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训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10-14孙松松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鲜明的军事性等特殊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时,要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同时,要组建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和注意军训成果的巩固。

关键词: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65-01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着重大的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受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军事课程是高校本、专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目前主要有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以下简称军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承担军训任务的一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的官兵。部队官兵进驻校园或大学生走进部队营区,这使得军训期间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平时的校园环境。因此,研究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一、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一)鲜明的军事性

军训期间的校园不同于平时,处处显现着军事色彩。形式上体现为学生统一着作训服,按照军队的团、营、连、排、班建制组织,有着统一的作息时间表,对学生的管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等方面;教学内容上,大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军事思想、军事科技、国防历史等军事理论知识和轻武器射击、单兵或分队战术等军事技能。浓厚的军事色彩,在军训初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严格的纪律要求,使对学生的管理更加容易,但头顶酷暑,环境艰苦,行动受限,有怨难言,学习压力大,这也是军训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大学生实际。

(二)人际关系的多样性

原本的校园人际关系很是简单,主要是学生和教职工的关系。但是军训期间,部队承训官兵的进驻,使校园人际关系变得多样,需处理教官与教师、教官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三对关系。另外,随着近些年来,个别大学生在军训期间出现意外猝死的新闻报道,也牵动了学生家长的心。因此,媒体报道部分家长是在学校陪着子女完成军训后才放心返程的。这样家长的介入使校园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家长与教官、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教官与学生、教官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六对关系均需考虑。稍有不周,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2007年长沙高校出现家长哭求军训教官照顾,2013年石家庄学院出现教官与军训新生的冲突。

二、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期间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和军事技能的训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通过了解中国国防历史特别是近代屈辱的国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为国奋斗的决心;知晓当代中国所处国际战略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责任心;学习军事技能更是为了在危急之时,能够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同时,部队承训官兵言传身教中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着大学生。曾有军训学生对笔者讲,当他听到仅比自己大三岁的教官却已在军中服役四年,而因为执勤任务已经三年未回家探亲之时,他已泪流满面。

(二)心理健康教育

军训是大学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从家乡来到高校,对新环境的陌生感;经历了2个月自由散漫的假期后,突然间被严格的纪律所束缚,自由活动受到限制;外在酷热的天气以及可能出现的饭菜不合口和乡土不服等因素,很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厌倦、畏惧、烦躁等消极心理。因此,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包含一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举办讲座和一对一的咨询等多种方式随时关注学生身心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技巧,为军训及今后大学生活奠定基础。

三、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组建复合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组建一支合格的思想政治队伍是做好大学生军训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大学生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既应包含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人员,又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军训教官、英雄模范等兼职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善于通过其言行、情绪的变化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采取个别谈心或集中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保证作用,即有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为了完成军训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军训开始之前通过入学教育、召集军训学生座谈开会、举办往届图展等方式做好军训宣传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白军训的意义所在,使军训顺利开展;在军训过程中要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参训学生表露真情实感,同时做好突发事件的通报,掌握军训的动态。

(三)注重军训成果的巩固

通过军训,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得到了强化,特别是组织纪律性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做到服从指挥,统一行动,令行禁止。但是,随着外在强制性要求的消除,军训结束后,许多学生放松了自我约束,開始变得自由散漫。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注意通过日常评比等方式,严格要求学生,积极构建巩固军训成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霞.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06).

[2]邬红波,俞党跃.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2007(3).

[3]徐久春.重视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7).

作者简介:孙松松(1986.01-),河南孟津人,法学硕士,郑州科技学院思政部,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军训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