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2015-10-21李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干预高血压

李霄

【摘要】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脏、脑、肾脏与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工作环境的改变导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超过1.6亿,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已经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对此类人群的护理也已成为社区医务人员工作的一部分。通过社区护理措施可大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使患者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政府医疗行政支出成本。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2

1 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且通常起病隐袭,病程发展缓慢,早期常無症状,约半数患者于体格检查时才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甚至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发现高血压。患者一般可有头痛、头晕、颈项板紧、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气急、疲劳等症状。病程后期,可出现心、脑、肾等器官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1]。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部分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长期高血压也可并发急性脑血管病,甚至损伤肾脏,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

高血压病除了原发性高血压以外,还有许多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如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均较原发性高血压病情危重。尤其是恶性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可引起视力下降,肾脏损害等症状,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我国成人血压普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有所增高。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002年与1991年相比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万人[2]。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高血压人群已上升为1.6亿,高血压病的危害也日益加重。

2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应定期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其病情发展,了解患者身体综合情况,使其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基本护理内容有:心理护理,膳食指导,合理休息与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及健康知识宣教等。社区护理措施的干预可逐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血压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政府医疗行政支出成本。

2.1 心理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护理,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进行交谈,以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避免因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引起血压变化,使其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把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对社区的孤寡老人应多点关心和问候[3]。

2.2 药物护理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做血压与服药关系的记录。指导患者当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以维持量继续服用药物,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对无症状者更应强调,尤其不能擅自停药,以防出现停药综合征。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要特别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2.3 膳食指导

人群调查发现,随着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低钾、低镁、低钙等;脂肪摄入过多引起肥胖,相应引起高血压;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血压,膳食指导成了重要措施之一。社区护士护理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膳食原则,编制食谱,指导平衡膳食,并作好记录,以观察患者膳食结构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膳食结构调整如下:(1)减少食盐摄入,每人食盐量不超过6 g/d;(2)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减少脂肪的摄入;(3)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品;(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5)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酒。

2.4 运动护理

控制血压除通过饮食,还可通过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增强体质,还可以舒缓情绪,消除紧张,降低血压。社区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对于中、高度高血压病患者须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些舒缓放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5 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社区护士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授课、健康咨询、发放小册子、报刊,设立宣传栏,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宣传科普卫生和疾病防治的有关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做好食盐摄入的计算、服药的方法和时间、食物的搭配和运动的选择。

3 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不足与展望

3.1 社区护理干预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缺乏对社区护理的宏观调控及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社区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服务程度低,范围局限[4-5]。人类的保健意识不成熟,防病意识淡薄,同时对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患者的从护性低,从而影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疾病的干预。

3.2 展望

实践证明,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引导大众自觉地参与到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增加社区居民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社区居民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从而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降低医疗费用,节省社会医疗资源,改善医患关系,增强社区服务的凝聚力。高血压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健全社区的相关政策,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使社区护士的职责从传统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转向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和预防疾病上。

参考文献

[1] 张 亚,王惠珍,高钰琳.构建《高血压社区护理实用规范》的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05):68-69.

[2] 孔令娜,刘可仪,周颖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05):1462.

[3] 卜保鹏,黎采青,顾庆焕.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07):2192.

[4] 曾 静,唐远平,高薇薇.高血压社区规范化项目管理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2,(11):1653-1655.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07):579-616.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护理干预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