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新探

2015-09-10方文宁

考试周刊 2015年10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践教学初中数学

方文宁

摘 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们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式。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这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与任务。在教育教学中,数学一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初中时期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班级中基础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进步慢慢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始产生抵触心理,直到最后彻底放弃数学学习。因此,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要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此时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实践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法,即是教师根据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潜力倾向将学生合理进行分组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以区别对待。教师这种科学的分层策略有利于不同群体的全面发展,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班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承认并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由成功带来的喜悦,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者,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围绕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加以探索与研究,并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主要是以集体教学为核心思想,层次教学为辅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层次的划分是否合理将直接决定分层教学效果的强弱。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应当注意如下几点:(一)分层前,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这只是对成绩差异进行的分层,而不是对人格分层。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分层的意义与目的,让学生知道分层是为了帮助其提高数学学习成绩,让不同群体的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与发挥,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二)分层时,不能将学生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作为划分的主要标准,而要综合学生平时成绩、学生态度、学习智力与兴趣共同判定、划分;(三)分层中,划分标准要灵活、多样,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层次,可将自己的意愿与教师分层相结合,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这种分层原则;(四)分层教学要体现出竞争性与激励性。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适当缩小学生层次的差异,如若处于第三层次的学生经过不断努力晋升到了第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可以向第一层次发起进攻;反之,原本处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不思进取,导致成绩直线下降,那么,当他的学习成绩下降到下一层次时,就会给他带来紧迫感,增强他的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的推进可逐步缩小不同组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进步的愿望。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分层

分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教学过程的分层。所谓教学过程分层,即是一种分层教学实施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值得注意的是,这有别于传统的将学生分班授课或使用不同教材的教学方法,而是指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具体实践操作如下: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考虑到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学内容的制定可以由易到难,当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基本解法时,要多注重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听懂,增强其自信心;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时,应当多注重基础好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满足对于学习的需求,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习好的学生有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机会与空间,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分类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自然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也不甚相同。对此,教师在布置日常课后作业时,要充分了解各个群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便于学生独立完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数学是一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部分数学思维较好、反应敏捷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具有发散性的作业,进一步提高其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挖掘其潜在能力;对于数学资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新颖的习题,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过程中,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就数学资质很差的学生,应当布置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作业,帮助他们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不同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节,根据以往的教学评价经验,很显然也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进而提出了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即分层评价法。它承认并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资质再差的学生也有学习与被表扬的权利。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与自尊心,他们容易被教师的话语所伤害与打击,降低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彻底放弃数学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感受,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他们的每一次小进步;对于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给予鼓励与表扬,更多的是要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法,就要充分利用与结合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努力营造出和谐、民主、科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2]陈茂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139.

[3]吴凯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0,04:70-71.

[4]马晓琴.初中数学班级内分层教学的实践探析[J].新课程(中),2015,09:115.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实践教学初中数学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