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

2015-10-21林治香

关键词:知晓率冠心病实验组

林治香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前锋农场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25)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分析

林治香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前锋农场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6325)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P<0.05);实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护理;价值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的价值,现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治疗,其中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59.75±10.15)岁,男、女的分布比值为23:17。对照组,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0.05±10.14)岁,男、女分布比值为22:18。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等研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对患者的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患者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醒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高膳食纤维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护理、不良行为干预及情绪转移护理。

1.2.1健康教育

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进一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告知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2运动干预

告知患者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引起血压波动,日常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慢跑、太极等。

1.2.3不良行为干预

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情绪,以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1.2.4情绪转移护理

主动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公共娱乐活动,改善患者的心情,告知家属尽量常伴患者身边,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愉悦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疾病知识知晓率越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共19个自评项目,5个他评项目,总分在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共25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总分在25~12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疾病知识知晓率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5.00%(38/40),对照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和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表(分)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不规律现象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冠心病易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1],因此,给予冠心病患者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认知行为干预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主要目的在于纠正患者消极错误的观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以消除或者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3],相关临床资料表示[4-5],该行为护理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故认为,认知行为干预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其疾病认知度和减少疾病不确定感评分。

[1] 胡家华.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33-34.

[2] 徐亚莉,张卫红.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1690-1692.

[3] 孙 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8):167-168.

[4] 黄志华,骆谏英,欧阳玉霞,等.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患者焦虑影响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2613-2615.

[5] 柳彦君,王承竹,雷利华,等.认知行为干预对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4): 3016-3018.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4.159.02

猜你喜欢

知晓率冠心病实验组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