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伏痰”理论干预肥胖型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观察

2015-10-21宋柏奇靳宏光

关键词:肥胖型甘油三酯高脂血症

齐 锋,宋柏奇,靳宏光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市二道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基于“伏痰”理论干预肥胖型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观察

齐 锋1,宋柏奇2,靳宏光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市二道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00)

目的 观察“伏痰”方对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肥胖型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非诺贝特0.1 g,3次/d口服及空白对照胶囊2 g,3次/d口服,对照组在非诺贝特基础上配合伏痰胶囊2 g,3次/d口服;1个月后观察两组甘油三酯水平、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结果 服药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身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及肾功能等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在配合伏痰胶囊治疗下,有加强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

伏痰;肥胖型; 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观察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1]。并有研究表明,痰浊与血脂增高有明确相关性[2]。经我科多年临床观察,认为肥胖人群均有“伏痰”,一部分肥胖人群表现出痰浊症候,另一部分人群未表现出痰浊症状,考虑与正气是否充盛有关。正因上述理论,本研究预用伏痰胶囊干预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并观察疗效及完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门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3±6)岁,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9±7)岁,合并高血压病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1.2.1符合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标准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指南建议即甘油三酯≥1.7 mmol/L(150 mg/dL)为纳入标准[3]。

1.2.2符合肥胖标准

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及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BMI≥28 kg/m2为肥胖。

1.3排除标准

妊娠、哺乳期或准备怀孕妇女,对非诺贝特或中药过敏者;由继发因素引起高脂血症的患者;由药物(吩噻嗪类、a-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正在使用甲状腺素治疗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及近4周正在应用其他中药及西药降脂措施的患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疾病、不能按要求完成实验者。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非诺贝特(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0.1 g,3次/d与餐同服,上药连续口服1个月。

对照组:在非诺贝特基础上加服伏痰胶囊2 g,3次/d口服。伏痰胶囊具体组成(泽泻、车前子、山楂、生龙骨、生牡蛎等),上述两种药物连续口服1个月。入组前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肌酶、尿常规;连续服药1月后复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肌酶、尿常规。

1.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显效:TG下降>40%;有效:TG下降20%~40%;无效:TG下降小于20%;加重:TG上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血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对比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甘油三酯水平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对比(±s,mmol/L)

表2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对比(±s,mmol/L)

注:P<0.05采用有统计学意义

时间  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前 3.97±1.56 3.89±1.77治疗后 2.28±1.32 1.76±.093

2.3安全疗效对比

两组在药物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肌酶、尿常规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当今,高血脂和肥胖已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痰浊”等范畴,其病变早期以痰浊为主,久则兼有瘀血内停,致痰瘀胶结[5]。有报道[6]血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是高脂血症痰浊的主要特征和生化物质基础,内皮细胞的损伤则是由痰至瘀的主要特征。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我科不断研究探索认为肥胖之人均有伏痰,只在与正气充盈有关,正气不足,伏痰能够变现出现,出现痰浊的中医临床症候。在正气充盛时,伏痰伏于虚处不能表达,但不是说肥胖之人无伏痰之病因。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在临床上除给予患者西药降脂外,配合化伏痰之生龙骨、生牡蛎。我科应用伏痰颗粒包含泽泻、车前子、山楂、生龙骨、生牡蛎5味中药为主。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泻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泽泻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明显抑制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7]。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淡渗利湿,明目,祛痰,张杰[8]等研究发现车前子具有降低大鼠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山楂具有降血脂作用,刘北林等[9]研究发现用70%乙醇超声15 min提取的山楂黄铜能够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生龙骨、生牡蛎二者软坚化痰,是我科用于祛伏痰之要药。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研究得出伏痰颗粒在干预高甘油三酯血症方面,其疗效要优于单用非诺贝特一种降脂药物。同时,研究发现伏痰颗粒副作用小,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并希望能为广大肥胖型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做出一定的贡献。

[1] 孙 磊,卢颖.逐瘀通脉胶囊治疗单纯高甘油三脂血症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12(3):85-86.

[2] 严红梅.“脾失运化,痰浊内生”与高脂血症形成的相关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3,3(5):156.

[3] 李晓东.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J].医学与哲学,2008,2(8):261-26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M].南京:南京人学出版社,2013:171-174.

[5] 叶 勇.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机理探讨[J].陕西中医,2005,26(11):1026,1251.

[6] 宋剑南.高脂血症与中医痰浊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5,1(1):49.

[7] 徐 辉.泽泻药理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4,5(3):77-78.

[8] 张 杰,李兴琴,等.车前子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3):299-301.

[9] 刘北林,倪小虎,等.山楂总黄酮提取及降血脂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5):324-32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541

B

ISSN.2095-6681.2015.24.112.02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ZC-A23)

齐锋(1982-),男,吉林省长春人,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猜你喜欢

肥胖型甘油三酯高脂血症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高甘油三酯血症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分析
肥胖型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