜性是相互协调的,一旦失去了经济支撑其技术水平再高的设计师也无法建造出高水平的建筑物。设计师应当进行灵活的变通,同一种建筑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现,根据技术适应性来设计建筑的结构,回避难以达到的技术,从而使得学校的建筑拥有较强的生命力,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发展。

4.结束语

学校建筑的设计应当体现的特点应当包含个性、和谐、生态以及人本等,必须以人为本人,实现人与自然有机的统一,学校结合教育的需求,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自身不断的创新,从而建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又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要在保障其功能性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感受,一切以调动学生自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进行校园建筑深层次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温倩梅,学校建筑设计与教育的同步发展[J].广州建筑,2013

[2]赵中建,学校建筑建构新的研究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4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校园环境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清洁工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