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调查

2015-10-21张建伟康倩

教育与职业(上) 2015年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行为习惯娱乐

张建伟 康倩

大学生经常参与健身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在挑战自我中获得更充沛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对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20多所高校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调查采用匿名形式,通过发放网络和纸质的问卷形式,共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1份,有效问卷为486份,有效率为97%。

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时间调查。每天都能参与锻炼的学生只有10%,只有不到15%的学生每周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时间去锻炼,37%的学生每周会有一次,38%的学生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这说明目前学生对健身锻炼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都是随机的,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

当代大学生参与锻炼的内容和方式。有固定锻炼内容和方法的大学生占28%,偶尔更换锻炼内容和方式的占33%,经常性更换的占24%,没有固定锻炼方式和方法的占15%。这项调查说明大学生基本上能保证健身锻炼的固定性,但经常性变化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在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持久性调查中,只有不到18%的学生能长此以往地坚持每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健身锻炼,这个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坚持,以娱乐性或是消磨时间的心态去健身锻炼的较多。

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目的性调查。在对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热爱程度的调查中,有72%的学生比较喜欢健身锻炼,有21%表示一般,只有不到7%学生表示对健身运动不感兴趣,说明大学生普遍都是热爱健身锻炼的,只是基于某些原因或是限制等导致参与锻炼和坚持锻炼的大学生人数较少。在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内部因素的调查中,有30%选择了自身热爱,有21%选择了娱乐与健康,有18%选择了提升自我价值,有16%选择了社会需求,有15%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这项问卷调查所占比率除了自身热爱外,其他选项所占比例差不多,说明学生还是以主观意愿为主,凭兴趣参与的人数较多。在对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外部因素调查中,有32%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学校园文化,有25%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师的引导,有24%的学生选择了健身锻炼设施,有14%的学生选择了家庭环境,还有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反映了校园环境、设施以及教师的教学对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影响较大。

影响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因素

影响健身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分析。一般而言,健身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先是依靠锻炼的需求,这属于人们自身的本能,再是锻炼的动机。当人们认为锻炼已经满足身体基本需求后,则会引发新的欲望,想通过锻炼达到什么目的。接下来就是锻炼行为的坚持,这一过程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关键的,当人们有了一定主动的锻炼行为,最后锻炼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也就是说,锻炼需求、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这一流程中所存在的因素属于影响健身锻炼行为习惯的内部因素,其他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外部因素。

影响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内部因素。自我娱乐和健康需求。大学生的娱乐生活相比于他们之前的学生生涯来说是非常丰富的,课余时间也较多,所以学生会有很多精力和时间去进行健身锻炼,而且在很多大学中也开设了健身房,配备了很多体育锻炼设施,学生可以就近进行身体锻炼。但其中也不乏存在有些学生认为身体素质比较高,或是并不想用锻炼身体的方式去丰富和娱乐自己的生活。另外还有很多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都不明白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什么标准,将没有病症与健康画等号,这间接影响了学生健康锻炼的动力和积极性。

影响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外部因素。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生娱乐生活丰富,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不定期地举办活动,其中体育类竞赛也不少。最常见的是不同班级、年级举办的足球、篮球或是拔河比赛,让之前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能产生对健身锻炼的兴趣,那些本身就具备锻炼爱好的学生也更加乐于参与。但如果学校缺少这种校园锻炼文化,比如连基本的锻炼器材设备都参差不齐,或是场地有限,将会严重制约学生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其他外部因素。除了校园文化和教师的教学,还有其他因素也是可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有健身锻炼习惯的,像网络因素,很多大学生都爱上网,喜欢在网络上踢足球或是打篮球。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生活,也就使他们减少了在运动场上锻炼的时间;家庭因素,如果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喜欢运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后自然而然也会保留一些健身锻炼的习惯,另外有些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比较关注,忽视了学生的健身锻炼,也导致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学习和就业上。

培养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对策建议

依据对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调查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加强大学生自身对健身锻炼的认识。很多大学生热爱健身锻炼,但是不能坚持,比较随性,在很大程度上主观认为今天或是某几天连续参与了健身锻炼,身体素质将会有所改善,隔段时间不参与健身锻炼也没有什么影响,也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健身锻炼行为习惯。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健身锻炼对自身的重要性。健身锻炼是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有了好的身体状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将起到很好的奠定作用。此外健身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有了这种精神,对培养其他良好习惯也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注重培养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习惯是人们通过主动意识去进行经常性活动的一种行为,对于那些偶尔想起来就会参与锻炼的大学生,锻炼内容和方式也是随机的行为,很难形成锻炼习惯。因此,对大学生健身锻炼行为习惯的培养标准是,应建议大学生每周有固定的锻炼时间以及固定的锻炼内容。锻炼时间每周还不能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鍛炼内容也要有固定性,不能经常性更换。高校要严格按健身锻炼行为习惯的标准来执行,要让大学生理解坚持锻炼的固定性、主观能动性、持久性三种特点。锻炼不能是偶然性去锻炼,它需要人们的长期坚持,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在标准范围内进行有效锻炼。大学生刚开始锻炼可能会感觉被动,或是只是出于一时的兴趣,很难长期坚持下来。但是,如果一旦能长期持久性坚持,经过一段时间后,主动养成了参与锻炼的意识,渐渐地就将这种锻炼的行为演变成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校营造良好的健身锻炼校园文化。首先高校要健全健身锻炼的设备器材和场地,让学生有好的健身锻炼基础,提高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其次建立高校健身锻炼管理体系,包含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比赛活动,加强对健身锻炼知识的宣传,以及对健身器材和场地的维护。最后是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帮助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不断为学生锻炼健身创造条件和满足其需求。

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是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主要引导者,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大力宣传关于健身锻炼的益处,也应以身作则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给大学生树立好榜样。还要不断学习掌握一些生理与心理健康知识,耐心给大学生讲解,让大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认可和接受健身锻炼,使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当大学生了解健身锻炼的益处后,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健身锻炼方式,就会主动愿意参与科学的健身锻炼,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健身意识,进而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健康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行为习惯娱乐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新发现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娱乐眼
努力学,尽情玩
娱乐猛回头,让你乐翻天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