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2015-10-21崔巧凤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影响因素

崔巧凤

[摘要]本文认真分析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因素,整理目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馆藏文物;文物保存;影响因素;保存环境

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历来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收藏保管,更是对馆藏文物保存长期性的严格考验。随着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日益重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建设也郑重提上日程,结合对馆藏文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目的。

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概述

(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涵意。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也称为博物馆环境,主要是指与博物馆、纪念馆、考古所等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的库房、陈列室、储藏柜、展柜等室内环境中文物本身具有直接而密切关系的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虫害和霉菌等外在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长久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与文物收藏单位收藏保管文物、陈列展示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工作密切关联。

(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主要涵盖的影响因素。文物保存环境,可以理解为以文物为中心的周围环境因素的总和。具体到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或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包括博物馆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和有害生物等因素。博物馆不利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作用一般进行缓慢,但日积月累,其破坏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博物馆各种环境因素与文物材料作用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影响。1、空气温湿度。博物馆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单一因素对文物材料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由于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光照、各种气体等因素,当文物材料受到它们联合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时,温度在后续反应中具有加速化学发应的作用。与温度相比,湿度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影响更大一些。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大部分馆藏文物保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光照。在博物馆,尽管光对于人们研究、参观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文物保存却是有害的,尤以光波中的紫外线为甚。研究表明,光对所有有机材料文物具有破坏作用,引起它们表面变质并加速这种变质反应,特别是紫外线对馆藏文物所造成的影响。3、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为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这里主要谈在博物馆室内空气中对文物有严重影响的化学污染物。按其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大致可分为气态(包括蒸气)和气溶胶两大类。对文物材料危害较大的主要是酸性气体(如硫化物、氮氧化物、卤化物、某些有机化合物等)和粉尘,其次是氧化剂(如臭氧)和气溶胶。4、生物危害。馆藏文物除受到上述理化因素的破坏作用外,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受到某些微生物和昆虫的生物危害。

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现状及面对的主要问题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是一项集多学科、多专业性的综合问题。其保存周期较长,需要的人力、财力投入较大。我国近几年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馆藏文物的复杂性而言,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具体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环境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对文物保护工作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十年内,如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建设对我国馆藏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各博物馆所处自然环境不受人为所控制,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目前针对自然环境对馆藏文物的影响深度研究还比较空白,对这一影响的控制措施也比较有限,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馆藏整体环境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设施设备上,许多馆舍由于缺乏妥善管理和资金来源,馆藏文物长年经受着温湿度大幅度变化和与室外污染大气相同的环境中;一些具有环境控制设施的单位由于设备设计不到位,没有科学的控制指标,或缺乏充足的运行经费,致使不能良好地控制温湿度或用于改善空气质量。建筑硬件上,文物库房面积不足、设施条件过差。库房区域或结构设计不尽合理,造成室内环境难于理想控制;建筑渗漏和内外冷热差异引起室内结露潮湿,影响到文物保存安全。博物馆照明上,虽然普遍具有光照强度、紫外线危害文物的知识,但灯具选择不当、照度过高、照明灯具热量引发展柜内昼夜温差偏大等问题,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展陈设施上,有些展柜加工不精,密封性较差,不能阻止柜外污染气体的渗入。藏展材料上,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包括文物橱柜所散发的有害物质进一步恶化了博物馆室内环境,加剧了馆藏文物的损坏速度。虫霉问题上,由于局部潮湿、消毒不严、清洁不力、缺乏监察机制等所造成的白蚁、害虫、霉菌生长,以及不妥当的药物消毒对文物的影响,长期困饶着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治理。对博物馆室内装饰和文物包装材料的潜在威胁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筛选研究和建立材料使用管理机制,由于对存在的问题不清,因此也无法有效控制和预防。

(三)文物环境保护科研人员短缺,技术滞后

现行的国家环境评价监测技术、仪器和规范,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多数并非专业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毕业。即使发现馆藏文物问题,也要通知整修人员进行操作,增加了文物整修的时间,对文物保存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

(一)树立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理念,努力营造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加强文物环境保护科研力度,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调控和质量控制技术,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保护馆藏文物保存安全。

(二)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建设资源库,方便文物保护领域交流经验,建立文物保存资源库,对文物情况进行定期追踪。在技术手段上,开展多学科綜合研究,实现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低浓度气态悬浮分子污染物AMCS进行监测和评价,研究多种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对文物的综合影响,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的系统评估方法和模型,为博物馆环境的净化和控制效果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

(三)加强对馆藏文物保护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建立优秀人员库,加强馆藏人才队伍建设。馆藏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相关工作人员,其业务水平的高低对馆藏文物的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加大对馆藏文物保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国际间、行业间、专业间的业务交流机会,建立馆藏文物保存优秀人员梯队建设体制,为馆藏文物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实现老、中、青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中,馆藏文物的自然损坏,并非一种环境因素单独起作用,而常常是几种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综合作用于文物。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保存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发展做进一步展望,相信未来通过对馆藏文物保存工作的深入与研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将向着更加现代化、规程化、标准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将由更加优秀的人力资源投入到馆藏文物保存工作中来,文物保存工作将迎来更有希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胡东波.馆藏文物保护中的科学与技术[J].中国博物馆.2009(01).

[2]黄河,吴来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S1):13-19.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影响因素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