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2015-10-21丽娜·艾则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利尿剂拮抗剂心内科

丽娜·艾则孜

【摘要】目的 探讨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重点研究如何提升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药品使用指数以及用药频度等指标,对抗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总结优化用药的方法。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5类抗高血压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类抗高血压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其中,用药频度排序前三的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拜新同以及呋喃苯胺酸,药品使用指数都已超过1的药品仅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及氢氯噻嗪片。结论 抗高血压药物的优化使用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都有重要价值,所以必须规范药物使用程序,提升其使用有效性。

【关键词】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高血压患者所用药品涉及到五种类型,分别是利尿剂类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1]。当前,国内临床药学正朝着个性化、人性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药物的使用情况方面,对于用药合理性也提出了高要求。为了研究如何提升心内科5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价值,本次研究以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旨在总结合理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7±2)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与心内科专业医师商讨后,明确五类药品DDD(限定日剂量),再计算出药品DDDs(用药频度)以及DUI(用药指数)。其中,DDDs计算公式是“用药总量÷DDD”,DUI计算公式是“用药频度÷给药时长”。除此以外,还需计算出五类药品DUR(用药频率),其计算公式是“药品出现例数÷患者数量”,如果用药指数不足1,表明患者用药达到合理标准。

2 结 果

本次研究发现,5类抗高血压药物当中,有31例患者接受利尿剂类药品治疗,25例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治疗,20例患者接受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治疗,17例患者接受ACEI治疗,7例患者接受ARB治疗。可见,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类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此外,用药频度排序前三的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拜新同以及呋喃苯胺酸,分别是(427.65±22.16)、(404.96±22.08)和(249.67±22.25),而药品使用指数都已经超过1的仅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及氢氯噻嗪片,分别是(1.12±0.22)和(1.40±0.24)。

3 讨 论

近几年,高血压患者总数剧增,该疾病不仅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加大了患者、患者家属的压力。高血压不仅患病率非常高,而且还可能会诱发肾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等,因此其病死率同样很高,加强高血压防治尤其关键。对于高血压患者,多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在降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本次研究发现,在5类抗高血压药物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利尿剂类药品、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除此以外,用药频度排序前三的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拜新同以及呋喃苯胺酸,药品使用指数已经超过1的仅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以及氢氯噻嗪片,这与孙迎琪[2]等人的观点相似。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予以药品治疗时,必须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因此需要综合考量该药品的经济因素、用药剂量因素以及患者病情因素等特征。首先,选择药品时,临床医师要客观判断患者病情,并查看患者是否有相关并发症。如果患者高血压症状相对较轻,在治疗之初建议选择非药物方案,若未能达到降压效果,才予以药物治疗。针对这些患者,药物选择时需以不良反应少、温和类药品为首选,即选择利尿剂[3]。其次,判断患者病情后,发现其高血压症状处于中度阶段,则需加用其他种类的药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类药品等。再次,给予患者多药联用时,除了要对患者病情客观评价外,还需要准确测量其血压值。对于轻度患者以及初发患者,需查看其是否有心血管类并发症、脑部并发症出现,在选择联用药品时,则还需评估不同药品配伍情况[4]。例如,ACEI以及ARB联用时,必须客观评估两种药品的联用效果,避免盲目用药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最后,建议临床医师展开个性化的治疗,通过对患者合并症类型、靶器官的受损程度等信息进行深入观察,

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品,从而确保用药的科学性[5]。

研究表明,本院心内科中抗血压药物基本达到合理用药标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所以临床医师还需规范自身用药程序,选择集经济性、科学性、合理性为一体的抗血压类药品,从而提升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 颐,彭炎强,张 涛,林潭发.住院高血压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状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33):177-180.

[2] 孙迎琪,张亚同,邵 宏,刘 蕾,杨丽萍,孙春华,史录文.我院心内科病房2005-2009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1,22(06):504-508.

[3] 郭 澄,张剑萍,华雪蔚,郭丽娜,万丽丽.从处方分析探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必要性[J].中国药房,2012,23(02):97-101.

[4] 沈利君,周建設,孔 毅,何 敏,张小影.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08):1022-1026.

[5] 罗爱静,冯芮华,王增武,王辅之.社区规范化管理中抗高血压药物经济可负担性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2):1951-1954.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利尿剂拮抗剂心内科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扳机后的黄体支持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重症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