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2015-10-15张银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护生教学效果

袁 群,陈 燕,易 霞,张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袁 群,陈 燕,易 霞,张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目的了解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选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本科护生,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90.7%的护生认为课程的开设非常必要和有必要,93.4%的护生认为通过学习能掌握相关基本知识,部分护生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计划等存在一定的不满意。结论 本科护理专业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十分必要,但在教学上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教学效果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极大地威胁着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与医护人员相关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同时,有学者对临床实习生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没有系统学习、考核,他们对医院感染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自我防护意识及感染监控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极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2]。因此,加强在校医学生医院感染防控教育,增强其感染预防和控制意识,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针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研究不多。我校于2013年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在2010级护理本科生中首次开展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调查,旨在深入了解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为以后开展深入、系统的教学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已完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学习的2010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4%。其中女生74人,男生2人;平均年龄(21.4±0.8)岁。

1.2 调查工具

本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为护生对各章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第三部分为护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的满意度及收获。本调查安排在课程考试结束之后,由被调查者本人当场填写后回收。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方法

调查者审核回收问卷,资料分析员汇总统计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入,并经一致性检验和逻辑性核查、核实。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相对数、百分比等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在接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前,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及需求(见表1)

表1 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及需求[n(%),人]

2.2 护生对各章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

绝大多数护生认为教学内容合理,教师讲解透彻,基本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73.7%的护生认为无菌技术,清洁、消毒、灭菌,预防与隔离3个章节的内容不够深入。

2.3 护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护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的满意度[n(%),人]

2.4 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93.4%的护生认为学完该课程后,基本了解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但也有6.6%的护生表示没有完全掌握相关内容;80.3%的护生认为学习完本课程后收获很大;81.6%的护生认为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90.8%的护生认为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84.2%的护生认为提高了理论水平;39.5%的护生认为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但仍有4.0%的护生表示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3 讨论

3.1 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

表1结果显示,护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题报告的机会较少,尽管已接受了3年多的护理理论知识教育,但由于没有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护生只是分散地、有限地、间接地了解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部分知识,而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知识体系。马锐等[3]调查发现,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率仅为40.8%,而这直接影响着护生对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知晓及职业防护执行情况,提出学校应重视对护生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护生入院前的早期教育。98.7%的护生听说过有关医院感染的案例,也使护生间接意识到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本调查结果显示,90.7%的护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这也是当今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意识可以避免不必要感染的发生[4-5]。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可以系统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让护生树立感染防控的意识,在以后的临床实习或工作中能更好地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

(1)更新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73.7%的护生认为部分章节内容不够深入,只有69.7%的护生认为讲授内容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部分内容与护生之前所学基础护理学存在交叉,护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熟悉,认为这些章节的知识是重复的。尽管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但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护生在实习期间或护士在工作中仍存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叶向红等[6]调查发现,护生对洗手指征的掌握不够,对于洗手所需时间、洗手部位及频率等概念模糊,42.0%的护生在洗手时漏洗指尖,并有92.0%的护生错误地认为温水洗手比较好。同时有调查表明,在实习人员中对于消毒剂要求监测的时限知晓率仅为24.4%[7],并有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对拟开设的医院感染课程的章节内容中,居于前三位的依次是洗手与无菌技术,清洁、消毒、灭菌,预防与隔离[8]。因此,对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而言,这3个章节的内容仍是必不可少的,但讲授的内容应与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且必须保持独特性。应对内容适当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采用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将洗手中常见的不达标动作进行分析,结合卫生部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新技术、新进展予以完善。

(2)创新教学方法。26.5%的护生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认为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理想,这可能与本课程此次教学仅有理论教学有关,虽然也尽可能地收集了一些临床案例、视频、图片、图书资料,但并没有安排实验或医院见习。由于该课程应用性较强,单纯进行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改良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有研究者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97.1%的临床护理专家认为应采用理论授课与医院见习并重的方法[8],张倩等[9]对护生进行质性研究也表明,护生对临床实验课印象深刻,对临床实验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积极性很高。有学生指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实验课可以培养科研思维,建议多增加一些小实验或小研究[10],或采用PBL等方法进行教学,设置相应的临床情景,以启发护生思维,提高护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

(3)调整教学计划。6.6%的护生不满意课程所安排的时间段,并有21.1%的护生对于课时量的安排不满意。本校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共16课时,主要针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护生。但这部分护生专业课学习任务重,同时开的课还有内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与这些课程相比,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的学分相对较少,容易导致其重要性被忽视,甚至影响课堂出勤率。另一方面,该课程内容相对较多,但课时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有一部分内容需要护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但自学效果无法判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的调整迫在眉睫。可以考虑将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与病原微生物、药理学、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同期开设,一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这些课程知识内容联系较多,可以避免相关知识的重复,二是第二学年课程相对较少,可以相应增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课时。有相关文献资料显示,部分学校开设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课时均达到30课时左右[9-10]。

3.3 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本调查表明,护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通过课程教学,护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得到了增强,理论水平、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仅有39.5%的护生认为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这与84.2%的护生认为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提高的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建设。措施有:增加临床见习或实验机会,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护生实际应用能力;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门新开课程,正处于摸索阶段,课程整体内容的把握、课堂设计、教学组织对教师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标准。目前本校仅有1名教师从事理论教学,为提高其教学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可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将本校理论授课教师送去临床进修,并将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引入课堂,实现互补。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护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学习的真实体会,描述了护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学习,护生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的能力等。因此,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意义重大。但为了使课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仍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

[1]王芹.113 83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344-3346.

[2]周爱萍.临床实习生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紧迫性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444.

[3]马锐,雷海粟.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及手卫生执行情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95-296.

[4]胡荣珍,杨柳,曹先伟.对医学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研究

[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2):125-126.

[5]茅一萍,任玲,皇甫立军,等.开设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与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19-20.

[6]叶向红,郭亚辉,彭南海,等.护理实习生手部清洁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生报,2009,22(6):634-636.

[7]郑梅.实习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33-434.

[8]蒋新军,陈燕,晋溶辰,等.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对开设医院感染课程态度及建议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90-92.

[9]张倩,李芳芳,叶旭春,等.护理本科生对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的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19-121.

[10]刘丁,陈萍,陈伟.医院感染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重庆医学,2006,35(23):2130-2133.

G526.5

B

1671-1246(2015)10-0021-03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护生教学效果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