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研究

2015-10-13廖军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和谐发展生态文明

廖军华

摘要:从建设美丽中国的视角对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进行探讨,通过对美丽中国理念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价值选择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构想,希望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8-462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8.06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并赋予了美丽中国深刻的内涵,强调尊重自然和人民,注重人与人、自然、自身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美丽中国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基础上的升华,也是对过去几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肯定和总结,它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从美丽中国视角对民族村寨旅游如何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美丽中国理念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价值选择的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1 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党执政和发展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美丽中国”内涵极其丰富。其前提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追求目标为人民幸福安康,核心竞争力是生态文明,支撑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特征为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显著标志是生态环境优美宜居[1]。其中,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拓展持续发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强社会和谐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从而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1)“美丽中国”意味着科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可持续发展是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美丽中国应该是既有经济发展,又有环境优美宜人。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就一定能建成美丽中国。

2)“美丽中国”意味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和谐发展。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其根本是经济建设,保障是政治建设,灵魂是文化建设,条件是社会建设,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必定会实现美丽中国、民族复兴、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3)“美丽中国”意味着社会和谐。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4)“美丽中国”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和升华,与建设生态文明在方向上一致、进程上同步。美丽中国的最根本标志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3]。

5)“美丽中国”意味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生态智慧,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的根源,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将古代“天人和谐”的生态理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变成现实。

2 美丽中国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价值选择

近年来,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以其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民族村寨旅游消费需求旺盛,顺应了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趋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障碍,影响了民族村寨旅游持续发展的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民族村寨旅游未来的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美丽中国建设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出新要求

“美丽中国”指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文关怀温暖感人”,其旨意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人及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美丽中国”凸显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更加尊重自然和人民的感受,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4]。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民族村寨旅游也需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为此,今后中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能源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技术更新改造,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二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三是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粗放式旅游发展模式,走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同时,加强旅游产业化、集团化研究,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四是走循环旅游经济之路,形成旅游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和谐发展,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

2.2 美丽中国建设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新机遇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维,这是一种文明与和谐发展的要求。民族村寨旅游应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未来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新的机遇。旅游业只有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要求发展,才能取得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多赢效果。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为中国旅游业的和谐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民族村寨旅游提出了美好的发展愿景。民族村寨旅游要向更大规模发展、更高水平迈进,必须抓住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历史契机,绝不能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美丽中国建设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旅游业发展中切实贯彻执行,一切以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为发展的目标和宗旨。国内外曾经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做过诸多的探讨和尝试,也提出了许多的办法和途径,而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与美丽中国建设战略最符合中国国情,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绿色发展与和平崛起的保障,也为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谁抓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谁就抓住了机遇,谁就是最大的赢家。中国旅游业只有适应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迎接机遇与挑战,才能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跨越,民族村寨旅游也只有适应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endprint

2.3 美丽中国建设是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新兴的旅游国家,目前正处于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的阶段。未来中国旅游业要实现新的发展,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其中,坚定地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理念,走和谐发展之路至关重要。民族村寨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和重要一环,中国旅游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实现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关键是牢牢把握“和谐”,“和谐”为未来民族村寨旅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民族村寨旅游未来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和谐”,即旅游业发展必须实现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和谐,以及旅游业自身良性发展的和谐[5]。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客观上也要求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做到这五个方面的和谐,“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旅游发展模式必须加以改变,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一脉相承的“节约、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将成为民族村寨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

2.4 时代呼唤新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观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理论和思想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发展是第一要务,努力改变落后面貌,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当前这种发展观显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面对这样一种新选择,中国旅游业必须转变观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选择新的旅游发展观。民族村寨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发展迅猛,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观,用新的视角来发展旅游显得尤为重要。美丽中国要求科学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这就要求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坚持“节约、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和旅游产业观,倡导“大旅游”观念。

3 新时期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思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旅游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民族村寨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趋势,要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必须重视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践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大力实施绿色旅游工程和发展生态旅游,提升国民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对旅游业行业的监督管理,促进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

3.1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7]。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持久的和谐的前提,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他和谐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应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倡导资源保护型开发、资源节约型经营和环境友好型消费。同时,在旅游开发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注重生物物种的保护,努力避免城市化开发,尽量少上或不上建设项目,保持旅游区的完整性[8]。这样民族村寨旅游才能和谐发展。因此,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是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基础。

3.2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关键

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进程中,特别要注意抓好诚信服务与文明服务,努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把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产品推介给外国旅游者。同时,要依托旅游业关联度强的优势,努力促使其在扩大就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别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广大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要实现全国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大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民族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3.3 实施绿色旅游工程,提升旅游品质——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切入点

绿色旅游是指各旅游活动参与者(包括旅游者、景区景点管理者、导游等)在旅游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尊重自然规律,秉承环境保护优先,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绿色旅游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与人地和谐的哲学思想,其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及生态环境优化的综合体现。实施绿色旅游工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大绿色环保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生产经营者提高环保意识,自觉接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方式。

2)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贯彻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生态环境。

3)节能减排。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努力降低能耗。

4)资源的循环与永续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切实保护好资源环境,做到资源的循环与永续利用。

5)提倡绿色旅游消费。旅游者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旅游的和谐发展。提倡绿色旅游消费是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的关键,要增强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节约观念,强化法制思想,让其积极参与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中[9]。endprint

3.4 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保障

旅游业是高关联度、综合性强、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要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切实加强区域旅游规划、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跨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信息平台是关键所在。通过不同区域间的旅游发展合作,树立“大旅游”观念,统筹好不同区域间旅游业的协调发展,能够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给经济社会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诸如资源环境破坏、文化异化、社会治安问题等消极效应,影响到民族村寨旅游的和谐发展,必须对此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强化旅游安全管理等,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和谐发展。

3.5 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民族村寨社区——实现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的归宿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村寨社区和谐发展,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民族村寨社区是核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这一灵魂。一方面,要挖掘好民族传统文化,让其服务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护好、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建设好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家园,并使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另一归宿是建设和谐民族村寨社区,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建设和谐民族村寨社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旅游增权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程度,提高其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权;二是兼顾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利益主体的作用;三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兼顾好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使三者达到和谐统一;四是美化社区环境;五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增强居民共建旅游社区的意识。

4 结语

民族村寨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其以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顺应了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趋势,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和障碍,不利于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维,民族村寨旅游未来的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做出如下努力: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绿色旅游工程,提升旅游品质;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民族村寨社区。只有这样民族村寨旅游才能和谐发展,实现不断跨越。

参考文献:

[1] 周生贤.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N].中国环境报,2012-12-12(1).

[2] 王 扬,张春艳.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3(6):27-30.

[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24.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07-10/24/content_9435992.htm.

[4] 孙丽霞.谈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和实现途径[J].商业经济,2013(1):1-8.

[5] 崔广彬,郑 岩,魏震铭.生态文明与大连旅游和谐发展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2):116-119.

[6] 梁旺兵.和谐旅游及其实现途径[N].光明日报,2012-05-20.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8] 吴晓青.建设生态文明 开创生态旅游发展新局面[N].中国环境报,2008-11-06.

[9] 朱燕红.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J].理论探索,2007(3):101-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和谐发展生态文明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依法维护职工权益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