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课堂,浸润语文味

2015-10-21李茂婷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学期语文课堂

李茂婷

当各种教学方法充斥于耳,我们为之疯狂并纷纷效仿。浮华过后,徒留一地的落寞,内心无所适从,迷茫只让自己不安。抖落一身的惆怅,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教学生?或许我们该回归课堂,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优美的句子流进学生的心田,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语言文字做一回快乐的游戏,重回原生态教学,正如学校提出的“生态课堂”,基于这个倡导,我步履蹒跚地在班级做了语文学习的尝试。

一、润物细无声,让氛围熏陶学生

教条式的说教,往往没有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佳。为了让学生时刻受到知识的熏陶,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着力让班级的每面墙壁说话,不定期地展出学生的作品。

每学年伊始,我首先把班级四周的墙壁布置好,并按照年级的特点、结合作业展出相关的内容。一年级上学期结合所阅读的课外书进行纯绘画的创作;下学期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加入一两句自己的话。二年级上学期根据每周阅读课外书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并摘录相关的语句,下学期则是把每周同读的一本书故事概括性地进行绘画并加入自己的读后感受或语句。三年级则侧重于结合习作起步,展出相同专题的学生优秀习作、每个单元的范文和优秀学生的个人作文专集。此外,结合班主任工作,根据不同的节日同样进行绘画创作(手抄报)并展出。

学生经过不断地锤炼、学习,从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积极主动提前完成;从熟视无睹不理会展览到急于知道自己的作品张贴在什么位置。这种氛围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慢慢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不断地感受知识的魅力和创作的热情。

二、常写小练笔,让妙笔生花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关键期,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借助看图写话对文章的段落、标点的使用、标题的拟定进行了不断学习和训练。到了三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思考使内容更充实、丰满。那么如何完成呢?我尝试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训练点,每个单元的主题,给学生制定训练的内容。从语言训练点出发,学生有话可写,有模仿的内容可以参考。从课文内容出发,学生能模仿文章的篇章结构;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学生的作文内容更丰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已经写了很多的小练笔,在他们的笔端,我仿佛走进了秋的童话世界,沐浴在秋的果香中。有的作文发表在《多彩校园》《深圳晚报》。即使是难的诗歌,班上的学生也把《听听,秋的声音》仿写得非常优美。

三、阅读常抓不懈,让书香满怀

艺术班的学生浮躁、好动,为了能让他们更有内涵,阅读成了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把班级确定为“悦读园”。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们在书香里和塔明诺一起寻找爱,和火鞋一起四处游历,当然也会像弗朗兹一样调皮,和小豌豆一样可爱。他们正走在阅读路上,向着阳光!

当然,对于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也相应地制订了计划和要求。一年级每周一张“课外阅读登记表”要求家长严格登记,老师每周向家长反馈。二年级每读完一本书就进行一次绘本作业,同步班级墙报就展览一次。此外,每个学期家长向老师汇总一次孩子本学期的阅读书目,以便老师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

四、课堂落实训练点,让细流以成江河

当各种教学方法走近我们时,我们和语文的本意渐行渐远,语文课堂变成了科学课堂,演变成了又唱又跳的音乐课堂。课堂再也听不到优美句子的赏析,听不到悦耳朗诵,如何回归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呢?我尝试以习作为最终目标,每篇课文都找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不断积累,为习作夯实基础。这不,有了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是那么的优美:“听听,秋的声音,叶子微微抖动,‘沙沙,是和秋风对话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一排排大雁迫上白云,‘啾啾,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秋天的雨是那样的温润人心,让人觉察不到丝丝凉意。

五、国学积累,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如果我们紧盯着课文这些范文,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窄,积累的内容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有文化内涵了。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艺术的学生沾点墨香。我给学生制定完整的背诵积累计划:一年级背诵《古诗必备八十首》;二年级背诵《笠翁对韵》;金波的儿童诗《让太阳张上翅膀》;三年级背诵《百家姓》。因此,每日的晨读中,我都能听到朗朗的诵读;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能和他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沾染墨香,领略流传千古的篇章。

不追求華服,朴素就是本我,原生态就是最真实,我们的课堂也是这样,偶尔可以绚丽一次,但更多的是真实、朴实、平实。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润物细无声学期语文课堂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