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案例教学在金融培训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015-10-15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案例金融培训

周 雷

近日,笔者应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邀请(苏教民社函〔2015〕7号),主讲了面向社区教育管理者的金融政策与热点问题解读培训项目,围绕新常态下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等热点议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由于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学院院长、骨干教师,大部分并不具有金融专业背景,却承担着社区居民金融消费者教育以及辖内企业金融政策宣传职能,笔者在充分需求调研基础上,培训中全程运用了微型案例教学法,通过系列“微案例”设计,使金融专业培训“化繁为简、理实一体”,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将以此次成功的培训项目为例,对微型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在金融培训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一、微型案例的设计

设计适应特定培训需求的“微案例”,是金融培训项目中成功应用微型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微型案例的设计应符合以下特点:

(一)短小精悍

经典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在MBA教学中首创的,之后这一方法在金融、经济、管理等培训领域迅速传播,但随着时间推移,案例教学法在不同机构、不同培训项目、不同教师之间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点。当前在“互联网+”时代,培训教学活动日益呈现出“短学程化”、“小规模化”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微课”、MOOC等新教学技术广泛流行,与之相适应,设计出符合特定培训需求的“微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案例相比,微型案例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短小精悍。为了提供作决策所需要的足够的真实信息,传统教学案例通常有5至10页的正文,可能还包括若干附录,有时提供的部分信息与案例问题本身无关。而“微案例”的设计强调“一事一议”,篇幅以200至300字为宜,言简意赅,不提供冗余信息,要求迅速抓住学员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聚焦某个培训的核心议题,展开启发式教学。

(二)生动有趣

传统案例设计为系统训练学员将抽象理论运用于复杂现实世界的能力,强调典型性和专业性,案例描述严谨学术;而笔者在金融培训中,更倾向于选编生动有趣的“微案例“,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引发学员深入思考。例如在讲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时,有学员提出传统银行是否会像”恐龙“一样消失?这一问题若从”金融功能观“与”金融机构观“对比的角度进行理论阐释,能够撰写学术论文,但对于非科班的学员却显得枯燥乏味。于是我选编了以下趣味性案例:

[微案例 1]2015年 4月,《金融言行》卷首语《穿过大半个中国去存钱》中写道,新新人类早已习惯享受层出不穷的离柜化、去网点化金融服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已是家常便饭,传统柜台业务量不断下降。但仍有银行物理网点吸引着人们穿过大半个中国去存钱,在这里人工服务永远那么温馨,员工对自己银行的所有业务都烂熟于心,个个态度亲切,不浮不怠,仿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技如何进步,他们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在这里,人工服务,人的亲和力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做好金融工作,最关键的是( )。

A.熟练的业务 B.先进的技术C.专业的知识 D.真诚的服务

这一行文简单生动的案例,迅速引发了学员的思考,大家在比较中意识到技术是无法完全取代人力的,因此“以人为本“始终是包括金融培训在内的一切金融服务的关键属性。

(三)以小见大

微型案例的设计往往从小处着手,“切口”要小,但好的培训案例还应努力做到以小见大、寓意深刻。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微案例2]2015年“五一”假期,小明和小红赴某江南古镇旅游,两人牵手漫步在古镇中一条近似直线的狭长的步行道上(以下简称“古巷”)。他们发现有且仅有两家不同的银行在古巷的不同位置设置了两台ATM机,则对ATM机具体位置的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若两家银行无合谋,则两台ATM机最可能位于古巷的1/4处和3/4处。

B.若两家银行无合谋,则两台ATM机最可能背靠背位于古巷的中点处。

C.若两家银行有合谋,则两台ATM机最可能位于古巷的两端。

D.若两家银行有合谋,则两台ATM机最可能背靠背位于古巷的中点处。

在讲到银行之间的竞争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源自生活的“微案例”。培训中学员首先就“定位”ATM机展开了热烈讨论,最终得出若两家银行无合谋,则相互博弈的结果是在中点处形成金融“微商圈”;要是合谋则会考虑在1/4和3/4处各设置一台,以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该案例还自然引伸出了优化银行网点布局、银行业的竞争与合作等宏观话题,达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表1 微型案例与传统案例的比较

(四)时效性强

传统案例设计是对某个经济金融或企业管理中的典型问题的完整描述,希望学员能够识别出所设置的问题,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并评估和抉择,因此经典性往往比时效性更重要。而微型案例由于选编不求收集大量完备信息,但需要与时俱进地寻找理论与实际的最新“契合点”,激发学员兴趣。同时,金融培训希望培养在有限信息的不确定环境中敢于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分析与决策的能力,因此更适合采用时效性强的微型案例教学法。微型案例与传统案例的比较如表1。

二、微型案例教学建议

在精心设计“微案例”的基础上,要使微型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培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应当灵活应用以下原则。

(一)原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在微型案例教学中,先原理后案例或先案例后原理,要看培训内容以及学员已有知识结构而定,但从案例教学的本意是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来看,一般以先原理讲解后案例分析为宜,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金融现象,要在原理讲授之后进行,并通过“微案例”加深理解。例如,2015年以来,借助大牛市,分级基金快速发展,但6、7月行情突然暴跌引发分级B下折导致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巨亏,被喻为“基金史上最昂贵的一堂课”。培训中,学员普遍希望了解下折巨亏的原因,以规避下折风险,笔者在讲解了分级基金的交易结构和杠杆原理后,学员还希望有一个案例能帮助理解原理,于是设计了如下“微案例”:

[微案例3]若把原理讲解中分级基金A类份额(稳健份额)比作谨慎的哥哥,B类份额(进取份额)比作激进的弟弟,母基金比作老妈,有一天老妈说家里有100万,你们兄弟每人50万,自己过日子吧。领完钱,弟弟向哥哥提议:把50万借我炒股,保证你本金安全,另外每年给你几万利息,哥哥同意了。于是弟弟拿着100万去炒股,若碰上牛市就大赚,但碰上熊市就会损失惨重。哥哥不炒股,就等着收利息,不过仍担心本金安全,怕万一弟弟输光了钱,再把哥哥50万也亏了,于是就约定了一个向下折算条款:哥哥要每天看一眼炒股账户,当100万亏到62.5万时,这时账户里等于是哥哥50万加弟弟12.5万,即B份额净值跌到了12.5/50=0.25元,此时哥哥要把属于自己的50万抽出37.5万,剩下25万兄弟俩每人12.5万,这个过程就是下折,0.25元就是设定的下折阈值。下折是根据B份额净值折算,但近期在触发下折日,B份额溢价率非常高,导致当天买入的投资者折算后巨亏。

通过上述生动形象的案例,学员理解了下折风险的本质,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兄弟俩”的设计机制,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发挥分级基金独特优势。

(二)引导性案例与开放性案例相结合的原则

从金融培训应用微型案例的目的来分,“微案例”可分为引导性案例与开放性案例两类,前者重在引入某个金融概念或者说明某种金融业务的操作步骤;而后者主要用于启发式教学,案例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希望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加深对某个问题的发散性思考。在培训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系列“微案例”以达到“学至于行而止矣”。P2P与众筹被称为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的“双雄”,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为此笔者设计了系列“微案例”。

表2 P2P网贷与股权众筹比较

表3 Y平台三个P2P借款标的情况

[微案例4]2015年7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首部指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与创新监管的纲领性文件终于出台。该文件也对P2P和众筹作出了原则规范,我们在开展相关投资时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定义和区别。表2是对P2P与众筹主要要素的比较,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上述案例主要是引导学员在比较中对P2P和众筹这两种业态的概念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其中,关于P2P的性质在业界曾有过争议,但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平台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的定位,不得提供增信服务,因此从本质上看,P2P与众筹都属于直接融资范畴。通过引导性案例厘清了相关概念和监管底线后,笔者接着在培训中分别登陆知名P2P和众筹平台,通过实时开放性案例演示,组织学员讨论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

[微案例5]P2P投资一般包括选平台、选产品和选标的三个步骤。根据融360与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2015年网贷评级报告》,选择了获得最高评级A级且成交活跃的Y平台,从该平台中选择保障程度较高的精英标产品,有以下三个标的正接受投标,你会投哪一个?为什么?

微案例5模拟了P2P实际投资决策过程,属于开放性案例,并不存在唯一最优选择,学员可根据自身资金规划、风险偏好和专业判断做出不同选择,关键是通过阐述理由,在讨论中理解影响P2P风险与收益的各种因素,包括利率期限结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收入、信用)、资金供求状况(投标完成度)等。通过开放性微案例以及发散性思考,可把抽象的金融理论具体化,促进灵活运用。

(三)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在微型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学习促进者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这是与讲授式教学非常重要的区别。在应用微型案例教学进行金融培训时,虽然教师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讲授,以确保关键概念被关注并被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讲授必须与学员互动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微案例”引导学员充分讨论,让其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例如,在利率市场化专题培训中,笔者在讲解了相关概念和我国利率市场化主要进程后,设计了苏州某大型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及放宽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后主要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的微案例,通过与学员“举一反三”充分互动交流,最终部分学员自己总结出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

(四)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完善“微案例”的原则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即教学活动本身是个双向双边的活动过程,而在金融培训项目中应用微型案例教学正是践行”教学相长“的题中之义。首先,教师在设计微型教学案例时,应通过问卷、QQ群等方式与潜在参训学员提前沟通,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关注焦点,使案例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引导性案例,教师应引导学员沿着某个逻辑顺序,自己发现某种原理或掌握某种方法;而对于开放性案例,教师要努力营造合作的气氛,确保所有不同意见被充分表达。在金融培训项目中,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这种通过开放性案例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往往也能拓宽教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视野,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另外,在培训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时俱进地完善”微案例“,补充新的金融创新成果或更新相关金融数据,并以微课等形式发布,以利于转培训和再培训,最终实现培训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案例金融培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P2P金融解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