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中的运用

2015-09-20函,沈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护理

万 函,沈 凤

(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6)

1 中职学生校内阶段性综合素质评价

1.1 评价内容

通过评价模式改革的研究,目前我校校内阶段性综合素质评价从德育、智育、综合考评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评定,体、美、劳考评量化包含在德育、智育和综合素质考评之内,不再单列。考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德育考评成绩、智育考评成绩、综合素质考评成绩分别占30%、40%和30%。

1.2 建立“学生成长手册”

我们给每位在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建立“学生成长手册”。“学生成长手册”当中包括每学期学生德育、智育、综合考评的评价量表,校内校外获得的荣誉证书,各种活动竞赛的作品,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等。各种评价量表由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填写,学生代表由班级民主选举产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都反映在“学生成长手册”当中。可以说,这份“学生成长手册”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机会。

1.3 加强过程性的综合评价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越来越注重基础化、过程化,并越来越重视能力培养。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但目前职业教育还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许多中职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这种现象的出现给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可增强自身的职业流动性和适应性,并寻找新的出路[2]。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课题组提出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一种多元的学生评价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是以期末考试分数定成绩,忽略了学生课堂的表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过程性评价则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质量等。这是一个动态评价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2 以外科护理学为例说明过程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中的应用

将外科护理学的学期总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50%。过程性评价又包括课堂纪律(10%)、作业与实验报告(10%)、课堂表现(30%)。具体方法是:我们把实验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7~8人,从每个小组当中选取一名学生代表与授课教师共同组成评价小组。每次上课前教师根据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置许多小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并寻找最佳答案,上课的时候各小组成员将得到的最佳答案讲述给大家,学生则围绕着问题展开讨论。评价小组根据每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熟练程度,观点是否新颖及表达能力给予综合评分,为保证得分的公平公正,最后得分是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纠正,对学生存在的疑问给予解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下面以外科护理学中“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为例设计活动课,具体见表1。教师通过设计此项活动课以及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是否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知识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表1 “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活动课设计

通过研究发现,过程性评价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问题为导向,课前布置的问题会督促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获取了新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他们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也有助于学习其他知识。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表示,将自己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在全班同学和教师面前讲出来,并将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当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观点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协作,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增强了他们的沟通能力,提升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生普遍认识到,只有医护人员之间彼此加强沟通与协作,努力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病人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2.3 过程性评价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评价理念和方式,过程性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情感态度领域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可能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无法做到统一,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第二,当社会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时,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过程性评价由于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正与公平,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成为一个问题。第三,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评价的强度多大才恰当,这比较难把握。如果过于强调评价,或评价的分量过重,很容易导致评价过于频繁,导致学生和教师不胜其烦[4]。例如,我校每班学生均数60人,每位护理专业教师周学时至少12节课,最多30节课,如果都按高标准进行过程性评价,工作量非常大,势必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学质量。第四,伴随过程性评价方式产生的还有一大批新颖的评价工具,这些评价工具同样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如评价指数繁多、评价视野不稳定、消耗时间过多等。

3 过程性评价在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过程性评价属于一种动态的、难以量化的评价模式,是针对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提出的一种新理念,符合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但在我们运用评价方式的过程中,不能产生“非此即彼”的想法,应该说,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既不会相互排斥,也不能相互取代。在运用过程性评价时,我们不要过分夸大它的功能,否则,只会把教学和评价引入歧途。

第二,不能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例如,在给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手册”以后,要充分发挥其功能,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竞赛作品,获得的荣誉,课堂病案演练的讲稿、课件、照片、视频等资料都放入其中,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当他们重新翻开自己的“学生成长手册”时,必然收获良多。

第三,不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适合过程性评价的工具很多,如各种评价量表、学习日记、荣誉、作品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工具。

在护理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过程性评价,例如护理操作、护患沟通、病例分析、护理礼仪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都要依赖实践及师生互动。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个人医学素养、沟通协调能力等。我们将过程性评价运用于护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进步、得到成长、增强自信心,为日后走向社会、走进临床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1]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海芳.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4]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护理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