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

2015-10-21徐明栓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徐明栓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抑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12.30±2.48)分,28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41±1.02)分,42天抑郁程度评分为(7.25±0.23)分,

8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20±1.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45±3.18)分,(21.05±2.03)分,(18.79±1.56)分,(19.32±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缓解抑郁状态,保障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抗抑郁治疗;脑血管疾病;预后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4.0.02

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常伴随着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等现象。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病痛与心理上的折磨,容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12±5.29)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轻中度抑郁30例,重度抑郁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7±4.26)岁,HAMD评分:轻中度抑郁32例,重度抑郁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抑郁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①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治疗与控制血压治疗等。②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师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康复训练,40 min/次,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抗抑郁治疗。①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1次/d,20 min/次,根据患者主诉,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排除压抑情绪。②药物治疗:服用氟西汀

20 mg/d,持续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1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12.30±2.48)分,28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41±1.02)分,42天抑郁程度评分为(7.25±0.23)分,

8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20±1.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45±3.18)分,(21.05±2.03)分,(18.79±1.56)分,(19.32±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于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指出现脑卒中疾病后,患者出现肢体偏癱、语言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持续在15天以上[1]。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身体残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十分必要。

脑卒中后抑郁主要与患者的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受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心理最为常见。这种心理降低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患者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延误了康复训练[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性心理治疗,这种疗法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依据具体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并采用不同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逐渐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建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主动性,自觉进行康复训练[3]。

脑卒中后抑郁造成患者功能恢复效果不佳,另外由于患者脑损害区域的52羟色胺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受损,导致这两种递质不断消耗,进而促使患者的主动性下降[4]。氟西汀属于52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治疗的主动性。

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主动性,使其积极接受康复训练,加快恢复进程,提高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1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12.30±2.48)分,28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41±1.02)分,42天抑郁程度评分为(7.25±0.23)分,84天抑郁程度评分为(9.20±1.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45±3.18)分,

(21.05±2.03)分,(18.79±1.56)分,(19.32±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常规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改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接受治疗,自觉进行康复训练,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够缓解抑郁状态,保障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丽华,王怡雯,郝 磊,田 洪,张玉波,周虎传,刘 磊.早期抗抑郁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5,03:239-241.

[2] 张艳红,王金桃.浅谈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4:258-260.

[3] 李 勇.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5:209-210.

[4] 麻荣武,罗斯平.抗抑郁治疗对伴抑郁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19:60-61+64.

本文编辑:杨 丽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CT与MRI诊断的比较分析
多层螺旋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进展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
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上升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