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

2015-10-21刘佼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传递工作越来越发达。大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关心国家政治生活,这无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从高校思政工作的角度来说,通过比较传統大学生政治行为与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区别,可以完善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从事政治行为。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

一、网络时代与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

网络政治行为,“一般指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两个维度实现政治参与,试图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定及其活动的政治行为”。近年来,一些有影响的社会事件如“孙志刚事件”、“杭州飙车案”等都是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取得的成果,“两会”期间开放专题讨论以及广泛征集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意见,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对于大学生行使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上的重要进步。

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鼠标时最大的投票机、键盘是最大的意见箱、显示屏是最大的民意屏幕,互联网每天都在上演民众集会。”网络时代,基于网络的特点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身心特征,网络政治应运而生。网络之所以在大学生中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网络能够较便利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政治行为也有着消极影响。一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随意性无法保证大学生普遍参与的热情。网络政治行为不具有强制力,大学生不一定都具有政治思维,他们对政治关注度远远不及对其他娱乐性事件的关注。不能保证大学生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就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这不利于网络政治参与目的的实现。二是大学生网络政治行为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本身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加上网络的重大缺口,大学生通过网络实现政治参与,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大学生中随大流、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表观点等现象,对政府科学决策无疑都是不利因素。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特点

网络时代带来的大学生教育的种种新特征,也决定了必须加强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研究。第一,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政治教育环境有了新变化。网络络时代打破了简单划一的教育环境,使对信息的监控以实现。同时大学生的信息资源无限丰富,从而使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政治教育必须基于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现实基础。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交往与行为可以是虚拟的、非现实的,这也导致他们的政治思想观念变得淡薄。第三,网络时代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被教育的客观地位,使他们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他们作为主体对网络上丰富的信息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第四,网络时代改变了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单调性。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使大学生政治教育的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更易于形成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的研究

1.利用网络关注大学生政治行为动向

大学生身心还不稳定,遇事还不稳定,遇事容易激动,在网络政治行为中容易表现出稚嫩甚至是无法完全自律的状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效利用网络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动向,才能有效地知道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应该对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做全面的了解。只有对可以有全面的了解,才可对症下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平时要多和学生沟通谈心。其次,应该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正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潜力,他们对主体资格的要求也就十分明显。如果在现实中对政治的参与机会有限,他们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现在许多高校加大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力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不仅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促进政治社会化的必要手段。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大学生政治行为走向。网络深受大学生喜爱与追捧,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对大学生政治行为及时关注,以便对症下药。

2.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政治行为

大学生受身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自律是一大通病。有时,在现实的世界中还有一定的自律意识,但一到网络世界,面对种种诱惑,便有突破的危险。这就要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强化自律,同时施予适当他律即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认识社会的动物,当今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仅仅局限在象牙塔里,对他们的发展不利。他们会选择走出校门,体验社会。他们会真切地体会带网络政治参与与实际生活中政治参与的不同,甚至会感觉到不适应甚至会怀疑自己理论水平的实用性。这就要求社会为他们营造良好环境,以便他们融入社会,贴近政治事件,将理论付诸实践以检验其正确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理论。比如到公司企业兼职,到党政机关实习等。

3.建立健全网络法规法制

要对大学生政治行为进行正确有效地指引,还必须形成良好的制度体系,对大学生在网络领域的政治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和监督,以使他们走上正确的政治行为道路,避免误入歧途。这要求正确处理网络自由与实名制之间的矛盾,既不过度限制特区真言真语的渠道,发挥网络政治行为的最大效用,又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杜绝无限制自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威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缺乏理性的辨识能力,因此要寻求控制监管他们网络领域政治行为的合法性。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充满热情,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对国计民生投入极大的激情,有一颗正直公正的心灵,倡议匡扶天下为己任,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特别注意加以引导,把这一新的政治教育形式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刘佼(1982—),女,汉族,重庆人,本科,法学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大学生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网络时代
大学生就业趋势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时代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