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安影视作品中的“父亲文化”

2015-10-13

人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父权李安



李安影视作品中的“父亲文化”

王婉波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李安是当代华人导演的杰出代表,本文以李安的早期代表作“父亲三部曲”为例,从作品中父子之间的情感矛盾为出发点,在家庭变奏中凸显父亲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的转变,从而展现李安对父亲文化的独特感悟。

关键词:李安;父亲三部曲;文化特征;父权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指他的三部以父亲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影视作品《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三部作品又被称为“家庭三部曲”。影片不仅讲述了中国人的传统情感和家庭伦理,以及中西方文化间的交融与冲突,同时还从一定的角度审视和反思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从家庭角色最凸显的“父亲”入手,展现李安影视作品中展现的文化转变。

一、文化冲击下父权的消逝

在中国人的伦理精神世界里: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子女不过是私有物,他们像妇女一样是受制于父权的从属对象。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文化与文化间的交流、家庭观念的改变,中国的传统家庭面临着变异与重组。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设置了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环境,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着重展现了父亲与子女的种种冲突。而这冲突的背后,凸显的是东方伦理规范的“父亲”形象的逐渐消解,传统文化中“父权”的步步衰退。

“父亲三部曲”这三部影片都是围绕着父亲这一角色展开的,对父亲形象的探讨也是逐渐深入的。

《推手》中的父亲强势、固执,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北京太极师朱师傅移民美国,和儿子朱晓生一起生活,儿子娶了一位美国妻子并生了一个孙子。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不通,朱师傅和儿媳妇玛莎矛盾重重,两人毫无交流且各有怨言,儿子朱晓生夹在中间苦不堪言。

影片中的朱师傅在封闭的空间结构中,他在自己的世界中坚持着,面对新的环境依然我行我素,但世界是在改变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一成不变的思想带来的是无尽的困惑和烦恼。在影片的最后,朱师傅开始独自生活并得到了追求恋情的勇气,这是“父亲”在文化冲击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动摇。“受困的父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舍弃了家庭的传统,寻求着适合自己的生活。

《喜宴》中的高父是台湾的退休将军,是典型的父权代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一出场就是高大的评判者的形象,对所有事物的品评都有着很深的民族优越感。《喜宴》是以一场婚礼展开的,然而这场婚礼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骗局,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相互欺骗,中国传统伦理中的血脉相承受到了威胁,父权在这场危机的解决中毫无用武之地,只能用欺骗和偶然性来换取血脉的延续。

在《喜宴》的最后,父亲接受了儿子高伟同同性恋的事实,给了赛门象征身份的红包,承认了这个男性儿媳妇,在高父和高母回台湾经过安检时,高父缓缓举起了双手,这个无奈的类似投降的举动在告诉观众:父辈向子辈们选择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妥协了。

《饮食男女》是“父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影片,其中对父亲这一形象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也是整个系列中父权最为薄弱的。这部影片中的父亲是一位国厨大师,他的身上承载的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片中的父亲是被父权秩序压抑的对象,在影片的最后,父亲和锦荣结了婚,离开了家,以出走的方式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和父权的压抑;而父亲味觉的恢复则是自我循环的完成,完成了由内到外的转变。

在意识到父权的困境之后,父辈们采取的解决之道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勉强承担,极力维持,用退守和妥协来维护父权的威严;另一种方法是出走和改变,走出传统的伦理文化,转变固有的价值观,以此来解脱父权在自己身上的束缚。

这里的三位父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但在三部影片的最后,三位父亲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练太极的父亲搬出了儿子的家庭独自生活,将军父亲接受了儿子与赛门的同性恋事实,国厨父亲与锦荣结了婚并搬出了老宅,他们身上的父权威严在不断的削弱,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步步的妥协。父辈们逐步脱离了父权的束缚,坚定地迈出了寻找自我的步伐,走向了一条从消极退守到无可奈何的妥协再到勇敢出走寻求幸福的坎坷之路。

二、矛盾冲突中家庭的变奏和重组

在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家”是叙事的中心也是父亲与子女间思想冲突和感情交流的场所。这里的父亲是威严父权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子女则是对父权的挑战,是文化在冲突下交融的象征。

三部影片中的子女形象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由文化的浸染,想要舍弃传统、挣脱束缚,去寻求自我,但骨子里的中国文化又在无形中拉扯着他们,这使得他们始终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

影片中的子女面临的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李安把这种冲突放置在了“家庭”这一特殊环境中,家中的子女在离家与归家之间进行着抉择,朱晓生和高伟同选择了离家,但他们骨子中的中国文化依然在影响着他们;而朱家倩虽然选择了回归家庭,回到传统的文化中,但她又何尝不是在用西方人的视角审视着东方的文化,也许等到某一个机会她还是会走出那个家,走向自己的理想文化。看完这三部影片,我们会发现,这些在父辈们之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他们用全新的视角诠释着中西方文化,他们对家庭的抉择也并非是表面上的逃离与回归,而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完成了层层矛盾下家庭的变奏与重组。

李安这三部电影把家庭中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小见大,展现了父子之间叛离与妥协的矛盾,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着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用他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文化的共存。借助电影传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展现自己对文化的思考,呈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经典电影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武晔岚.电影百年佳片赏析[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3]陈默.百年电影闪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李晨.李安电影的东西方文化观—解析“父亲三部曲”[J].华文学,2004.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52-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J905

作者简介:王婉波(199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父权李安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