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讨

2015-10-21范红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教学计划

范红

【摘要】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许多与行业要求脱节的现象。导致国贸学生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应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实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使课程设置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基础上,达到学、证、做相结合。形成多个跨学科,跨专业整合形成的综合创业教育平台,在探索中达到就业与社会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外贸人才;教学计划;课程实践;就业零距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91-01

一、外贸学生就业遇到复合型能力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据《新闻晨报》报道,9月底在上海虹口足球场举行的“外贸”和“市场、营销、企划、管理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出口营销管理人才、外贸经理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三类人员紧缺状况都十分明显。本文从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讨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调查得出答案:课程设置不适合人才培养的原因如下:

(一)国贸专业课时设置不合理

公共基础课占40%,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设置应特别强调学生的外语水平。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已引起许多学校的重视,如有的高职学院已经在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时分配上作出了调整。把一半左右的课时安排为英语课程,突出英语特色,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推行的。总之,国际贸易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应强调难度适中,符合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国贸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与实际脱轨

理论课时多实践少,必然导致学生不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由于实践平台不到位,外贸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对实践教学方式和建立校外实训平台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首先应把专业课程与行业需实际要求统一起来,其次应把课程设置分解到具体岗位要求上来,以岗位职责和任务群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只有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岗位职责的需求出发,以岗位任务群为主线,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二、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招聘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思考

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很强的专业,企业涉外性专业的需求是很大的,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要求更高:学历要求提高证券业、银行业这类资金流动速度快和密集的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同时像座席员、操作员、银行柜员等的一线基础性员工的学历也主要以本科为起点。通过对岗位的综合分析,符合用人单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是:1.英语能听会说能力;2.报关业务能力;3.单证业务能力;4.报检业务能力;5.跟单业务能力;6.货代业务能力;7.外贸业务员能力;8.商务沟通谈判能力等。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大具体的实训项目,这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外贸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的要求:外贸专业人才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即外销员;二是报关员;三是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企业的国际结算人员;四是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的业务人员。经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发现目前外贸公司的业务人员需需要的是通才,即要掌握对外业务洽谈、报价(含仓储、运输、保险等相关费用的计算等)、签约、履约等全过程的相关知识。而相关的需求职位还有运输、仓储、货物保险等。报关员相对比较单一,就是报关员或报关助理。而国际结算类人员相关的岗位有国际结算、跟单、审证、制单、办理结汇项下的融资等。实际上,作为文科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内外贸领域各个公司企业的各部门都是可以就业的。还有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对口工作有:贸易公司,货代公司,船运公司,报关行、报检行。

三、实现专业与行业零距离对接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开设的课程与实践能力训练必须重点突出,一般而言,要依托这个专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必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个性化选择。

首先是拓宽专业,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其次是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再次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四是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改进方向:在课程安排上,本学期广东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增加了多个研究课程,对学生就业进行个性化定制:改变公共课时多于专业课的现象;在实践环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增加了服装标志及号型规格,时装经营和销售,中小家电企业标准化体系,计算机及数码产品营销,数码产品报检,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12个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在主选课中选择,加大学习操作力度,在校期间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熟悉进出口货物报关、运输、检验、结算等各项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同时最好是熟练掌握外贸单证的制作。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培训平台,以满足外贸学生的就業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童宏祥.构建以职业型为特征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06(12).

[2]戴士弘著.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教学计划
初中生体质健康实施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