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课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

2015-09-10王国强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实验课小组合作初中物理

王国强

摘 要: 初中物理小组实验课的实施一度让很多家长和学生产生质疑。物理是一门“动手”学科,如何凸显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该研究以苏教为例,从物理小组的组建到具体分工、设计优化、规范操作等方面展开详尽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课 小组合作

物理学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动手操作。那么如何使实验课更有效生动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创新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课,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更重要。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组成员结构框架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都不同,对此,在课堂中教师组建小组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因素,做到科学合理分组。

合作互动学习强调的是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一种常见现象,只有在各个学习实验小组人员总体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每一个小组内具体存在多种差异,有年龄和性别、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的差异,也有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差异,就会表现出一种“组内异质”的总体特征。但这种差异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促进、扬长避短,形成优劣势互补的局面。除此之外,一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目标,融洽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合作能力水平,都会成为课堂实验小组构建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几大关键因素。

二、各小组成员明确责任,以共同目标为出发点

小组内一般以4至6名学生作为探讨研究样本,就可以让不同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情况,并且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使其承担课堂实验中的不同角色。务必使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个人,争取做到人人都是课堂的主角,通过有效互动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小组内的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不仅仅是做课堂的观光者,从而积极履行应尽的每一项职责。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小组的实际表现进行表扬嘉奖,力争把互动合作性作为衡量学生的首要标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以精神鼓励为标准,必要时进行物质奖励的奖惩机制,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优化课堂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学习的有效性在于课堂实验,根据著名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得出相应结论,那就是课堂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单向性的老师教授,而是双向性的互动合作交流,以此获得共同进步。

(一)针对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实验项目进行探讨性研究。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如此。物理教学要争取在课堂45分钟的有效学习时间段之内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并非不分主次、不分重点地开展课堂实验,相反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验项目进行探究,摒弃那些陈旧复杂的物理理论与实验课题。

以《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课堂实验为例,对于电路本身来讲,其对空间思维想象要求较高。如果学生刚开始就接触到一些复杂的电学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电学知识难免会由新奇到陌生再到反感甚至直接放弃学习,所以可通过实验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二)明确教学内容,制定可行的小组合作任务。

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不同于课外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没有太多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因此合作相对较容易,对此学生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目标达成有明确责任的小组间分工,这显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助性学习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简单的讨论或者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实验操作,真正达到1+1大于2的学习效果。此外,除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智慧和引导也不容忽视。根据调查美国的教学学习模式显示,美国学生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会根据具体的实验学习内容设定许多不同的真实场景,并通过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合作形式,充分让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获取上各有所长,各有所获,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具体表现为:(1)通过不同真实场景的设置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平时所接触到的灯管与那些节日彩灯的不同之处,通过自主设问、自主探究、自主回答的模式引导学生感知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把物理就在身边。(2)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必须进行有效细化,真正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带着任务参与,通过自己的探索落实结论。学习任务要在相互学习中适当保持独立自主性,并将责任落实到位。具体来讲,在分工上:负责插电人员要做到不出纰漏,少出差错,不出大错,同时负责连线、实验器材的发放回收;具体到人员之间的合作上,比如一个电路的连接与测试,每一项进度结果数据都要详细做笔录,以免前功尽弃。

(三)推行课堂小组测验,实施奖励机制。

初中课堂实验探究讲究实验效果,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课堂小测。只有通过及时的课堂小测评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能脱离教学评测这一终极考核标准。例如,通过对学生实验结论的考查使其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交流性。

四、规范操作,有效监督实施实验全过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学习中,互动并非完全自主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规章,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按照实验说明操作步骤展开实践,以免发生故障,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教师要按实验具体操作规程讲解并事先示范演实验,这样就不会造成物理实验的安全隐患问题。所以学生和老师要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争取做到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在学生的小组设置上尽量做到科学性与差异性的平衡,以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实践的过程,使得学生和老师同时受益,在学好书本理论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践研究,确保初中物理学习在高效中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胡荣才.初中物理实验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J].重仄市奉江区三会中学,2014(02)60:213-215.

[2]李景鑫.物理实验课的功能及功能的实现[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05)40:25-26.

[3]宋红美.怎样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J].西藏教育,2010(08)24:201-202.

猜你喜欢

实验课小组合作初中物理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