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境立法 控制雾霾天气

2015-10-21刘婷婷

2015年15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

刘婷婷

摘 要: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成为国际社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关于资源环境的立法、执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环境;环境法律责任;环境污染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1.环境

法律上的环境是指为法律规范所调整对象的环境社会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是人类始终面临的问题,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逐步严重并由自然问题、技术经济问题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自然灾害,这是由于自然界本身的变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另一种是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指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目的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分析了国际社会当代环境问题,并且全面阐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后,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战略。随后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环境保护的内涵,意味着人类对环境保护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二、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1.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法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而产生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污染严重和资源破坏问题,相应出现了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立法。这一时期的立法,在数量上已经比较多,但主要还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门立法,缺乏系统性。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局性的问题,环境立法也呈现了综合化、系统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直接影响,环境立法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对原有法律进行修改,另一方面,新的法律继续涌现。

总之,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基本建立了以环境基本法为核心、各环境专门法分工配合的相对完善的环境法体系。

2.中国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是我国环境法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一方面集中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污染问题的发展促使污染防治立法出现。1979年以后,中国环境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首先是环境基本法出台并逐步完善。其次,环境专门法陆续出台,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体系。

三、加强环境立法 治理雾霾天气

在国外,也发生过雾霾天气的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伦敦的烟雾事件。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也较为发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进一步凸显,空气中的悬浮颗粒较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致使大量的伦敦市民死亡。此后,伦敦政府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才使得伦敦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

环境立法,是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各种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数量不断增多,立法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我国的环境立法中,缺乏对霧霾天气的关注,纵观世界各国的治理经验,首先采取的就是制定法律,因为只有先有法可依,才能落实到执法行动上,才能产生切实的效果。

治理雾霾天气,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有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一是要建立起当地天气污染指数的全国自动监测系统,而以大气质量作为当地的排名来代替以往的经济总量排名,在媒体上进行公开实时发布,对大气污染严重而又没有治理效果,或者没有整改措施的城市实行有关领导问责制。二是调整产业结构,要决心和下大力气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坚决关掉对大气污染大的企业。考虑到大气是流通的,不能甲地关而乙地不关,也不能从甲地搬往乙地,进行全国一盘棋加以通盘考虑,进行合理的布局。三是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种特大型城市,要避免城市的扩张,特别是大幅压缩公车和严格控制私家车的数量。实事已经证明,在这样城市里是不适宜发展小轿车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的情况下。城市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倡导绿色环保出行,比如城市智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立,就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市民的出行。四是在社会上大力进行绿色环保宣传,要让公众知道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告诉公众污染的危害和如何来防治空气污染,要像民众自觉在节日里禁放烟花一样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到具体的行动中来。(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韩得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30-333.

[2] 周珂.环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5-60.

[3] 周训芳.环境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40.

[4] 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25.

[5]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23-27.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江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缘何“一枝独秀”?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