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一带一路”战略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2015-10-21姚超英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进出口外贸进口

姚超英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陕西省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部门联动,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方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全省的外贸依存度。

部门联动稳定出口增长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将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审批权限全部下放至县(区)局,停止执行市、县两级审批,减少了退税审批环节,提高退税办理效率,使出口企业退税资金快速到位,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开展出口企业分类管理,方便企业便捷办税,对纳税遵从度高、信誉好的一类企业简化管理手续,提供绿色办税通道,建立重点联系制度,在国家下达的出口退税计划内优先办理出口退税;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简化企业办税手续,明确办税时限,做好便民服务。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针对重点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和“绿色理赔通道”服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搭建“走出去”融资和风险保障平台、小微企业统保平台;适度提高风险容忍度,重点支持我省大型成套设备、小微企业和服务贸易的出口。积极研究尝试对服务外包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承保,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的覆盖面,与省外经贸服务平台搭建的小微企业统保平台第一批企业已经得到了政策性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提升理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合作银行开展保单融资业务,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建立了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机制,放宽了审批条件,提高了风险容忍度。2015年1-5月,支持我省一般贸易出口约8亿美元,其中汽车、成套设备、果汁、短期工程承包等地方优势行业出口4.5亿美元,对陕西省一般贸易支持率达到28.8%。支持小微企业达150家,累计处理可能损失和支付赔款金额超过9000万元人民币。帮助企业通过保单解决融资约3.8亿元人民币。

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商业银行改善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方案,指导企业有效控制汇率风险。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序开展,适时推开经常项目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争取人民币国际经济合作基金支持,为省内有实力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境外承包工程、出口买方信贷、境外合作等提供人民币资金支持,扩大人民币资本输出渠道。着力挖掘战略新兴产业、农业、服务业对外投资企业的人民币需求,制定合理贷款利率,积极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为有融资需求的投保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更加灵活便捷的授信方案。

保持货物贸易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一般贸易在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创新加工贸易模式,积极开展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引导加工贸易从代加工逐步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方向发展,延伸加工贸易深度,引导内资企业融入加工贸易产业链,提高产業配套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积极引进大型外向型外资企业入驻我省。

发挥“走出去”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断壮大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体,扩大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带动出口的比例。2014年底,我省共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93家,其中新批企业5家;2014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0.03%,排名全国第17位;2014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项下带动货物出口9.08亿元,占全省出口额的1.06%;2015年1-6月,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5.94亿元,增长71.19%,占全省出口额的1.4%。支持有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申请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施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积极承担援外项目,以援外项目促进我省外贸发展。2014年我省新争取援外项目5个,项目合同金额598.2万元,项目涉及道路施工、光伏发电等行业。有重点、有步骤地支持省内建材、水泥、钢铁等行业到丝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带动省内技术、设备、材料和服务“走出去”。支持省内非金融企业赴港发债,扩大境外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我省优势企业采取绿地投资、企业并购等方式到境外投资,促进部分产业向境外转移,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品牌、技术和生产线等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2014年,我省新设境外投资企业45家,境外机构20家,中方实际对外投资4.53亿美元,同比增长56.4%,位居全国第21位。今年上半年,我省新设境外投资企业37家,境外机构2家,中方实际对外投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87.3%。

积极培育新型贸易业态。西安市被确定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依托国际港务区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电子单证处理、检验检疫、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保险和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出口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投入运行以及阿里巴巴(西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后,我省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日均零售出口约500件,价值上万美元,而批发类跨境电商企业已入驻10余家。随着业务的开展,跨境电商出口额将大幅提升,成为我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措并举挖掘进口潜力

积极落实国家进口战略部署。积极争取国家进口贴息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扩大进口。根据《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2014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财企〔2014〕58号)要求,先后两批对申报2014年进口贴息资金项目的企业资格条件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审核并上报商务部、财政部。

制定完善我省鼓励进口政策。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修订了《陕西省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围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支持企业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产品、设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企业主动应对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省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

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推动进口与国内流通相衔接,满足省内消费升级需求,支持引导企业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食品等一般消费品进口;培育发展各类进口主体,扶持国有、民营等内资企业提升进口能力、扩大份额,支持具备条件的省内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促进进口和国内流通相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代理国外品牌,建立购销渠道。同时,通过资金补贴和优惠政策,积极培育通达主要贸易目的地的货运航线,吸引并积极组织“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回程货源。加快进口指定口岸建设。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筹建进口粮食、肉类指定口岸,扩大粮食、水果、水产品和肉类进口。积极申报棉花、汽车等商品进口指定口岸,促进多边及双边贸易发展。用好配额制度,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功能,鼓励省内及周边省市企业经我省口岸进口粮棉、矿产等大宗商品。

积极支持服务贸易进出口。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建立跨部门工作联系机制,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企业进口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规划和售后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扩大研发设计、城市规划、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加快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相配套的服务进口。结合陕西文化科技资源禀赋优势,依托省内相关文化产业基地、园区,重点推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影视、演艺等服务出口,建立和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与外汇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发挥西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服务外包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等领域服务外包,不断提升我省企业接包层次和跨境交付能力,进一步扩大服务空间。2014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6.2亿美元,其中出口21.9亿美元,进口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今年上半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到6.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7%,执行金额达到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2%。

创新服务改善外贸环境

强化对外贸主体的服务。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孵化外贸经营主体,美光、三星、西安隆基硅、陕重汽等前10家企业进出口业绩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60%,全省新增备案企业948家,达到8964家。加强完善50家重点外向型企业巡回联系服务机制,及时为企业解决原油、棉花、汽车等进出口配额资质、贸易单证延期等各类实际困难近30起。积极开展“总部经济”活动,坚持送政策送服务上门,争取企业总部把更多的出口订单和再投资放在陕西。搭建贸易促进平台,强化光伏、工程机械、石油机械及仪器等行业销售战略联盟开拓国际市场力度,承办参与西安汽博会、东盟博览会、广交会、京交会、服务外包大会等各类展会,全年组织26个出访团组,带领地市和企业先后赴中亚、亚太、欧美等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出口商品检验的商品种类。免收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出口法定检验商品种类。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2014年12月31日前,报检的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在2013年取消1551个HS编码出口商品检验的基础上,全部取消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商品检验,共涉及机电产品、食品接触产品等222个HS编码商品。

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积极推进“无纸化”改革,进出口通关时间缩短至0.2小时(12分钟),单证作业效率明显提升。推进区域通关改革,AA类企业(31家)全面实现“属地申报,异地放行”,有2000多家B类以上生产型企业享受到“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逐步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受理,积极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模式。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口岸管理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合作机制,实现企业向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或窗口报送数据,各部门根据执法需要,通过平台获取信息、实施监管,并向平台发放管理(放行)指令,由窗口统一放行。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促进外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高口岸效能、改革口岸通关流程、加快口岸开放步伐、强化口岸区域协作、促进口岸资源整合以及加强口岸运行监控和组织领导6项内容。

推进国际物流“大十字”通道建设。贯彻国发〔2014〕65号文件精神,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加强与云南、广西边境口岸以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与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边境口岸、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和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的直通放行机制,完成进出口货物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全方位大通道布局。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实完善“西安港”功能、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物流集散中心、提升“长安号”营运能力,支持增开国际航线和货运班机,推动实现陆空运输一体化,创建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2014下半年达到每月4个班次,目前已达到每月8个班次。围绕机场建设、航线开拓和空域拓展做工作,着力构建国际航空枢纽。截至2014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共运营国内外航线269条,航班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4.5萬架次、2926万人次和18.64万吨,迈入全球排名前60位,是我国北方机场中除首都机场外,唯一位列全国前十的大型枢纽机场。今年截至7月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各项国际业务指标均呈现出较快增长。国际旅客吞吐量超过919300人次,同比增长近75%;国际航班量8100余架次,同比增长近70%;国际货邮吞吐量1.1万吨,同比增长近12%。

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近年来,关检部门不断加强对报关报检公司等中介组织监督检查,严防假借海关检验检疫名义多收费、乱收费。努力实现外贸企业信用记录数据库与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近300家A类以上企业能够享受通关、加贸、稽查核查、资产担保抵押、培训考核、办案处罚等各方面“一体化”便捷服务,为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协调员队伍。

随着促进外贸进出口、优化外贸环境等政策措施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各涉外单位的共同努力,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据海关统计,2014年,全省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达到274.1亿美元,增长36.2%,增速高出全国32.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3名;全省外贸依存度达到9.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低的短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1—6月,全省进出口847.85亿元,同比增长0.56%。其中,出口423.63亿元,增长10.04%;进口424.22亿元,下降7.41%。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138.22亿美元,同比增长0.55%(高于全国7.45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8位)。其中,出口69.1亿美元,增长10.05%(高于全国9.05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第9位)。上半年,外贸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73%,对全省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围绕省委的统一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的目标,把“五个扎实”作为基本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勇敢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加强部门协调,深化商务融合,强化服务意识,自找差距,主动加压,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为“三个陕西”建设作出商务人应有的贡献。 (责编:蒋晓静)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外贸进口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进口食品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4年1~8月我国猪肉进口38.3万t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