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2015-10-15殷曙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心理课学科渗透信息技术

殷曙光

〔关键词〕心理课;信息技术;学科渗透

2014年暑假,笔者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主题为“用技术改变教学”的远程研修,收获颇多,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使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内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它是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摸索的结果。可以说,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它有着更强大的优势:丰富的表现力,有效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自主式与支持协作式学习,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发了教育新的变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纷至沓来: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视频、广播、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率。这些技术正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二、心理课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活动课程,其教学特点决定了必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找到双方的融合点,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当中,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优化、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同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更具吸引力。网络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内容的生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运行的独立性等特点,辅助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扎实开展。

比如,PowerPoint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它具有直观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根据课堂需要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可以把学生无法领会的晦涩文字转化为真实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插入视频、音频文件,可以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有利于营造真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也有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状,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实际应用,具体谈谈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以下三个环节如何做到有效融合。

(一)课前准备环节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及危害,认识到一定要远离毒品,形成自我保护、珍爱生命的意识。但是由于高一学生的生活状态单一、生活阅历较浅,对毒品缺乏真实、直观的认识,也不了解毒品的真实危害。所以,在学生还没有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在上这节课之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任务——上网搜集有关毒品的资料,包括毒品的种类、危害、吸毒案例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课件;上课前一天上报心理教师处汇总资料,课堂上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PPT的过程都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毒品的种类和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知识储备,上课时就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其中,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课堂教学环节

“神奇的心理暗示”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感受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区分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使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学会摈弃消极暗示,合理利用积极暗示。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观看视频——小品《卖拐》,这样的导入方式,一方面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期待;另一方面,视频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度一致,很好地突出了主题,为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做好了铺垫。用观看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比教师单纯的语言表述效果要好,学生也更感兴趣。而这一过程只需要从网上下载一个视频,技术上并不复杂,且网络上此类资源很丰富,这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对于课堂导入环节的支持。

再比如“怎样增强记忆力”这节课,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记忆方法。导入时,运用PPT插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及时复习是帮助记忆的关键因素;进行体验活动时,用PPT展示需要记忆的内容,并且使用Flash制作的倒计时时钟用来计时。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学生在了解自己记忆能力的同时,能够顺利总结出记忆的规律,很好地实现了课堂预期,同时与本节课的主题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授课过程中,学生们主动思考问题,学习兴趣浓厚,其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三)心理测评环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和评价,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教师的针对性教育具有辅助作用。2010年,我校购买并安装了心理测评软件,为学生心理测量工作带来了便利。“我的气质类型”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填写《气质类型测试量表》。这节课需要学生到微机室,人手一台电脑,采用智为心理测试软件来操作,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支持作用得到直接体现。学生通过做《气质类型测试量表》,能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同时还能看到软件系统自动生成的测评报告,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软件中的量表都有配套的评价标准,这为科任教师提供了很大便利,使得各个评价环节都能得到优化。

通过心理测评软件,心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择其他的心理测试量表,从而进行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测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的心理测量做到经济、高效的同时,也便于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抓紧教学目标不偏移

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看重了多媒体的展示效应,设计教学活动时偏离了重心,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感受仅仅停留在画面和音效上,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感受。因此,运用信息技术时,应避免重点被多媒体的各种展示效果“喧宾夺主”,造成教学重点的模糊。

(二)从整体上把握信息技术、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累加,而是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仍然摆脱不了课堂“总导演”的角色,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使用了众多技术手段,学生仍旧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切实起到帮助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三)克服对信息技术的依赖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最大的作用是其辅助作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就可能出现一些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的现象。学生的视觉、听觉在PPT课件的冲击下,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不能对文本内容形成真实的体察和感悟,这种依赖性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尤为明显。要消除学生对多媒体的依赖,首先要在课件的制作上下功夫,要将技术用在画龙点睛之处,用在语言描述所不能穷尽之处;其次是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要配合进行适度的讲解,只有这样,多媒体课件才会体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总之,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机会和空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和深度掌握,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充满乐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滥用”,教师必须认识到任何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都以服务课堂为原则,必须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努力做到紧扣主题,顺理成章,恰到好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滨州,256200)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课学科渗透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