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与效率:间断性动态分析框架

2015-09-13何应期

学术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区间公平框架

何应期,张 衔

一、引 言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社会尤其是分配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围绕这组关系,我国分配政策导向表现了相当的灵活性。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对“平均主义”的反思,十四大明确指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进而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实中的公平问题日益严重,分配政策开始向公平倾斜,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要注重公平。

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争议也很多。在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上,既有公平效率对立论(周为民,卢中原,1986[1];邹铁钉,叶航,2014[2]),也有公平效率统一论(陈永杰,2012[3]),还有公平效率对立统一论(张宇,2005[4];程恩富,2005[5];王广深、王金秀,2007[6];韩玲,2009[7];王海峰、张忆寒,2010[8])与公平效率无关论(李厚廷,2007[9])。在公平目标与效率目标的取舍上,有学者坚持“效率优先”(刘俊,余小江,黄明理,2003[10]),也有学者主张“更加重视公平”(刘国光,2005[11]),还有学者讨论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可能性(陈安平,任薇薇,2010[12])。在公平与效率的影响方向上,效率决定公平论(韩荣锦,2009[13])与公平决定效率论(王广深,王金秀,2007[6])也同时并存。本文认同公平决定效率的观点,并试图构建新的分析框架,以进一步完善此种观点的逻辑链条。

二、公平与效率:相应的界定

(一)公平与公平体系

本质上,公平是意识形态上的观念,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于“正义”“公正”等道德伦理意义上诠释“是”的观点、看法与态度。作为意识形态,公平是经济关系在观念上的体现,因而公平具有相对性。本文将公平定义为“范围内的一视同仁”。另一方面,公平是一种标准,是社会成员用以判断社会状态“公平与否”的工具。公平的这两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于任何社会状态的公平判断,都是这两个层次公平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不同社会群体公平观念必然存在差异。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也使公平判断在范围内有着对立。因此,任何被讨论的公平都将受限于所描述范围内外的多方主体,是一个体系。用公平体系替代公平概念,不仅更准确全面,也能更好地刻画与诠释公平。

公平体系所体现的公平程度,既与外部经济关系有关,也与内部多方主体的状态有关。前者的影响是宏观上的,后者的影响则具有可观察性。令构成影响公平体系的个别主体的范围不可再分,则对其状态的公平判断可称为最小范围公平。公平体系可以“描述”如下:各个最小范围公平在经济关系的约束下,以特殊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对某特定范围社会状态的公平判断。而公平体系所反映的公平程度则成为各个最小范围公平的均势体现。

将公平视为体系,可知此前与公平有关的讨论都有改进的余地。公平与效率的联系,就有全新的解释内容。规范上可知,不同最小范围公平与效率的相关性不同,将使公平体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与某些最小范围公平更相异,与某些最小范围公平更相似。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然是一组动态的结构。

(二)公平决定效率

在公平决定效率与效率决定公平的关系权衡中,易知后者的错误。一方面,若效率决定公平,则前述分配政策导向的制定逻辑总表现为:调整公平以外的影响变量,提升或降低效率以影响公平。如果经济政策目标为公平,这种思路当然成立。然而,公平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上的观念,是经济基础决定的,也并不能成为经济学里的研究对象。如果经济政策目标为效率,公平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排除掉了,则此前“效率优先”就变成以“效率促效率”,这种思路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若效率决定公平,则意味着特定效率下必有特定公平与之对应,因而否定了公平体系内部调整以使公平程度维持不变与特定效率相对应的可能性——而这种调整,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因此,只能是公平决定效率,而非相反。公平体系内,各个最小范围公平都决定效率,最终的公平体系同样将决定效率,决定程度则取决于不同最小范围公平之间的差异。在分配政策的导向上,各个最小范围公平孰重孰轻,都与效率无关,只取决于政策目标。在公平程度上,被赋予权重更大的最小范围公平与公平体系的差距越小。同时,存在通过调整公平体系内部结构以影响效率的可能:当效率为经济政策目标时,可使与效率正相关的最小范围公平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若经济政策目标为其他内容,公平体系的调整也可能抑制效率。

三、间断性动态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公平函数与效率函数

根据此前的论述,引入时间变量,构建公平函数与效率函数:

其中,G为公平体系的公平程度;B为内外部的经济关系,视为外生变量;gi为内部第i个主体对这一状态的公平认知;T为时间变量;P为效率;D是影响效率的非公平因素。

对于公平函数,可知决定变量为范围内的最小范围公平与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作用机制略微复杂。一方面,经济关系调整将对公平函数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关系调整将引起最小范围公平的变动,从而对公平函数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时间变量的敏感程度不同,公平函数必然为不连续函数。这意味着,对于所有:T∈(0,+∞),至少存在一个间断点:Tj,使得]成立。事实上,这样的间断点应该有无数个。公平函数中时间变量的定义域被分成了多个区间,不同时间区间内的公平函数的具体形式可能不同。 因此,可能存在:T1≠T2,使得:G1=G2。 公平函数的这种性质,必然会影响到效率函数。

(二)时间变量的单个连续区间内

1.不考虑间断点

公平函数时间变量的某连续区间:(T0,T1)内,随着时间的变动,G将表现出不同的程度。对于效率函数P而言,其影响变量包括:G与D。已知D是影响效率的非公平因素,D对时间变量的敏感程度并不确定,因而效率函数也不连续。此外,相对于B而言,D的范围更大,即效率对时间变动更敏感,因而对于效率函数的某连续的时间区间(T0,T2)与公平函数的某连续的时间区间(T0,T1),总有:T1-T2≥0成立。由此可知,对于单调性确定且非公平因素D外生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如下:

表1中给定的是当非公平因素为外生变量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里,能够推导出表内给出的四种结果。

另一方面,若非公平因素为内生变量——而现实的情况也必然如此,则需要继续扩展。若效率函数连续,即有:T1=T2,则对于表1中的所有结果,将扩展出四种分析路径与十六种分析结果。表2给出了其中一种路径与四种分析结果。

表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公平因素外生

表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公平因素内生(1/4)

类似于表2中所体现出来的框架,还应该有三种。

若效率函数在此时间区间内不连续,则意味着即使外部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而不足以在根本上改变公平体系时,影响效率的非公平因素中的部分内容,如技术革命等,却对效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此时,效率函数为分段函数:

以此效率函数为基础,根据前文的方法,可构建新的框架,如表3所示。

表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函数不连续(1/8)

表3只分析了一种途径,表明当单调性确定,且当在公平函数时间变量某个连续区间内效率函数不连续时,在效率函数各个时间变量连续区间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类似的分析路径还有七种。

2.考虑间断点

如果考虑时间轴上的间断点,可进一步完善以上分析框架。 令存在 ε 满足:0<ε<min [(T2-T0),(T1-T2)];效率函数的间断点为:T2,则当时间轴在跨越效率函数的这一间断点的瞬间,即当:T∈(T2-ε,T2+ε)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可以补足此前的框架。此时,公平与效率关系所构成的分析框架包括八种分析路径与三十二种分析结果。表4给出了其中一种路径。

表4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间断点的跨越(1/8)

整合表3与表4,可知,当:①以时间为影响变量;②在公平函数的某个连续区间;③效率函数不连续;④效率函数中的非公平变量为内生变量时,则无论现实情况如何,都能根据表3与表4的逻辑,推导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跨越公平函数不同连续区间的分析框架

继续考察不同连续区间的情况。设公平函数无数间断点中的某一个为T0,若取定义域:T∈(T-1,T1),且有:T-1<T0<T1,则不连续的公平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T1>T-1,f1与 f2均为连续函数,且:f1≠f2,因而在间断点周边的公平程度也不相同,即随着时间推移,公平程度的变动在T0点上达到临界值,从而使得整个公平体系函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效率是公平的函数,在(T-1,T0)这一时间区间内,效率函数必然受到不连续的公平函数以及非公平因素的内外生性的影响。

若令非公平因素外生,则T0同样是效率函数在(T-1,T0)这一时间区间内的间断点。与公平函数一样,在此时间区间内,效率函数也同样为分段函数:

给定单调性,新的分析框架,如表5所示。

表5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公平因素外生

(续表 5)

若非公平因素为内生变量,则在给定公平函数的定义区间(T-1,T1)内,效率函数既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非连续的。如果效率函数连续,则存在时间区间:(T-2,T2)令效率函数连续,且满足:

当此时,尽管公平函数存在间断点T0,即在此时点周边的公平程度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但由于非公平因素的影响,使得效率能够在此时消弭掉这一差别,从而使效率函数连续。

事实上,由于与公平函数相比,从同一初始时点出发的效率函数的连续区间总要更小一些,则在(T-1,T1)区间内,效率函数不连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此时,作为内生变量的非公平因素,在不同的单调性假定下,既可能以其对应于时间的变动拉近效率在间断点上的“缺口”,也可能扩大这一缺口。

(四)在整个时间区间上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框架

公平函数的间断性源于外部因素变化与最小范围公平对时间的敏感度的差异,时间的推移会对外部因素及个体公平认知进行调整;只有当这种调整足够大的时候,整个体系的公平程度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整个时间区间中,若效率函数形式可以确定,则可以在二维图上描绘出效率曲线,以对应着公平曲线——或更确切的,对应着时间的每一个点,效率体现出不同的水平。

此外,若公平函数的连续区间上下限之差趋向于零,观察整个时间区间内的效率函数,因而有:

其中σ(T)为无穷小量。当此时,每个公平的时间连续区间被视为某个点,对应着某个公平值,进而对应着某个效率值。

因此可知,效率曲线将成为效率平面。若假定公平对效率的影响既定,且不考虑非公平因素的影响,则三维图上,效率图将表现为以某一柱边为底的横置的三角柱。

如果把公平对效率存在确定影响的假定抽掉,则在任意时点上,效率都形似于不规则的扇形。不规则的扇形弧为对应该时点(此时实际为公平函数的连续区间)的效率曲线的可能变化;而不同时点之间,效率水平也不相同,效率为一凹凸不平的坡面。任取某一时间截面为起始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将如下图1所示。

图1 公平决定的效率曲面

一方面,从任一时点看,公平体系在渐进地调整着,而效率则受公平与非公平因素的共同影响。如果非公平因素发生剧烈变化,则该时点上描述效率曲线的扇形弧则可能断裂。另一方面,任意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化,都意味着整个公平体系的结构重整,从而与相邻时点对应的效率将体现出更大的差别。事实上,如果把非公平因素视为外生变量,则类似的断层在三维图中将体现在每一个时间点上,从而与公平函数的间断点一一对应。

(五)公平与效率关系重探

以上给出了用以分析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的框架,在这一框架里,就公平决定效率的拓展方向给出了相当清楚的脉络。公平决定效率,而以效率为目标的政策需要调整公平,从而效率成为公平调整的既定约束。此二者之间形成了辩证统一关系。在细化的过程中,影响效率的既包括公平体系整体又包括体系内的各个最小范围公平,从而使得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然表现出间断性的动态特征。当此时,如果能够证明公平体系与效率相关性的正负关系,就能够完整地表述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公平与效率正相关为例,若给定某种特定的情况,既定时点上公平体系与效率已经被规定,则公平体系的内部调整能够提升效率。由于公平体系由各最小范围公平构成,最小范围公平在调整中可能被激励,也可能被抑制,但只要调整的结果使得体系公平增进,效率就必然提升。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公平能够激发的效率水平存在上限,若既定时点上效率已经实现其最大值,则效率的持续提升,就依赖于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的公平体系在结构上的重新调整——尽管相较于公平而言,由于效率对时间变动更为敏感,也并不能排除公平程度不变效率提升的可能。这一过程将反复重现。

四、结 语

公平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观念,同时也是社会成员借以判断经济现实的工具。这两个层次的公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如果不能重新定义公平而将其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范畴,对于公平与效率的探讨就缺乏针对性。公平应是一个被经济关系决定的,受多个社会成员公平判断影响的体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公平体系与效率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是间断性的动态关系。本文以此逻辑构建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可以扩展出不同逻辑链条的形式,推导与明辨各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争论。

[1]周为民,卢中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J].经济研究,1986,(2).

[2]邹铁钉,叶航.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效应——基于实质公平的养老改革[J].经济研究,2014,(3).

[3]陈永杰.推进全社会公平提高全要素效率——“公平与效率”关系新论[J].经济研究参考,2012,(72).

[4]张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需要调整[J].经济学动态,2005,(12).

[5]程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性[J].经济纵横,2005,(12).

[6]王广深,王金秀.论公平、效率与收入差距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7,(9).

[7]韩玲.发展伦理视阈中的公平与效率[J].江西社会科学,2009,(6).

[8]王海峰,张忆寒.公平与效率关系新论[J].求索,2010,(7).

[9]李厚廷.挣脱效率公平关系的两难窘境[J].经济体制改革,2007,(4).

[10]刘俊,余小江,黄明理.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J].求实,2003,(12).

[11]刘国光.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5,(4).

[12]陈安平,任薇薇.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双目标——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4).

[13]韩荣锦.中国转型期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确定原则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财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区间公平框架
公平对抗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怎样才公平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笨柴兄弟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公平比较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