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林佳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转氨酶肝功能

汪 洋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四病房,辽宁 大连 116027)

水林佳与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汪 洋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四病房,辽宁 大连 116027)

目的 研究并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运用水林佳与苦参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根据患者选取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水林佳和苦参素联合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苦参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6周为1个疗程,并在停药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复查,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肝功能、肝脏纤维化指标以及HCV-RNA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其具体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观察指标的数值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数值下降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运用水林佳和苦参素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起到保护肝脏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的方法。

临床疗效;水林佳;慢性丙型肝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并根据患者所选用治疗方法的不同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3例和27例,年龄在46~63岁,平均年龄为(54.5±4.5)岁;而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4例和26例,年龄在47~64岁,平均年龄为(56.5±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中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确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均>5年,观察治疗前肝功丙氨酸转氨酶(ALT)均>50 IU/L,丙型肝炎病毒含量均≥1×103IU/mL,2年内均未采用任何具有抗病毒及调节免疫作用的药物治疗,本次治疗观察期间,均未使用其他保肝抗病毒调节免疫的药物治疗。

1.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水林佳联合苦参素进行治疗,其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水林佳胶囊,每天3次,每次0.14 g进行口服,苦参素则统一采用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苦参素胶囊,每天3次,每次0.2 g,二者联合使用,治疗16周。而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苦参素胶囊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治疗16周。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均随访8周。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规律用药,按计划完成疗程。

1.4观察指标:所有化验观察指标均由我院检验科及中心实验室检测。包括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以及HCV-RNA定量。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上述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总结两组患者在各自经过16周的药物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肝功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的程度要较对照组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

2.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肝纤维化四项与治疗前相比较变化的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纤维化四项较治疗前都显著地降低(P<0.05),见表2。

2.3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CV-RNA的阴转率,见表3。

表3 丙型肝炎病毒定量阴转例数

经过为期16周的药物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HCV-RNA的转阴率为12.0%,而对照组患者的转阴率为10.0%,停药后8周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HCV-R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患者的转阴率相同,均为8.0%,对比两组患者的HCV-RNA的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苦参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3 讨 论

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见到许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脏器功能的衰退和病变,不能耐受或使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及选择能有效保护肝脏,抑制丙型肝炎病毒,且安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是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1]。苦参素能够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抑制病毒。抑制肝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直接抗肝纤维化。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肝组织内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活动度,间接抗纤维化[2]。苦参素能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来阻断肝细胞继续凋亡,起到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同时有免疫低下、白细胞减少,苦参素在治疗肝炎的同时能升高患者白细胞,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次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苦参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水林佳与苦参素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抗纤维化,修复肝细胞,改善肝功的作用。可以作为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不能使用干扰素及利巴韦林抗病毒的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方法。

表1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肝功能变化的情况

表2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在治疗后与治疗前变化的情况

[1]刘安庆,马玉刚,都宾元.水林佳联合苦参素治疗老年慢性丙肝86例临床研究 [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中):45-46.

[2]居马百克•哈山,朱庆峰,程丽,等.水林佳联合苦参素治疗老年慢性丙肝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10):512-513.

R256.4

B

1671-8194(2015)11-0208-02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转氨酶肝功能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