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5-09-10王庆东

考试周刊 2015年102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小学教学

王庆东

摘 要: 中年级学生刚进入习作起步阶段,已对习作感到胆怵。原因在于:学生语文基础差,缺乏遣词造句的能力;缺乏观察、感受和阅读积累,无内容可写;教师缺乏指导,要求过严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从基础知识教学、作文指导讲评、观察方法指导、写作兴趣激发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逐步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习作能力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作文能力 小学教学 中年级学生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长期困扰师生的难题。作文教学如何开展?我现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认识与体会浅述如下。

一、应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作文中的语文基本功是字、词、句、段、篇的应用能力。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应用能力训练,中年级应侧重进行段的教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地写字、用词、造句,用词语接龙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用扩句、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句子训练。与此同时,把表达训练和阅读训练结合起来,找出对应关系,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觉消灭错别字,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强化段的训练,认识段篇关系和题文关系。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应让学生多读、多记,学生头脑中文章的“原型”越多,越有利于迁移和创造。

二、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丰富作文材料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中年级学生“积蓄”少,语言词汇贫乏的特点,平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学生有了“思”和“感”,作文就会容易得多。

1.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这里的阅读除了语文课内阅读,还包含大量课外阅读。只凭语文课内阅读,是不能满足积累语言材料需要的。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就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校具体做法是:(1)全天候开放学校图书室;(2)每周每班确保一堂课外阅读活动课,每月上一堂阅读教育课;(3)鼓励学生到区图书馆借阅图书;(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双方认真填好联系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

在学生有书可读的情况下,还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对于中年级学生,应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找到自己想要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要点、自己的感受及好词佳句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在这个小小的素材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便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设计活动,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拥有生活,却感到生活没东西可写,即使写了的也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设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搜集写作材料,丰富习作素材。

如让学生写景物前,提前布置学生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玩一玩、看一看,用相机拍一拍,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写人的时候,带领学生去采访,交给学生采访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的特点……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三、注重指导与讲评,为学生搭建写作阶梯

新课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尤其对于刚刚开始写作的中年级学生而言,更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的有效指导必不可少。

1.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

一个有趣的题目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教材对中年级作文要求基本只是给出一个写作范围。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话题,如《课间趣事》、《织花线》、《说说我自己》、《镜子中的我》、《假如……》、《我家的故事》等,这些题目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觉得有趣,愿意写。

2.给学生铺设一个台阶。

不能运用丰富的语言把内容写具体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难点。习作指导课中,教师要分类指导,各个击破。如写人物外貌时,教学生先找人物特点,即不同于别人的最突出外貌特征,然后用几个词写出来,就像绘画中的简笔画,然后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详细地阐述这个特点。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后,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展开想象具体描写。

如写秋天的天空,怎样展开想象把秋天的天空写具体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天上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 ),就如( ),穿了件( ),而颈间却围绕着( )——通过这样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为学生铺设台阶,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有的写,写得好。

3.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除了作文指导课,教师还要特别重视作文讲评课,借助作文讲评这个环节,给学生搭建一个表现、研究、发现、探索的平台。通过评中导改、示范修改、互评互改、品读激励、自评自改的环节,给课堂注入民主、平等、和谐、新鲜的空气,让学生在这块民主的自由天地里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

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一味写作文而一直看不见作文的成绩,势必使学生兴趣越来越淡。长期以来,教师指导过细、要求过高,致使学生屡写屡败,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又哪有兴趣可言?因此,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1.“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根据中年级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的成功喝彩,给他们前进的动力。作文评语不仅要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应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写些激励性评语,如:“这句话真精彩!”有时对一个用得好的词、句或段来一个喝彩,“好!”“妙!”“真棒!”等,特别对落后生,哪怕是其中用得好的一个字或一个词,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激发其作文的积极性。

2.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写完了,教师应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广泛传播。对于学生写的作文,可以当做范文在班内朗读,可以贴在作文栏内展览,也可以抄在手抄报上,更可以推荐到作文报上,使其有机会得到更广的传播。这样做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才有更大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小学教学
浅析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其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