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

2015-10-21孙灵珮袁博楠

2015年15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链

孙灵珮 袁博楠

摘 要:智慧城市概念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于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链

1. 行业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各级政府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带动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相当于2012年全国GDP的4%,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新的产业投资热点。根据IDC 预测,未来10 年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将超过2 万亿元人民币,具体涉及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数字城管、智慧医疗等解决方案市场。粗略的统计数据表明,自2010年以来全国智慧城市投资额保持年均14.81%的复合增长率,且作为一个有巨大前景的新兴行业,随着政府重视程度以及投入的逐步提升,预计对着智慧城市行业的投资额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

(1) 产业链概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链中存在大量上下游关系。通过智慧城市涉及的感知、传输、计算、决策等环节,将智慧城市产业链划分为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细分领域。

1) 底层设施:硬件设备与芯片制造、通信网络。硬件设备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架构,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投资部分。从技术层面分析,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是在通信和信息采集层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比如华为、海康等,而核心数据处理设备的主流供应商仍是以IBM、思科、EMC、英特尔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

2) 软件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软件是硬件建立相互联系的枢纽,在智慧城市总投资中比重可达10~20%。基础软件(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本是以Oracle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为主,上层应用中智慧城市涉及功能模块繁多,主要是以国内企业产品为主,包括数字城管软件产品供应商数字政通、城市安防领域的东方网力、医疗服务的卫宁软件等。

3) 系统集成。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并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进行融合,涉及到大量的系统集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给系统集成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市场。系统集成基本都是定制化项目,参与者均为国内大规模集成厂商,包括以智能交通为突破口的易华录、银江股份,以顶层设计切入的太极股份。这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在资金实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4) 运营服务。运营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后期市场,行业应用不断纵向延伸,产生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需求。由于运维是系统铺设的延伸,我们认为系统集成商在运维服务领域具备天然的优势,待智慧城市建设趋于完善之后系统集成商或将大范围转为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供应商。

(2) 相关政策支持

政策扶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意义重大:中国城市化“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演变”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 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随后,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词,随着智慧城市参考指标体系的构建完善,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化指导意见将会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光环”仍将延续。

(3) 相关技术支持

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即物物相联的互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3) 增强现实技术:也称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4) 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5) 数据融合技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2. 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各种城市病越来越突出,智慧化城市势在必行。并且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调整,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支点有望迎来投资加速的过程,同时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智慧城市爆发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1)城市化的巨大需求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从 1983 年的21%提升至2013 年的54%,也即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到中后期阶段。由于城镇化建设速度显著超出社会承载力水平,中国城镇化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如何解决“城市病”对于城市内生发展的阻碍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当前的重要议题,因此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来解决是一种可行而且极其必要的手段。诸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平安城市系统的推广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并为事后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智慧医疗对于提升医院诊断效率,缓解医患矛盾成效显著;智慧食安全可以从溯源的角度保障食品安全,抑制掺假、造假等行为的蔓延。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和推广有着迫切的需求。

(2)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智慧城市项目通常涉及投资额度较大,因此融资是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通常而言,智慧城市项目的资金由政府提供,或者通过公共部门直接融资。然而,大多数智慧城市项目前期需要社会投资来填补资金缺口,世界各地智慧城市项目最常见的金融工具包括:公私合伙、绿色债券、众筹和私人投资等。就国内具体情况而言,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十二五”后三年与建设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 亿,以推进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建设。除此之外,各种项目融资模式也已发展成熟,其中BT和BOT已经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有诸多应用,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及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扫清了资本的障碍。

(3)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步完善,智慧城市可以在更加宽泛的领域实现。(作者单位: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关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初步探讨》,王泉,陈秀红,《科协论坛》, 2012

[2] 《新产业革命推动智慧城市产业增长与变革》,崔颖《世界电信》,2014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