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人本德育”探索研究

2015-10-21顾茂坤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校

摘 要:随着我国职校生人数的增长,职校的德育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阶段我国职校德育理论的落后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越发极不协调,“人本德育”正是缓解这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的德育途径。研究了国内外有关职校人本德育的相关文献,旨在为中职学校人本德育的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职校;人本德育;研究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视及扶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截止2014年底,普通高中在校生2400.4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职校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职业学校的德育问题,一直是重灾区,但是长期以来,职校的德育主要停留在卫生、纪律、维稳等形式层面,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为了不断适应新时期对德育的要求,理论界也提出了人本德育、积极德育、育人为本等德育理念。这些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强调了德育中人的重要性,强调德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出发点,对他们进行关爱、尊重、沟通,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动机,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让学生主动寻求发展。

人本德育的理论逐步得到了认可,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相关探索和研究还较少,对于具有创新意义、积极有效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践模式还处于摸索之中,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的中职学校人本德育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希望能给中职学校人本德育的研究以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国外研究状况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为了使自己的国民适应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减少飞速发展的生产力与国民精神道德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都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从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时代就已有了广泛的人文民主意识,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出的人本思想潮流对德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杰斯(C.R.Rogers)、马斯洛(A.H.Maslow)、斯腾豪斯(L.Stemhose)等心理学家把人本主义逐渐运用到道德教育实践中。前者的运用体现在直接把人本主义和道德教育相联系,而后者则开拓性地把人本主义德育理论推广到课程方面。马斯洛经过多年研究,发展了完整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了人自我实现的5个需要发展层级以及15个基本特征,认为教师唯有促发人的成长动机而不是朝向需要动机,才能促使人正常发展,进而达到自我实现。可见,人本主义者认为儿童先天具有优良的素质,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采取各种措施,促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并帮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消除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

20世纪末,美国几位学者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发起了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积极教育。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潜在和外显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的教育理念。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和尊重人的文化遗传、年龄、生活情景和个人的特点,以此培养个体自信、自尊、诚信、尊重他人等积极品质,以此使得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幸福生活;通过教育过程的积极举措实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积极教育理论还是强调以人为本,从受教育者出发,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的品德教育成为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的课题,例如美国的品德教育代表作有M.Murphy的《美国“蓝带学校”的品性教育——应对挑战的最佳实践(2002)和托马斯·里克纳的《美式课堂 品质教育学校方略》(2001)等,其中都提出了教育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国外还很少见到针对性地把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教育、技能培养和德育有机结合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研究状况

十八大以来,国家和学校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校德育究竟如何能更有效地实施,如何能培养出高技能、良好品德的技术人才,这是摆在中职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近年来,结合国外的德育教育理念,从以人为本、积极德育等理念出发,国内职校教育者也从德育创新的角度,对目前我国职校的德育方面做出了更多的研究。

2006年,《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人本理念研究》(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张涛)研究了高职校人本德育理念的实施,以期通过提高学校德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安庆二中沈波,2009)中提出学校教师要走出目前一直以来存在的以“权威”姿态和“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德育的误区,利用学校文化来影响学生品质,在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走向的方面,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劳动观;同时,在实践方面,依托学校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了人本德育实验,检验德育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于职业院校“人本德育”的思考》(胡正奎《人民论坛》2009)中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是人才的技能化,因此要创新德育理念,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强调职业技能并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德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相关实践方面,《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2012 张延祺)一文中,提出了中职学校“人本德育”构建的理念和原则,对中职院校“人本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建立了“人本德育”评价体系和评价量表,并对“人本化”德育的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但是主要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进行相关实践操作。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研究专家崔景贵对人“人本德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育人为本: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基本策略》(2007)一文中提出,职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是最重要的主题和主体,从育人的“点”“线”“层”“面”“体”“艺”出发,创新德育基本策略,通过把教育对象分层培养,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个性影响个性、以精神塑造精神、以人格培养人格,来构建职业教育力量的立体格局。他在《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构建策略》(2015)一文中又系统阐述了积极职业教育的三方面基本含义, 即对传统职业教育中关注问题研究的病理式德育的主动变革; 倡导现代职业教育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科学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人性的积极方面;强调要用积极理性的方式对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各式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积累经验。他总结了积极心理教育的核心价值: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心理积极和谐自主发展和心理潜能充分开发。

姜汉荣在《中等职校人本德育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2013)一文中,分析了目前中等职校人本德育的现状,并给出了人本德育实践的优化策略,强调德育研究要以课题为载体,在实践中进行论证反思,不断拓展人本德育实践的深度。

许本洲(2015)以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提出了“角色教育”在人本德育中的应用;朱国君(2015)结合实践研究了成长记录袋在中职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姚晓娟(2014)则从人本德育的角度研究了如何促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这些都是人本德育实践的不断探索。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已经开始了职校德育创新研究,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人本德育的德育新范式,但是仅局限于理论研究,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框架和建议,理论认識还较为肤浅;另一方面,有关职业学校人本德育实践的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德育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人本德育的实践仅是各位德育一线工作者的点滴工作经验,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没有形成体系,可以说实践的效果仍然不明显,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能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让德育的实施更加有效,真正让德育工作实践贯彻人本德育理念,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人本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

[2]胡正奎.关于职业院校“人本德育”的思考[J].人民论坛,2009(17).

[3]张延琪.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C].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崔景贵,育人为本: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基本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03).

[5]姜汉荣,中等职校人本德育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2013(09).

作者简介:顾茂坤,男,汉族,1980年11月生,就职于无锡技师学院(立信中专),讲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职校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的职校我的梦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重视形成性评价促进职校英语教学
职校实训基地的学生都去哪儿了?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
“劳模进职校”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