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真实的感受出发,创作可以呼吸的艺术

2015-09-25赵艳

歌剧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毛音乐剧工装

赵艳

向戏剧作品的精神内涵倾注自己内

心的真实感受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丰富源泉和宝贵财富。在此过程中,创作者通过各自的艺术载体多元化呈现,让观者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凝结起来,一起呼吸、一同感受,创造出可以让人“呼吸”的艺术品。当艺术品内蕴的真实性和观众体验的真实感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并产生共鸣时,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出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戏剧服装设计是戏剧艺术载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格化戏剧的二度创作环节中,创作者通过对剧本精神内核及剧本中的人物命运真实感受的基础,运用艺术手段来帮助戏剧整体风格的形成,烘托并促进的剧情的发展。

在音乐剧的服装设计中,有很多创作的空间和手段,在对作品具有真实性感受的基础之上,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诗性、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最早接触音乐剧是上大学期间。那时中国几乎很少有自己的原创音乐剧。当时还是徐晓钟院长带领着大家与日本四季剧团一起合作、学习、探讨。那时舞台上排演的几乎都是国外题材的音乐剧,由于当时我国尚处于模仿阶段,所以几乎是照搬原剧进行演出。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我国的原创音乐剧可谓繁花似锦、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然而,能真正让人们感动和呼吸的作品却并不多见。有些作品过于注重外在的包装,其华丽形式的背后,内容却虚张空洞,缺乏真情。我更喜欢真正令人从心底感动的作品,不浮夸、不虚张、不媚态、不寻常。

优秀的音乐剧从艺术表现形式上通常充满了热情。热情背后充满了人文关怀。关怀后面往往是感动和发人深省的内心体验和深层思考!这促使了创作者和观演者都对艺术作品充满了期待和感动。而真正能让人们感动和深省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可以呼吸的!

我有幸和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先锋艺术家三宝连续合作,为音乐剧《三毛流浪记》《钢的琴》《王二的长征》设计整体的服装造型。做这三部音乐剧的造型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说比较过瘾!感触也颇多。一是剧本有精神内核,二是音乐炙热感人,三是没有人限制我的设计理念。我的创作很自由,无拘无束。我可以真实自由地把对剧本的人文精神和对角色的情怀运用艺术手段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我看来,剧中角色们穿着的那些衣衫早已不仅仅是一件件简简单单的衣服,它们几乎被我当做一件件艺术品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

音乐剧的服装设计不仅仅属于视觉艺术和人体工程的范畴、它更重要的精髓是服装要具有诗性与音乐性的语言,有韵律、有节奏、有情怀,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手法强化和烘托音乐和戏剧要表达的思想。用服饰的独特语言解读戏剧人物的内心独白、感受、境遇以及大的历史环境带给人们的悲喜之后的外在反射。让人物的服装和人物本身、音乐的节奏和戏剧的情绪和舞美的背景充分完美地融合。

所以,在每次正式创作前,我一定会在看完剧本后再去听音乐的小样,在剧本和音乐中寻找我的第一真实感受和灵感,然后,抓住这种感觉一路走下去。

那么剧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如何使得戏剧作品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具有真实朴素的风格呢?这是我在每一次创作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每一部戏的整体风格和精神内核都各有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到之处,服装造型风格化的创作角度也各有侧重、手法不尽相同,应该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

在以下三部音乐剧中,我在看剧本、听音乐和了解初步表演风格后,在强烈而真实的感受中找到了每部戏不同角度的、各有特点的服装造型创作要点。《三毛流浪记》——编织令人流泪的残破和诗性之美

张乐平漫画大师的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是我在儿时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漫画集。长大点又看过黑白电影。三毛的大脑袋、大鼻头、瘦麻秆儿一样的小身板儿和大脑袋顶上那灵动的三根毛,以及三毛受过的苦和他悲惨的生活,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关山写的《三毛流浪记》的音乐剧剧本有新的故事结构、脉络和人物组合。剧本中有三毛儿、小癞子、小姑娘;还有捡破烂儿的老赵、算卦的老钱、叫花子老孙、疯记者老杨、拉车的、买烟的、擦鞋的等等,一群饥寒交迫的人为了能吃上一块烧饼努力挣扎。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善良的、令人同情的生命.这也是我特别想表达的主题。

1、用非写实的结构和色彩编织“贫穷”和“苦旧”

“贫穷”和“苦旧”是这个戏中首先在视觉形象上要表达和重点渲染的主题。我运用夸张的、非写实的结构、色彩以及强调细节的手法来表现,这样可加强表演者和观演者对角色的内心感受。

比如:多层次叠加、拆分、不对称、肌理及各种渐变色和分层次的灰色、蓝色、棕色系列组合,并且在其中提取亮色,作为灰色调中的提神色,形成点睛之笔。面料运用了易染色、易吸汗又悬垂的竹节棉和亚麻。使全剧服装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诗意又冷峻的“残破美”。张扬地表现出社会底层百姓的“贫穷”与“苦旧”。

其中,我重点刻画了第一组人物,三个流浪的孤儿:三毛、小姑娘、小癞子。这三个角色、扮演者以及他们的唱词、音乐我都很喜欢。他们三个就像一个组合,几乎形影不离。他们都是由二十几岁的女演员扮演的。让他们一眼看上去像小孩儿,也是这三个人物造型设计的首要任务。我为他们设计了三套肥大的衣服、七分的肥腿裤子,这在视觉上会让人显矮很多。(见图2)

三毛:破旧渐变、短肥灰白色的半袖单衣,多层叠加、不规则下摆的棕灰色七分宽腿裤。宽肥的衣服外面露出演员细细的胳膊和小腿,尤其让三毛(女孩扮演)显得更加瘦骨嶙峋,他们就像萧瑟秋风中的一片飘零枯黄的干叶。领部的手工褶皱和衣服上横扫的几笔色彩以及上衣下摆那深色的三层是整个三毛服装的点睛之笔,有节奏地体现了三毛流浪漂泊的外在印迹。这些都是运用艺术手段对角色本身主观而外在地、夸张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和外在的境遇。(见图3)

小癞子:他强调的细节很多。一件又脏又偏灰白的内衣,一件偏灰绿的半长不短、打着补丁的肥上衣,肥腿长裤卷成不对称的七分裤,上衣敞开,晃里晃当;外加一件破旧的马甲,肩部的补丁和领子的色彩略显夸张;他头上还歪戴着一顶30年代破旧的鸭舌帽,既能掩盖女演员的长发,又能使这个角色在半泼半痞中表现孩子原本的调皮可爱,也不乏本真。(见图4)

小姑娘:三个人物中唯一的一个女孩,为了生存把自己扮成男孩的模样,但她心里还是想念她的花衣服。她在三毛和小癞子中是一个亮点。我给了她一抹小女孩的朱红色,但那是被无情的现实洗旧发白,甚至有点掉色的朱红,在多层叠加的袖口上加上蓝色边的对比色,彰显出她无奈扮成男孩的心酸情结。肥大的上衣是采用中西结合、多层、不对称的手法,下面破旧的裙裤采用多层分片,看上去既有动感,又表现出可怜的小姑娘总是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景象,让人不乏心酸、心存同情。(见图4)

在角色服装大的色调和结构确定下来之后,我还要利用每一个有助于表达的细节来进一步地表现和完善人物的服装。例如,第二组人物:三毛临时的妈妈——捡破烂儿的老赵、叫花子老孙以及算卦的老周的服装。(见图5、图6)

我在这些服装上花了很多功夫和心思。他们的服装非常复杂,工序很多。多层叠加、磨毛、抽线、毛边处理:脱色、手绘、肌理等,最后像画油画一样一点点手绘完成服装的每一个细节。其他角色的服装也有很多都是手工完成。就每个角色的鞋子而言,为了整体效果的完美,我都是将打碎后的线头一点点粘上去,既使鞋子表面的肌理显得更加立体,又显得鞋子更加的破旧不堪。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换句话说,戏剧中为角色设计服装造型就是在为每一个角色进行“高级定制”的过程!

2、寻找服装的音乐性和诗性美

主要体现在第三组“狱中”和第四组“天堂”的服装上。“狱中”一场的音乐、唱词和表演都很精彩,动感亦很强。我随着音乐找到破碎的流线、松垮的悬垂、灰色由深至浅的渐变色等语汇,表现狱中贫苦善良的囚徒们因饥饿在生命的边缘努力挣扎的悲惨状态。他们的服装仿佛被赋予了音乐的灵性,随着十几位囚徒挥舞着拳头一起抗议,一起歌唱,一起踏着颤抖的步伐、随着音乐,随着唱词,在灯光的照射下,在舞台上如会动的雕塑般冰冷、我们都不由得为他们悲伤、为他们祈祷。(见图7、图8)

“天堂”一场是三毛在医院病床上的梦中天堂。在那里,三毛终于见到了“女神”一样温柔美丽的“妈妈”,她拖着洁白的裙裾飘然而来,纯洁美好却很虚幻。舞台上十几位天堂的袅袅仙子,穿着白色悬垂、手工打褶的流线型纱袍旋转、起舞,在冷冷的灯光中,在温婉虚幻的美妙音乐中,似梦似真。(见图9)

《钢的琴)》——捕捉现实生活中朴素的诗意

这部戏的设计初衷,是让人们更深层次地体会剧中一位单身父亲老陈的不易,为实现给女儿送一架钢琴的承诺,着重凸显他拼命努力的身心历程。对于一位父亲来说,那是天大的事儿。这一点非常感人。还有透过老陈,那些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的善良的活生生的小人物们。这其中有苦有乐,五昧杂陈。剧本和音乐本身写得接地气,朴实、不浮华,有节奏,有凝重、有调侃、有悲情、有希望、有抒情、有铿锵,整个剧开始很悲情,但到最后很激昂,是一部很具正能量的音乐剧作品。

现实生活中其实大家都穿生活装,但在这部音乐剧中完全写实的生活装不足以表达剧中渲染的情绪,那样一群善良的东北爷们儿铆着劲儿为了朋友的一个单亲女儿,说死了也要干成一件事的那种执著的精神,换句话说,有种“蛮”劲儿,是专注和执著的“蛮”,是现代的浮华社会已近缺失的那种人性中珍贵的、真诚的“蛮”劲。我看完剧本和初次联排后就有这种想法,我觉得我必须加重这种精神和情绪的渲染,我用我的语汇辅助全戏,并完成和推动这种情绪的渲染。戏剧的各部门都有责任推动和烘托这种情绪,大家劲儿往一处用,就有可能出精品。其实真正促使这种情绪推动的是戏剧本身要弘扬的精神,也就是大写的“爱”、人类最本真的感情!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所以这种情绪很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

在这部戏人物服装造型的设计构思上,我寻找到了一个点: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朴素的诗意。

1、在朴实的工装中寻找抒情的音乐感和诗性美

戏剧中人物的服装也是舞台上流动的布景。每个人物的工装,无疑在这部戏中是重点创作的对象。我不仅提炼了上世纪80年代工装的基本特征,还加入了时尚元素。首先,我提取了色调:蓝色,但我将写实的工装蓝改变为色彩有些变化的牛仔蓝,这种蓝色稍显发白,有点磨白效果;另外我还提取了劳动布的纹理元素,运用了垂感和上色好的仿牛仔布的亚麻面料;最后提炼工装的基本形和领、兜的元素,将男工装的外形做得宽大、悬垂、加长;女工装则运用了柔软悬垂的纯棉针织面料。男、女装前襟下摆是两个尖角,这两个尖角可以任意提起一角或两角,随意向另一边系搭,用扣子固定;或两角随意搭系,从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着工装造型,这些工装自然形成的各种流线型衣褶让整个戏的工装看上去更有音乐性的写意和抒情韵昧。当出现穿工装的大场面时,大家统一的色彩、统一的造型,加强了戏剧的凝聚力和表现力。(见图11)

2、在统一的工装中寻找角色的个性美,也让工装具有了多变性

角色们的工装下摆放下还是系起,由剧中的音乐气氛和剧情变动而随时变化。衣摆放下凸显出工装的飘逸洒脱与畅快随意,系起后又能彰显出果断干练的现代个性。对于女装来讲,不同的系法,还可以让女性在朴素的工装中找到一点朴素的妩媚。

剧中每个人物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将统一的工装设计出每个角色不同的系法,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状态。这一点变化是这个戏服装设计上的一个亮点,有点像是变魔术,很有意思。

3、让朴素的生活装在音乐的节奏中变得更有生活的情趣,与舞美相结合、与抒情又写意的工装相结合

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穿衣很保守,大家也都穿得很相像。除工装之外,每个人的服装都要有自己的语言点。例如陈桂林洗得发白的T恤和土黄色的夹克、淑娴的散发着魅力的枣红T恤和风衣、快手那充满青春的不安分的海魂衫、王抗美那种显得有点顽事不恭还有点儿小时髦的萝卜腿儿裤子和收口夹克、披着半大皮衣一副老大做派的季哥、皮夹克老刘,还有快言快语心地善良的桃粉、翠绿、翠兰的三位东北大姐的扎染刊血和小衫儿等等,这些都是每个角色各自的特点,可是怎么让这些生活装变得更有情致呢?

全剧舞美的标志性演区是在一个废旧的厂房。钢架般的厂房被粉刷做旧的色彩斑驳,陈旧却又散发着勃勃生机。我的工装大部分会在这个场景下出现。我在工装和角色的生活装上运用了做旧、喷色、刷色、褪色等方法,使生活装和工装及布景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这些角色更加生机勃勃。因为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那种善良真挚的热情、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服装放松、洒脱

虽然故事发生在寒冷的东北,但我们把人物设定在一种生活常态中。换句话说,服装造型是以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为出发点而非以地域为出发点。服装相对轻薄洒脱,用后期做色、做旧、染整和变化服装结构等方法表现戏剧和音乐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这一点更适合音乐剧有唱有跳,具有诗性的特点。如果演员穿得太厚,那真的就很难表演,而且演员会很快就跳不动了。《王二的长征》——寻找残酷岁月中的理想主义情怀

主人公王二开始时很木讷,很麻木,为了生存,谁给他饭吃谁就是他的老爷。他答应给快要牺牲的红军战士送信,还给这位战士磕了头,就因为对方给了他一口吃的。但经过长征的洗礼,王二被一个个对革命有着执著信念的人感染,从而慢慢转变成为一个战士,一个大写的“人”。

1、寻找和确立“战士”形象的种子

剧中的“走”,成为全剧表演方式的“形象种子”。长征中战士一直在走,王二也一直在走。战士们踏着这条路边走边唱,队形不断变化,路不断延伸,走之艰辛亦真挚动人。正是通过舞台上“实”的“走”、“虚”的“走”,一个人的“走”、一群人的“走”,将红军舍己为人、一往无前的精神形象逐渐升华。(见图1)

这也为寻找全剧服装造型的“种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全剧的语言诗化,表演是形式感较强的唱、舞、演、诵读相结合。角色之间几乎没有正面交流,角色既演自己的故事,又充当战士歌队中的一员,有一种间离效果。音乐中也有很多丰富的元素,有交响乐的元素、委婉的花鼓戏元素、还特别加有摇滚乐中的重金属元素,音乐铿锵有力、干净利落,极具现代摇滚的节奏和气质,这一点在整剧的音乐中非常突出,所以,从服装造型这个角度,我想虚化写实的军装原型,提取军装造型的精髓,运用黑灰为主色的重色调,侧重表现战士们顽强的“长征”精神。表现历史的陈旧、厚重和沧桑,以及战士们像磐石一样强有力的发自内心的顽强、刚毅,和坚持。造型要英气的、昂扬的壮美!所以,剧中最终呈现的是这部戏特有情境下的虚拟化的黑灰色军装,它是唯一且不可复制的。

2、“战士”造型的油画泼墨般的表现形式

收集资料时找到长征时期军服的不同的原型,当时各个部队军服的质地和颜色都有差异。

我提取了军装的套服制、绑腿、军帽、腰带、高帮胶鞋和红色五角星的元素,并加以理想化的艺术加工。比如军装结构,我把以前拘谨严肃的翻领重新设计成立式不对称的大翻领,把象征红军的“红色五角星”,放大比例设置在军装的大领子角上;把以前的前直对襟设计为不对称的偏襟、把以前细管型的袖子设计为落肩蓬式收口加编绳缠绕的款式,衣服宽松膨大,腰间扎一条板式宽腰带;在面料上我选了具有现代气息的黑灰色硬朗的牛仔布;裤子是弹力萝卜型牛仔裤加绑腿。这样,整体造型既现代又英武,也显得演员更加魁梧,弥补了演员形象稍显清瘦的遗憾,并且便于演员的肢体活动。色彩上在原黑灰主调的基础上再扎染、硝洗、磨白、喷砂、抽线、喷色、手绘等,每一个战士军装的肩部都有着那个角色特有的泛白的色彩。这样军装既有每一个人物的个性,又能在整体使得军装的色彩在舞台上营造出一种具有个性和共性的现代油画或现代墨彩画的气势,强烈地烘托了戏剧的整体气氛。(见图12)

3、利用“战士”的大衣抒发情怀

在戏的尾声,战士们都穿上了造型夸张的军大衣,戴上军帽,披上鲜红的围巾,很有仪式感。这里面有我对有着“长征”精神的战士们崇敬的情怀。大衣从肩至下摆,由白、灰白、浅灰、深灰,然后渐变到灰黑:所有接缝处对拼,落出如雪花的毛头;下摆不收边,也留出如雪花的毛头;大衣的下摆不规则不对称呈A字型,袖子整体加肥加长,袖口处厚重堆积,左袖上是手绘的、变了形的,又像战士流过的鲜血,又像红军标志的五角星的大大的图案,整个造型更加凝重、庄严,战士们就像风雪中的一尊尊屹立着的青灰色雕像,唱着热血的《国际歌》,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见图13)

4、燃烧着的红围巾

剧中的“自由颂”是一个热爱诗歌、热爱生命、不怕苦难向往革命新生活的富家小姐。她有一条鲜红的长围巾。一是增加了她的文人气质,二是暗示她要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中的决心!这样的红围巾在剧中用了两次。一次是用在“自由颂”身上,另一次是在尾声,所有的战士都穿上了特制的棉大衣、戴上了军帽,女战士戴上了鲜红的长围巾,唱着《国际歌》,从舞台后区的高台阶上走下来,庄严、肃穆,那些红围巾飘扬在战士们的胸前,就像战士们曾经流过的鲜血,也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这些红围巾是战士们长征精神的内心“印迹”,也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见图14)

5、角色的刻画有简有繁

戏中每个角色的服装在这个戏的整体服装造型设计理念中,是统一形象中再细化的一个个小点。主人公王二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他就像穿糖葫芦的一根竹签子。由他引出了剧中每个人物自己在长征征途中动人的故事。他有时会间离于战士,有时穿梭在战士们中间,有时和战士们交流;有时是在冥冥的回忆中,有时又是在残酷的现实中,他和其他战士们有的时候会像是处于两个世界。他需要在舞台上不露声色地跳出来,他的颜色在全剧中相对来说是最亮的。他的服装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一件做旧的亚麻衬衫和一件经过做旧和色彩处理的棕色马甲,还有一条磨白发旧的又肥又侉打着绑腿的大裆裤、一双几乎跑破了的旧布鞋。加入了红军,他唯一的骄傲和变化就是“红米饭”留给他的那条为大家做饭的围裙。那条围裙标志着红军战士们对他的接纳和信任。这看似简单的服装对于王二这个角色来讲足够了。戏剧服装的关键不在于多么复杂和造作,最重要的是是否符合这个戏中的整体风格和这个角色的本身。还有就是符合戏剧的节奏,有时有的人物就是要“轻松勾勒”,可有的人物就一定要“浓墨重彩”。(见图15)

这部戏中“浓墨重彩”的是那些“战士”们。战士们在统一的黑灰色军装的基础上,我利用不同颜色和油画般不同笔触的手绘,使每一个人的军装在细节上有了不同的变化。“老革命”其实是一个血气方刚、有很多实战经验的年轻战士。他的军装上部绘有斑驳的湖蓝色、白色,点缀一点黄绿色。(图16)

“自由颂”在舞台上要演战士和“自由颂”两个角色。需要在几秒钟内迅速改变形象。所以当她饰演战士的时候脱掉外衣,里面是乳白色的无领棉质衬衫,象征着她高雅清澈的心灵。她再戴上前面说的那条大红围巾,再加一条棉质深灰色分片的围式长裙,上面几笔手绘象征着她热烈青春的橘黄色,既能表现这个人物,又巧妙地解决了换装的问题。(见图17)

“汉阳造”是女战士中的英雄。美丽又铿锵,我极喜欢三宝老师为这个人物谱写的《枪》,有民歌的曲调,又非常摇滚。所以我在这个人物的服装的肩部和背部手绘刷染了泛白的湖蓝、稍带一点粉色,再加上腰间佩戴的枪袋,很帅、很酷、很美,残酷的美!(见图18)

这三部音乐剧的创作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感受,虽然它们的创作特点不足以概括所有的音乐剧服装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共性,但我以为在戏剧作品中,尤其是音乐剧中的服装造型创作中,真实的表达、艺术化的体现、强化和诗性的升华是至关重要的。

戏剧服装的创作不应仅仅满足于帮助演员塑造和体现角色,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舞台布景之称的服装呈现,烘托戏剧的整体气氛并且推进剧情的发展。同时还要形成适合于全剧的、不可复制的、唯一的服装艺术表现的风格。

让作品在观者和创作者之间拥有一条心灵沟通的桥梁。真实地打动了创作者自己,并强烈表达的作品,亦可以真实地打动他人。就像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作,每一幅几乎都投入了他们真实而狂热的情感,他们的作品也无疑打动着许许多多的世人。能够做到与人心灵沟通的艺术作品具有强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努力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也是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向往和追求!

猜你喜欢

三毛音乐剧工装
工装靴
轴钻斜孔工装设计
犟牛“三毛”
一种取出塑件残余量的辅助工装
我和“三毛”比童年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工装风衣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