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京津冀货物快运列车开行的若干思考

2015-10-08杨志勇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营销新技术

杨志勇

【摘 要】京津冀货运快运列车的开行,从办理快捷、价格便宜等多个层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实现了京津冀地区零散货物的快速运输,拓宽了北京铁路局管内的“白货”市场,创新了铁路货物运输模式,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鉴于该运输产品的开发实践,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货运运输新产品研发的模式与方法,并且从开行方案的确定、新设备及新技术的投入、产品的营销、人员的管理、效益与风险的评估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利用该方法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无序性,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模式与方法;开行方案;新技术;营销;效益与风险

0 背景

随着铁路货运的深入改革,随着电子商务刺激下其他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铁路运输在兼顾大宗货物运输的同时,积极地探索与研发新的运输产品来拓宽市场,进一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释放其应有的市场活力。

鉴于铁路货物运输新产品的研发没有现成的、系统性的模式与方法可供参考,作者根据京津冀货物快运开行实践,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研发的模式与方法,并且从开行方案的确定、新设备及新技术的投入、产品的营销、人员的管理、效益与风险的评估5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研发更多货物运输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

1 开行方案的确定

1.1 前期调研及准备工作

企业相关部门从外部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供给力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科学地评估客户和企业二者的供需关系,做好产品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研发产品的情况,制定详细的信息收集调查表。通过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对已有的客户群及潜在的市场进行调研,粗略地估计货物运输的需求量;对企业能够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车站设备情况股道信息、站台、库房、雨棚、装卸机具等及人员情况等),确定企业的供给能力。

1.2 径路的选择

按前期确定的办理业务的车站后(包括始发站、终到站),按照最短路径和作业站全覆盖的原则,制定出若干个较优化的运行径路,并划分出繁忙区段及较空闲区段。可供参考的径路模式有环形径路和线型径路。其中,双向环形列车的开行由运输需求量大小、客户对时效性的要求、企业运输成本的控制等因素共同决定。

1.3 编制列车运行时刻表(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综合性的图表,车、机、工、电、辆等多个工种协调工作的基础。

新列车的开行需要在现有运行图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修改。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较多的综合因素,从繁忙区段开始向较空闲区段进行铺画,并不断地反复修正、优化。其中,除车辆技术检查时间、机车的换挂、车务员换班等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需考虑的常规因素外,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1)明确新增列车等级,为列车避让提供依据。

(2)多趟列车在集散地进行货物的交换的方式及时间衔接问题。其中,交换方式包括车辆甩挂或货物分拣、交换。

(3)考虑列车开行需要待避天窗、客车群的问题。

(4)基本站台装卸的因素。列车停靠基本站台进行货物装卸时,需要切割正线,影响其他列车的到达、出发。即上行(下行)列车进入下行(上行)股道的情况。

1.4 对机务及车辆的考虑

根据编制好的列车运行图后,确定出机车周转图、车底交路图,确定需要的机车数、乘务员班数及车底数。

根据运量的大小,确定列车的编组辆数;为了快速地装卸可以对车辆进行分组,实现货物的区域装卸,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列车开行的实际情况,可以加挂卧铺车厢等。

1.5 检验修正开行方案

为了保证方案的严谨性,在正式运行前,通过试运行进行模拟演练,发现开行方案的不足,并进行修正。

2 新设备及新技术的投入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为了实现相关运输产品设计的目标,需要对相关的机车、车辆、办理站等软、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作业效率,压缩停站时间等。例如对办理站需要配置叉车、托盘等装卸机具,对站场雨棚、库房、汽车通道等的改造与新建。

同时,要实现铁路运输物流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同铁路运输结合的潜力不容忽视。铁路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替代原有的纯电话联系、纸笔记录的作业模式,建立事物处理型系统,而且要实现对各系统采集的庞大运输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领导层面的决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针对铁路运输信息系统的共性,诸如在网上实现同客户办理业务、货物的实时追踪、企业内部对运输相关信息实时掌握,实现车辆、人员、货物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计划编制的质量、提高装卸劳力组织的效率、加速货物的配送等。为此,提出相关信息系统的“概念性”功能为:

(1)货物承运信息的管理。货物的承运按既有的货运改革已确定的若干种方式办理,货物承运等相关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客户同企业间的关联、货物ID的创立。

(2)办理站库存信息的管理。对库存信息的管理,为当日及次日装车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3)列车货物信息的管理。对列车货物信息的管理为卸车计划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4)列车运行信息的管理。通过既有的TDCS系统(列调指挥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信息的采集,为客户及相关运输人员提供准确的列车预计到达、出发时刻。

(5)列车车辆信息的管理。由始发站输入列车车辆编组信息,为相关人员提供查询车辆信息的依据。

(6)其他信息管理。如客户信息的管理、站车信息管理、运输产品相关企业人员信息的管理。

(7)统计分析的功能。系统实现按日、月度对运量、收益及详细运输信息分析的功能。通过数据的日常的积累,实现对运输产品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3 产品的营销

企业要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营销的观点,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员工的过失,都可能导致丧失客户。在运输产品向市场投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产品营销,抓住市场需求欲望,以最好的方案进行推广,营造需求的氛围,并进行目标销售,达到广告效应,树立品牌。在手段和方式上要不断创新,可以通过电视、平面广告、网络、QQ、微信等媒体、新软件进行宣传,吸引市场潜在的客户群。

同时,相关销售人员要熟练掌握本产品的特点,清楚了解本产品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的优势、劣势所在,在向客户推销产品的时候,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

4 制度完善及人员管理

4.1 组织机构的建立

根据运输产品的投放的时间长短、项目的大小,确定是否成立新的组织机构(包括研发及运行),以便有序组织、协调运输生产活动。组织机构建立时,以组织目标为出发点,以运输活动分析划分为依据,制定部门的职能、权利、责任;明确该项目组织机构同固有的组织机构的关系,便于工作的开展。

4.2 规章制度的细化补充

根据运输产品的实际操作需求,在既有规章如《技规》、《行规》及其他文件电报的基础上,补充扩充相关的规章制度。

4.3 相关作业标准建立

根据运输实际情况,该产品有关的所有岗位需制定作业标准,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尤其要突出多工种间的结合点,避免扯皮推诿,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了企业形象。

4.4 激励机制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个体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个体特质,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实现企业利益同个体利益的完美结合。

5 效益与风险的评估

在运输产品投放于市场前、后,根据市场的变化对该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效益与风险的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对产品的合理性、投入与产出进行不断地修正完善。

5.1 效益评估

效益评估分为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其中,社会效益等非量化的指标,此处不进行讨论。经济效益的考核可以按产品自身利润及同类运输产品的比较。

(1)产品自身效益的评估。产品投产后的利润=产品的收入-产品的投入。产品的投入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投入、材料成本(燃油、电力)、设备损耗成本等。

(2)与同类运输产品效益比较(即新开行列车占用既有的列车运行线的问题)。由于铁路运输通道能力固定,新产品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对其他运输产品产生影响。

若通道能力富裕,新产品投放对其他运输产品不影响,只要对产品自身效益评估即可;若通道能力有限,新产品投放必然要减少既有的运输产品,为此需要对二者效益进行比较。

利润差=新产品的利润-∑新产品影响既有列车的利润

产品真正的收益需要用时间来验证,决策者敏锐的市场判断力、研发者对市场潜力的预测都至关重要。

5.2 风险评估

运输新产品的风险评估,考虑的关键出发点为“对客户承诺的兑现”。究其风险源来自于企业自身、第三方企业及其他外部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主要为对运输业有影响的天气因素等;内部因素主要为新产品带来运输作业模式变革、施工影响、设备故障等。为此,需要在风险发生前,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将风险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6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物运输产品从研发到实施可以参考本文中提到的5个关键方面进行,避免研发的无序性、盲目性,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武,主编.行车组织(铁路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丛书)[M].

[2]朱舟,编.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营销新技术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网络竞拍模式下的艺术品流通分析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