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柠檬酸—凝胶法合成Sr2CeO4:Dy3+的荧光光谱法测试

2015-09-12狄敬旭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34期
关键词:黄光激发光谱谱线

摘要:铈酸锶(Sr2CeO4)是一种具有一维链式结构的新型荧光基质材料。文章采用柠檬酸-凝胶法成功地合成了稀土Dy3+离子掺杂的Sr2CeO4荧光体(Sr2CeO4:Dy3+),并运用荧光光谱先进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2CeO4:Dy3+荧光体中存在着从基质到稀土Dy3+离子的能量传递;在Sr2CeO4基质中,Dy3+离子的猝灭浓度高达0.5mol%。

关键词:柠檬酸-凝胶法;Sr2CeO4:Dy3+;荧光光谱法;荧光基质材料;固态组合化学方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74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06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4.033

Sr2CeO4是E.Danieson等人于1998年采用固态组合化学方法发现的一种新型无机复合氧化物荧光体,1998年《Science》报道了这种新的一维链式结构的荧光体,自从Sr2CeO4这种新型一维链状结构荧光体发现以来,人们考虑到该物质的宽带吸收,如果将其作为基质,选择合适的离子掺杂,有可能得到高效发光材料。正是基于这个指导思想,人们陆续尝试了向Sr2CeO4中掺入其他一些金属离子如Ca、Zr等非稀土离子和La、Eu等稀土离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本文重点研究了将稀土Dy掺入Sr2CeO4后合成的荧光体的发光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Cary-eclipse型荧光光谱仪(PL),美国(狭缝宽度:5nm,电压:400~600V,灯源:氙灯65W,扫描速度:600nm/min)。

Dy(NO3)3溶液(0.02mol/L);Sr(NO3)2溶液(0.8mol/L);Ce(NO3)3溶液(0.4mol/L)。

1.2 荧光体的合成

图1 315nm激发下荧光体的发射光谱

采用柠檬酸-凝胶法,即先把原料Sr(NO3)2与、Ce(NO3)3,按2∶(1-x)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掺入一定量(x mol)的Dy(NO3)3,加入一定量的二次蒸馏水,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柠檬酸等完全溶解后,用氨水和硝酸调节溶液的pH值,将所得溶液在水浴锅中缓慢蒸发水分,成为透明凝胶,然后放在100℃烘箱内干燥2h,得干凝胶,再将其研磨粉碎后放于马弗炉内于1000℃烧结2h,最终得到白色粉末状样品。

2 结果与讨论

2.1 粉体发光颜色的考察

图1是荧光体Sr2Ce1-xDyxO4(x=0.0025-0.05)的发射光谱。样品在315nm紫外光激发下,出现Dy3+的特征谱线,发射分别为485nm(当浓度为0.25%、0.5%不明显)和572nm,相应于4F9/2→6H15/2跃迁的蓝光发射和4F9/2→6H13/2跃迁的黄光发射。4F9/2→6H13/2跃迁的黄光发射属于超灵敏跃迁,受化学环境的影响较大,这说明Dy3+在晶格中格点的对称性对Dy3+的发光颜色也有明显的影响。还在蓝区出现基质的宽带发射,最大发射峰出现在477nm处,Dy3+在485nm处的特征谱线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基质出现较强的宽带发射将Dy3+在485nm处的特征谱线掩蔽的结果。从图1可以发现,在我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Dy3+浓度的增加基质的蓝光发射强度减小,Dy3+的黄光发射强度增加,参考文献[4]指出当荧光体的蓝光与黄光的强度比为某一范围时,发射白光。因此,通过改变Dy3+浓度可调控荧光体的颜色。由图1知,在Dy3+浓度≤0.5mol%时,荧光体的蓝光发射强度比黄光强度大,所以我们可以找到发射白光的荧光体,通过研究发现Dy3+掺杂浓度约为0.5mol%时荧光体发射白光的效果最佳,荧光体的蓝黄比为1.86∶1。

2.2 荧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Dy3+离子掺杂的Sr2CeO4荧光体采用柠檬酸-凝胶法合成,粉体为白色,粒径微细,当掺杂量较大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较强的白色荧光。图2和图3分别是它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由图2可知,在572nm监控下,Sr2CeO4:Dy3+荧光体的激发光谱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位于225~325nm波长范围的宽带激发峰来自基质吸收,这与参考文献[5]介绍的Sr2CeO4荧光体的吸收峰波长范围相吻合;另一个属于Dy3+离子的f→f跃迁的锐线弱激发峰。从强度上看,宽带激发峰远比Dy3+离子的f→f跃迁的锐线谱强得多,这是因为Dy3+离子的f→f跃迁是禁戒的,所以吸收强度

较弱。

图2 Sr2CeO4:Dy3+(0.5mol%)的激发光谱

图3 Sr2CeO4:Dy3+(0.5mol%)的发射光谱

图3是315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Sr2CeO4:Dy3++荧光体的发射光谱,光谱中出现两个发射峰:一个不对称的宽带峰是基质Sr2CeO4的发射峰,发射谱从400nm一直延伸到550nm,主峰在477nm附近。研究表明,它的发光不是来源于f→f或d→f电子跃迁,而是电荷转移引起的,即电子从O2-的2p轨道到Ce4+的4f轨道的迁移导致的发光,具体来说是属于Ce4+的t1g与f之间的跃迁,这里的t1g指的是六重配位的氧配体的轨道,而f是最低电荷转移激发态;另一个572nm处的锐线峰为Dy3+的特征谱线,属于4F9/2→6H13/2的超灵敏跃迁,485nm处的锐线峰可能与基质的发射相重叠。

3 结语

第一,Sr2CeO4:Dy3+荧光体的激发光谱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位于225~325nm波长范围的宽带激发峰来自基质吸收;另一个属于Dy3+离子的f→f跃迁的锐线弱激发峰。荧光体的发射光谱中出现两个发射峰:一个不对称的宽带峰是基质Sr2CeO4的发射峰,发射谱从400nm一直延伸到550nm,主峰在477nm附近;另一个572nm处的锐线峰为Dy3+的特征谱线,属于4F9/2→6H13/2的超灵敏跃迁。

第二,Sr2CeO4:Dy3+荧光体中Dy3+掺杂浓度约为0.5mol%时荧光体发射白光的效果最佳,荧光体的蓝黄比为1.86∶1。

第三,Sr2CeO4:Dy3+荧光体中,存在着从基质到激活剂Dy3+离子的能量传递,至于能量传递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Danielson E,Devenney M.,etal.A rare-earth phosphors containing one-dimensional chains identified through combinatorial methods[J].Science,1998,(279).

[2] 张雷,洪广言.一维结构中的发光特性[J].人工晶体学报,1999,28(2).

[3] 黄晓华,郭凤瑜.BaGdB9O16中Dy3+的发光和Ce3+,Gd3+对的能量传递[J].化学学报,1993,

(51).

[4] 胡林学,段聂晶,宋功武,等.(Y,Zn,Sr)3(P,VO4)2:Dy3+的合成与发光性能[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2).

[5] 贺香红.Sr2CeO4及其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法光性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6] 郭凤瑜,程红,陈晓波.硼酸镁中Ce3+、Gd3+对Dy3+发光的敏化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13(1).

作者简介:狄敬旭(1981-),男,甘肃靖远人,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型环保发光材料。

(责任编辑:黄银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光激发光谱谱线
可调色荧光粉LaSrZnNbO6:Bi3+,Sm3+的发光性质及Bi3+和Sm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理
A strategy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LIBS data:applica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egillarca granosa
几种中成药联合黄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及其对MASI 和DLQI评分的影响
基于HITRAN光谱数据库的合并谱线测温仿真研究
铁合金光谱谱线分离实验研究
锶原子光钟钟跃迁谱线探测中的程序控制
小月亮
鏑离子掺杂铝锗酸盐玻璃的高效可见荧光发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药芯焊丝GMAW电弧光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