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

2015-10-12李芳张海燕田锐丁亮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2期

李芳 张海燕 田锐 丁亮

摘要: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理论模型。情绪电影片段诱发被试高兴或悲伤情绪后,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的前瞻记忆任务和当前任务的成绩。结果发现,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出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负性词比正性词成绩好,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性词比负性词成绩好。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的注意一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

关键词前瞻记忆,情绪一致性记忆,反转效应。

分类号 B842.5

1问题提出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v)是一种指向未来活动的记忆,是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如记住周二下午要开会,下班路过银行时取钱。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相对应,前者指“记得将要做某事”,后者指“记得做过了某事”。前瞻记忆包含回溯成分和前瞻成分,前者指记住要执行的活动以及执行活动的时机,后者指记住在适当时机记起去执行某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根据线索的内外部特点,前瞻记忆可以分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关于前瞻记忆的理论解释有两种相对立的模型:自动激活模型和注意一搜索模型(Einstein,McDaniel,Manzi,&Metal,2000)。自动激活模型指当线索事件出现时自动激活前瞻记忆。当被试熟悉前瞻任务后,大脑中保存前瞻记忆的执行意向,建立“线索一行为”的联结,该联结处于一定的激活状态,当线索事件未出现时,联结在意识水平之下,前瞻记忆的执行意向从工作记忆中消失:当线索事件出现时,“线索一行为”被自动激活而完成前瞻任务。因此,前瞻记忆是自动加工过程,不占或很少占用认知资源。自动激活模型得到一些实验研究的支持(Guyml,MeDaniel,&Einstein,2001;郭纬,贺丽,2005)。而注意一搜索模型把前瞻记忆分为注意和搜索两个环节,注意环节以自动加工为主,搜索环节则更多地依赖控制加工。当线索事件出现时会引起被试的熟悉感、知晓感,于是线索事件被识别,该环节不占用或很少占用认知资源,线索事件识别以后,搜索大脑中存储的记忆信息,判断该线索事件是否有意义,从而完成前瞻任务的执行意向,搜索环节需要占用或消耗认知资源。注意一搜索模型也得到一些研究的证实(Ein-stein,et a1.,2005;Kliegel&Jager,2007)。总之,两个理论模型均被实验证实,两者区别在于前者认为前瞻记忆是自动加工,不占用认知资源。后者认为前瞻记忆包含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要占有一定的认知资源;两者共同点均承认前瞻记忆存在对线索事件最初的自动激活的加工。

情绪一致性效应指情绪有选择地影响个体的学习、记忆等认知过程,并最终使认知结果向与情绪相一致的方向倾斜(Eich&Forgas,2003)。近年来,情绪一致性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是情绪启动和情绪一致性记忆,前者是情绪自动唤醒或情绪无意识激活的表现形式,常常发生在自动加工过程,后者是情绪促进记忆的重要表现形式,常常发生在控制加工过程。情绪启动指个体对于在情绪效价上与启动刺激相似的目标刺激更为敏感,有些研究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效应(通常称情绪启动)(Adri-aan,Dirk,Jan,&Paul,2007),有些研究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通常称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Chan,Ybarra,&Schwarz,2006)。另外,情绪一致性记忆指个体对与其情绪状态效价相一致的信息比不一致的信息记忆成绩更好。关于情绪一致性记忆的研究很多,多数研究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现象。如李芳等(2011)唤醒被试高兴和悲伤情绪,操纵被试编码时三种加工策略探讨长时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在三种加工策略下均发现情绪一致性记忆。龚琳峦等(2014)诱发抑郁与非临床抑郁状态探讨外显和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发现在非临床抑郁个体和诱发抑郁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均存在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Miranda等(2005)在情绪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中,结果发现童年时期的悲伤事件出现显著的情绪一致性效应。以上研究均涉及情绪一致性记忆的长时记忆、内隐与外显记忆、自传体记忆等回溯记忆。然而,关于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的研究结果很复杂。Jan等人(2012)用情绪电影片段唤醒被试高兴、悲伤和中性情绪,分组让被试完成双任务,当前任务是词汇判断,前瞻任务是对特定动词(分正性、负性、中性)的识别,实验结果未出现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Mareike等(2011)以抑郁症者和健康者为被试考察抑郁者的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被试从事当前任务是词汇分类,前瞻任务是对特定情绪词的识别,结果发现健康组对正性词前瞻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抑郁组,而抑郁组和健康组在对负性词和中性词的前瞻记忆均无显著差异。李燕(2012)用情绪词或情绪视频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探讨了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两个实验所得结果也不尽一致。

既然前瞻记忆加工机制存在对线索事件自动激活的加工,那么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的加工过程应该与情绪启动有关系,或者说在情绪背景下,对情绪线索事件的自动激活类似于情绪启动。那么,在高兴、悲伤等情绪背景下的前瞻记忆是否也会出现情绪启动或情绪一致性效应?

本研究利用情绪电影片段唤醒被试高兴或悲伤的情绪,采用经典双任务实验范式,观察被试在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状态下的前瞻任务和当前任务的记忆成绩,一方面探讨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另一方面验证前瞻记忆的理论模型。如果在高兴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性词比负性词成绩高,在悲伤背景下前瞻记忆负性词比正性词成绩高,在自然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性词和负性词的成绩无差异,则表明出现了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如果前瞻记忆成绩与当前任务成绩无关或互不影响,实验结果支持自动激活模型,反之则支持注意一搜索模型。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普通高校大学生180名,男74名,女106名,被试年龄在19-24岁,平均年龄21.63岁:男女学生平均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高兴、悲伤和自然情绪背景组;每个情绪背景组60人又平均分成三组,分别完成与正性词、负性词和中性词有关的前瞻记忆任务,具体称正性词组、负性词组和中性词组,每组20人。9组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结束后给予小礼品。

2.2材料

情绪电影是以往研究中筛选出的电影片段(自学军,2008),高兴的电影是《摩登时代》片断,时间是3分20秒,悲伤的电影是《我的兄弟姐妹》片断,时间是3分27秒。情绪评定量表采用Di-renfeld等人的评定方法,对高兴和悲伤的情绪体验进行5级评定(1表示根本没有,5表示非常强烈)(Wiveka,Goldin,&Eyler,2007)。

前瞻记忆材料的7则故事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订的(李燕,2012)。首先选择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15则,每个故事后面有两个问题及问题选择答案,每个故事叙述中包含正生词(或负性词或中性词),经5位心理学教师评定筛选出10则故事,再请20位心理学专业学生评定10则历史故事的阅读时间、熟悉度、情绪效价以及故事中包含的情绪词的效价,熟悉度是五级评定(1表示非常不熟悉,5表示非常熟悉),情绪效价是五级评定(-2表示很悲伤,0表示中性,2表示很高兴),正式实验使用了7则故事,其中包含正性词和负性词的故事各2则。包含中性词的故事3则。数据统计结果表明,7则故事的阅读时间平均数在86秒91秒之间,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F(6,114)=0.99,p>0.05;7则故事的熟悉度平均数在4.6-4.7之间,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F(6,114)=1.12,p>0.05;7则故事的情绪效价平均数在0.05-0.01之间,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F(6,114)=0.48,p>O.05。另外,2则故事中包含的--正性词效价差异不显著,F(1,19)=0.32,p>0.05,2则故事中包含的负性词效价差异不显著,F(1,19)=1.00,p>0.05,3则故事中包含的中性词效价差异不显著,F(2,38)=2.11,p>0.05,但是,正性词、负性词和中性词三者效价均数之间差异显著,F(2,38)=759.30,p<0.001。

7则故事彼此组合成三组(正性词组、负性词组和中性词组)由E-Prime 2.0编程依次在电脑屏幕上呈现。正生词组所呈现的第3、6则故事是包含正性词的,负性词组所呈现的第3、6则故事是包含负性词的,中性词组所呈现的第3、6则故事是包含中性词的,其他均随机组合。

2.3实验设计

采用3(情绪背景:高兴、悲伤、自然)×3(组别:正性词组、负性词组、中性词组)×2(记忆类型:当前任务记忆、前瞻任务记忆)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背景和组别为被试间变量,记忆类型即前瞻记忆的双任务是被试内变量。双任务分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当前任务是阅读故事后选择问题答案,其正确率是当前任务的记忆成绩:前瞻任务是在执行当前任务中发现正性词(或负性词或中性词)按键反应,其正确率是前瞻任务的记忆成绩。

2.4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前瞻记忆的双任务范式,9组被试均完成双任务(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当前任务是阅读每个故事后选择问题答案。一个故事后有两个问题(各有三个答案选项),被试按键1(或2或3)反应,9组被试的当前任务相同。9组被试的前瞻任务是分情绪背景和组别进行的,每种情绪背景下分三组(正性词组、负性词组、中性词组)。三组的前瞻任务不同,正性词组要求被试在阅读故事中遇到正性词(如高兴/大笑)按键4反应,负性词组要求被试在阅读故事中遇到负性词(如痛苦/难过)按键4反应,中性词组要求被试在阅读故事中遇到中性词(如平静/好奇)按键4反应,三组前瞻任务的情绪词位置基本相同,均出现在第3个和第6个故事中。

实验均在安静的实验室内进行个别施测,具体程序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填写个人信息,观看指导语,明了实验任务。各组被试的指导语大致相同,只是前瞻任务有差别,如正性词组的指导语:“欢迎参加本实验。实验中你将阅读七则历史故事,每个故事后有2个问题,问题均来源于阅读的故事中,阅读时请注意‘地点、时间以及人物的身份、年龄、主要事件。每个问题后有三个选项,分别通过按键‘1/2/3来确定答案。另外,阅读某一故事过程中,如果遇到‘大笑/高兴词语时请按键4反应,其他情况不要按4键。明白要完成的任务后,请进入下一步。”第二步,双任务练习。明确双任务的正确操作程序,熟悉操作后进入下一步,第三步,情绪唤醒。先做情绪评定前测,再观看高兴或悲伤的电影片段,再做情绪评定后测,自然组不观看视频。第四步,正式实验,阅读7篇历史故事并完成双任务。计算机记录正确率、反应时等指标。由于阅读7则故事近10分钟,为了所诱发的情绪有效(自学军,2008),高兴和悲伤情绪背景组在阅读完成第3则故事后再观看一次高兴或悲伤情绪视频,做情绪评定之后继续实验,自然背景组休息3分钟后做情绪评定。再按“继续”实验。

3结果与分析

3.1各组被试情绪唤醒的效果分析

关于被试高兴和悲伤的情绪体验。根据情绪评定成绩,各组被试在观看第一次电影片段的前测和后测(称后测1)及观看第二次情绪片段的后测(称后测2)的高兴体验和悲伤体验的评定均数见表1。对于高兴后测成绩。为防止不同被试的前测成绩的差异对后测成绩造成影响,以高兴前测成绩为协变量进行3(组别)×3(情绪背景)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协变量主效应不显著,F(1,170)=0.06,p>0.05;情绪背景主效应显著,F(2,170)=155.89,p<0.001,LSD多重分析表明,高兴背景的成绩显著高于自然背景的成绩,p<0.001,自然背景成绩显著高于悲伤组的成绩: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170)=0.02,p>0.05;组别和情绪背景交互作用不显著,F(4,170)=0.24,p>0.05。此外,在高兴背景下高兴的后测1和后测2的成绩分别在4.00~4.25,处于比较高兴的状态,可见,高兴背景下三组被试的高兴情绪被成功唤醒。

对于悲伤后测成绩,为防止不同被试的前测成绩的差异对后测成绩造成影响。以悲伤前测成绩为协变量进行3(组别)×3(情绪背景)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协变量主效应不显著,F(1,170)=1.81,p>0.05:情绪背景的主效应显著,F(2,170)=468.78,p<0.001,LSD多重分析表明,悲伤背景的成绩显著高于自然背景的成绩,自然背景下的成绩显著高于高兴背景的成绩;组别主效应不显著,F(2,170)=0.17,p>0.05;组别和情绪背景交互作用不显著,F(4,170)=0.07,p>0.05。此外,在悲伤背景下悲伤的后测成绩1和后测成绩2分别在4.00~4.15,处于比较悲伤的状态,可见,悲伤背景下三组被试的悲伤情绪被成功唤醒。

3.2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

根据各组被试的反应情况,选择被试反应的正确率为记忆成绩,各组被试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的平均成绩见表2。F(1,171)=49.193,p<0.001,当前任务的记忆成绩显著大于前瞻记忆成绩:情绪背景的主效不显著,F(2,171)=0.274,p>0.05;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171)=1.038,p>0.05;记忆类型与情绪背景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1)=0.068,p>0.05;记忆类型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71)=0.215,p>0.05;情绪背景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4,171)=0.921,p>0.05;记忆类型、情绪背景和组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4,171)=5.102,p<0.01,进一步进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

在当前任务成绩水平上,进一步分析表明:情绪背景的主效不显著,F(2,171)=0.981,p>0.05;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171)=0.646,p>0.05;情绪背景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171)=4.908,p<0.01,进一步分析,在高兴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59)=3.965。p<0.01,LSD分析表明,正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负性词组成绩,p<0.05,正性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负性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无差异,p>0.05。在悲伤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59)=6.594,p<0.01,LSD分析表明,负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正性词组成绩,p<0.01,负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中性词组成绩,p<0.01,正性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在自然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59)=0.132,p>0.05,即三组情绪词的成绩无显著差异。由于当前任务材料情绪效价是中性的,各组成绩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存在情绪一致性效应。

在前瞻任务成绩水平上,进一步分析表明:情绪背景的主效应不显著,F(2,171)=0.08l,p>0.05;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171)=0.598,p>0.05;情绪背景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4,171)=2.927。p<0.05。进一步分析,在高兴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边缘性显著,F(2,59)=3.138,p=0.051,LSD分析表明,负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iE'l生词组成绩,p<0.05,负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中性词组成绩,p<0.05,正生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无差异,p>0.05。在悲伤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2,59)=4.352,p<0.05,LSD分析表明,正性词组成绩显著大于负性词组成绩,p<0.01,正性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显著差异,p>0.05,负性词组与中性词组成绩显著无差异,p>0.05。在自然情绪背景上,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59)=0.082,p>0.05,即三组成绩无显著差异。可见,情绪背景与前瞻记忆成绩呈现反情绪一致性现象,即前瞻记忆成绩出现情绪一致性的反转效应,

3.3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成绩的消长现象

根据统计结果,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成绩消长现象分析凸显于以下两点:

第一,记忆类型、情绪背景和组别三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高兴情绪背景上。正性词组当前任务成绩显著大于负性词组成绩,p<0.05。而正性词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小于负性词组成绩,p<0.05:在悲伤情绪背景上,负性词组当前任务成绩显著大于正性词组成绩。p<0.01,而负性词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小于正性词组的成绩,p<0.01:在自然情绪背景上,正性词组和负性词组的双任务记忆成绩无差异。p>0.05。可见,在高兴或悲伤情绪背景上,双任务的记忆成绩互为消长。

第二,根据数据方差分析表明,在高兴、悲伤和自然三种情绪背景下,各组成绩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当前任务成绩和前瞻任务的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种任务的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54,p<0.01,特别是在高兴和悲伤情绪背景下,两种任务的记忆成绩负相关更为显著,r=0.592,p<0.001。双任务成绩的消长现象见图1。

4讨论

4.1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

本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高兴还是悲伤背景下。与前瞻记忆成绩呈反情绪一致性现象,即前瞻记忆成绩出现情绪一致性的反转效应。该结果与李燕的实验二的研究结果相似(李燕,2012),李燕用情绪电影片段唤醒92名被试的高兴情绪,分成三组让被试阅读历史典故完成双记忆任务,结果三组被试前瞻任务的击中率差异显著,即消极组成绩显著大于积极组,消极组成绩与中性组成绩无差异,积极组与中性组成绩无差异,即负性组成绩最高,中性组成绩居中。正性组成绩最小。

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的可能的原因之一,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类似于情绪启动,这与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有关,具体讲与前瞻记忆的自动加工有关。无论是前瞻记忆的自动激活模型还是注意一搜索模型,都存在对线索事件最初激活的自动加工,该自动加工过程如果在一定情绪背景下激活的线索材料是情绪词,相同效价的线索材料(情绪词)更容易激活就相当于情绪启动。另外,前瞻记忆包括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实验室双任务范式的回溯成分非常简单(一般是按键反应),因此前瞻成分是否被激活成为前瞻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线索事件是前瞻成分的主要内容,线索事件能否被激活就成为前瞻任务完成的重要标志。可见在双任务实验室研究中,前瞻记忆成绩高低与线索事件能否被有效激活相联系,由于情绪背景下情绪线索材料(情绪词)的激活相当于情绪启动,因此,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类似于情绪启动。关于情绪启动的研究存在情绪一致性的反转效应(或者称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那么,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记忆自然也会存在反转效应。

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可以用情绪启动的转换模型来解释。Chan等(2006)情绪转换模型认为靶刺激的熟悉性在情绪启动中起重要作用,当靶刺激是被试非常熟悉的材料时,易成为特异目标,出现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当靶刺激是被试不熟悉的材料时,出现情绪启动效应。本实验中前瞻记忆的情绪词,高兴、大笑、痛苦、难过等均是日常用语,被试非常熟悉,在不一致的情绪背景下易成为特异目标从而更容易被激活。如在高兴背景下,被试正体验着快乐高兴的情绪,

“痛苦/难过”等负性词因被试非常熟悉而更容易成为特异性目标而被自动激活,促使被试完成前瞻任务。而“高兴/大笑”等正性词,由于和高兴的情绪体验相是一致,不易成为特异性目标,当它们出现时,引起注意机会反而差了。此外,有些前瞻记忆研究发现,线索事件具有特殊性,容易吸引注意从而增强了执行意向。如Michael等(2010)研究发现线索事件熟悉性低的条件下被试如果不集中注意时前瞻记忆成绩较差,而集中注意时则前瞻记忆成绩较好。李寿欣等(2005)研究发现线索事件的特殊类型及性质对前瞻记忆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瞻记忆的情绪一致性反转效应的原因之三,可能是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性质不同,前瞻记忆指向未来,回溯记忆指向过去。关于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多项研究结果多数出现了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很少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反转效应。如李芳等(2011)唤醒被试高兴和悲伤情绪,结果在被试各种加工策略中均发现情绪一致性记忆。龚琳峦等(2014)研究发现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在抑郁与非临床抑郁这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均存在。Mi-randa等(2005)研究发现被试童年时期的悲伤事件出现显著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另外,有些关于情绪一致性记忆的研究结果复杂不统一。如Haas等(2008)研究指出,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对威胁性刺激的一致性记忆主要表现在内隐记忆而不是外显记忆中。Elaine,Mary,Lvnn(2004)对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研究的元分析发现:有些研究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有些研究结果未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总之,实验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反转效应的报告并不多见。以上关于情绪一致性记忆的研究涉及的记忆是长时记忆、内隐记忆、自传体记忆等,均属于回溯记忆不是前瞻记忆。本研究结果出现情绪一致性记忆反转现象,是否表明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性质不同。

4.2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成绩的消长现象

本实验结果支持注意一搜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兴或悲伤情绪背景上,当前任务和前瞻任务的记忆成绩互为消长,两种任务的记忆成绩呈显著负相关,换言之,如果前瞻任务完成的好而当前任务完成的差,如果前瞻任务完成的差而当前任务完成的就好。这表明完成前瞻任务要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从而影响到当前任务的记忆成绩。结合实验具体地讲,在高兴情绪背景下,负性词线索事件比正性词线索事件更具有特异性,更能引起被试的知觉或自动激活,负性词被识别后,被试的注意力便会更多地从当前任务转移到前瞻任务之中,从而使负性词组前瞻任务的成绩提高,相应地负性词组的当前任务的成绩就降低了;在悲伤情绪背景下,正性词线索事件比负性词线索事件更具有特异性,更能引起被试的知觉或自动激活,正性词被识别后,被试的注意力便会更多地从当前任务转移到前瞻任务之中,从而使正性词组前瞻任务的成绩提高,相应地正性词组的当前任务的成绩就降低了:在自然情绪背景下。由于没有受到情绪背景的影响,被试对正性词、负性词和中性词等线索事件的激活机会均等,吸引被试几乎相等的注意资源,因而三组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当前记忆成绩无显著差异。

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成绩消长现象也有相似的研究。如Bisiacchi等(2009)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被试,实验增加当前任务负荷,前瞻任务负荷保持不变,结果发现,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都受到影响,老年被试的前瞻记忆受到的影响更大。Khan等(2008)在研究中设置了两种当前任务,低负载当前任务是解决常规的知识问题,高负载当前任务则是在解决常规知识问题的同时听故事,并要求被试在测验后回答与故事有关的问题,结果显示当前任务高负载者前瞻记忆的成绩显著降低了。可见,完成前瞻记忆要占用一定认知资源。

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一致性前瞻记忆呈现反转效应,即在高兴情绪背景下前瞻记忆负性词成绩比正性词成绩高,在悲伤情绪背景下前瞻记忆正性词成绩比负性词成绩高。(2)当前任务成绩与前瞻任务成绩彼此消长,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的注意一搜索模型,不支持自动激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