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通道经济是甘肃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动力

2015-10-21蔡生菊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甘肃

摘 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在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无障碍的贸易和投资通道,进而通过国际通道经济建设促进该区域的要素有序流动和经贸发展。甘肃因其地理位置,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发挥了贸易流通和对外交流的通道作用。如今,甘肃又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段位置,具备了通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有利条件。因此,发展通道经济是甘肃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动力。

关键词:丝路经济带;丝绸之路;通道经济;甘肃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著作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这本书于1877年出版。丝绸之路的路线,在不同的研究者中有不同的说法,但研究者普遍认为,丝绸之路通常是指跨越不同国家,链接欧亚北部的商路,与我国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多指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途径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通过这条商路向西的货物中以我国出口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当我们回望古代绸之路时,认为丝绸之路的内涵绝非是一条贸易线路这么简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对于新丝绸之路,站在从不同的视角看有不同的战略意义,站在不同的区位看有不同的发展取向。那么,从甘肃的地理位置看,新丝绸之路的功能和性质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切应从古丝绸之路中寻找答案。

一、古代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启示

1.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向西开放的通道

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中国与西方相互了解和交流的一条通道,这条路把中国的国门向世界敞开。在商品流通方面,中国的丝绸制品流出到世界各地,还运出了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又从西方运回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等。内地的铸铁、缫丝、灌溉等技术,也是张骞使团带过去的,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利于拓展甘肃更好的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继承历史,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健全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

2.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对外贸易通道

张骞两次成功出使西域,打通了亚欧贸易的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丝绸的出口,国际商旅的往来,亚欧两地货物的流通和各国使臣的互访。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人与货物渐渐成了这条道路上的主角,运送的货物也从最初的丝绸,逐渐发展到了毛皮、陶器、瓷器、铁器、漆器、纸张以及象牙、琥珀、宝石、胡瓜、苜蓿、胡豆、香料和葡萄、西瓜等。在和平发展的几百年,源源不断的商品贸易和商旅驼队往来,进一步维护了这条商道的长期繁荣发展,方便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一条传播文明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交通大动脉。

3.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物流枢纽通道

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的本质就是服务于亚欧之间的一条物流通道,丝绸就是当时这条通道上的主要货物。以西部地区为中心已经建成了“行有车马,止有驿馆”的由线路和节点构筑的完善的物流网络系统。发展到盛唐时期,仅作为网络节点的驿站,全国便有1639所,驿站人员便有5万人以上。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休息、换乘工具的场所,好比现在高速路上的“服务区”。古代丝绸之路之所以兴盛起来,吸引诸多商人、传教士和僧侣进行贸易或文化交流活动,一个重要原因是沿线设有大量的驿站,人困马乏的时候可以进行适时休整、补充食物和饲料,然后继续前行,这样商贸和信息交流才可以持续下去。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手段十分原始的情况下,驿站担负着信息传递和货物运输的功能,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物流信息传递。回望千百年历史长河,已不见当年驿站上穿梭往来的使者和商旅,但是,物理空间上并没有因此消失或转换,这条通道至今还在发挥着西部通向中亚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而且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商品、资本、人才、产业和技术往来的通道。

4.古丝绸之路的通道作用有待挖掘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通道经济必须以地理的连接为前提,依托优势交通硬件,以发展区域经济为中心,以商贸合作为纽带,布局和规划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向通道集散聚拢,促进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的经济联系。由此可知,通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通道的建设和完善,交通是基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先行行业,如果没有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作支撑,通道经济中的要素集聚和对周边地区扩散效应就难以发挥。我们注意到,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越活跃。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其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越好。即使是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也可能成为经济发达区域,如日本,还有我们国内的上海等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禀赋其实并不好,甚至都不如我国西部一些区域。

二、甘肃发展通道经济的机遇

1.道路连通建设为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首先要道路畅通。从国际层面看,就是要各国协作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如,全面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内陆港建设步伐,构建“向西、向南、向东”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通道,打通陆上大通道;开辟西部至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重点城市的航线,打通空中大通道等。如今,陇海—兰新铁路进入中亚的铁路干线已经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亚多条铁路相互连接,上合组织提议的从连云港到对彼得堡的公路将要建设,中国与中亚的直航也在增加,亚欧光缆和中俄光缆已经建成,中哈石油管道于2007年开通,中国与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10年通气。新疆乌鲁木齐到甘肃兰州的高铁已经开通,还将建设第二条、第三条进新疆的铁路,全面贯通大西北的交通通道即将形成。随着众多国家层面的战略实施,必将带动甘肃有限的交通能力迈向完善。

2.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为促进产业聚集提供机遇

从区域自身角度看,通过产业转移,将加快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可以促进承接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本驱动、资源驱动和市场驱动是我国东部企业向西转移发展的三种类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地缘交通优势将使东部转移的企业,重点转移到是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的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生产基地。因为西北地区距离这些市场较近,物流成本低。对甘肃来说,今后引进的项目和承接的产业类型就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产品应该是周边国家需要和受欢迎的。通过承接东部这类产业转移之后,不仅能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还能调整甘肃现有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3.物流业前景为提升甘肃物流业发展水平提供机遇

作为物流通道,就会有大量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而物流业一头连着商品,一头连着消费者,有较强的货物集散功能,还伴随着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丝绸之路经济带给中国物流业发展带来良好机遇。新亚欧大陆桥是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全长超过1万公里,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由陇海铁路和兰新铁路组成,大陆桥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7个省区,到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出国境。甘肃是新亚欧大陆桥这个经济走廊的重要组织部分。所以,甘肃要成为承接东部乃至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的物流枢纽和中转中心。依托亚欧大陆桥,是连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上的重要物流节点,需要相应的仓库、货运场、大型机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保税中心的建设,再加上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能力的提升,使得通道物流的需求得到极大释放。

三、甘肃发展通道经济的有利条件

1.顶层设计顺利实施

甘肃在今后将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合作交流、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以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国家政策支持甘肃建设的三个大区(关中-天水經济区、兰州新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也将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主要战略平台。另外,兰州、天水、酒嘉、张掖、平凉五个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十个省级公路枢纽和50个区域级公路主枢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运输网络站场项目已部分建成,一批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货运场站、货物分拣中心、大型仓储及配套设施陆续投入运营,现代物流技术开始应用。

2.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依托物流通道,而物流通道的布局上需要经济基础良好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一个或几个枢纽城市作为核心,以此为中心,带动周边区域及交通沿线的节点城市,发挥经济集聚和扩散功能,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通道经济区。甘肃自古以来具备丝绸之路的咽喉地理条件,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就甘肃省而言,省会兰州是沟通东西南北的核心枢纽,也是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3.产业布局规划科学

从地理空间布局上来说,丝路北线是以连云港为起点,途径郑州,穿越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进入甘肃,到达乌鲁木齐,出中国新疆进入亚欧腹地的中亚五国。显然,甘肃是北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甘肃的地理是呈狭长型,省内14个市州中绝大部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段。从资源和能源分布看,丝路沿线的“5+2”地区大都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为主,资源开发将带来了以石油化工、采矿、电力、有色金属、机器制造等为主的重工业和加工工业产业格局。借此机遇,具有优势和潜力产业的甘肃将与“5+2”地区国家开展对接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甘肃发展通道经济的科学构想

1.疏通物流通道

构建包括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线路组成的基础交通设施系统,是物流通道的基础。提升甘肃省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就要充分发挥兰州市作为铁路、公路、航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及以兰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建设,重点打造天水、定西、白银、陇南、庆阳、酒泉、张掖、武威等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并在这些节点城市规划科学统一的物流业发展,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通过省内各节点城市的通力协作,因地制宜,多种道路类型连接并举,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运输物理通道格局。

2.完善服务通道

在新丝路建设中,甘肃要以兰州为中心,在武威、酒泉、兰州、天水等节点城市构建集仓储、包装、搬运、加工、装卸和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通道。把这些节点城市构建成为高效率、低成本,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国际国内物流枢纽城市,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物流通道的服务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物流通道枢纽城市(下转029页)(上接021页)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构建信息通道

紧抓新丝路建设机遇,构建物联网系统,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跨地区、跨国家各物流服务活动的信息共享。通过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沿线区域货物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高效管理,进一步为通道物流服务活动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4.拓展合作通道

依托兰州的区位优势,并且以兰州新区为核心区域,进一步推进与天水、酒泉、武威等城市的经济融合。进一步推动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多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协调指导作用,积极与周边城市实施一体化政策措施,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收费、机动车辆异地处理、公交跨市经营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从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注释:

[1]张必清,丝路经济带跨国物流通道的战略布局,《开放导报》,2014.(6).49

参考文献:

[1]邵如林,中国河西走廊[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3]高新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通道经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4)

[4]吴景山,丝绸之路在甘肃的线路述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王之泰,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的升华[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6]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1)

作者简介:蔡生菊,女,甘肃武威人,硕士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科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发展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甘肃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甘肃三大举措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