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2016-03-26王建明

成才之路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生观作文能力欣赏

王建明

摘 要: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要求教师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学生观,在上“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时候,可将教材和写作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语言、场景、结构、虚构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并设计出多样的写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学生观;外国小说;欣赏;作文能力;多样性;写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73-01

一、基于新课程的学生观

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是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前提是教师必须科学地认识学生,科学地认识教学,进而科学地确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于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这门课程时,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将小说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外国小说欣赏》(以下简称《外》)选取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传世名篇,可以作为经典例文,为学生多种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借鉴,为学生学习多种写作方式提供了摹本。

二、借鉴角度

1. 语言方面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叙述”,应该属于结构范畴,它的理论性比较强,而操作性并不高。所以,在落实叙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不妨把语言作为这个单元的重点。第一篇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的文风简洁明快,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教师可着重分析文中两人话语背后的深意,体会“言外之意”,让学生明白简练不等于空洞,简练而富有丰富内涵的语言在于对自己所写内容的“胸有成竹”,然后“含而不露”。第二篇文章伍尔芙的语言比较注重感性情感的体验。伍尔芙尊重自己内心意识流动的过程,把细微的情感写得纷繁复杂、摇曳多姿,并通过联想和想象使之具有优美的画面感。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感受其语言的诗意美,或让学生试着体会语句的内涵,甚至要求学生研究《墙上的斑点》的语言的诗意美。《外》中的每位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分析课文时,如果能进行适当的语言方面的分析和训练,那么对于学生的语言风格的改观会有很大作用。

2. 场景方面

第二单元的《安东诺夫卡苹果》是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小说。因为没有具体情节,初读此文会感觉不知所云。但是,多读几次会感觉到作者注重表达瞬间的主观印象,重在表现人物情感、情绪的细微变化。温柔敦厚,哀而不伤,以艺术的美感感染读者。蒲宁写景不像常人侧重视觉,他注重的是调动人的各种感官。他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为其作品找到旋律感、节奏感和音乐感;他以画家的视角观察世界,认为万物无不是由色彩和光线混合构成。因此,在蒲宁笔下,无论人物还是自然界的景物,都有色彩感和光感。据此,可以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调动各种感官,描写琐碎的事物,让人回味悠长。笔者要求学生描写校园秋景,学生颇有领悟和收获,所写多篇作文入选校刊。场景描写在其他小说中也很多见,如《炮兽》《丹柯》《素芭》中都有丰富而充满表现力的场景描写,教师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训练。

3. 结构方面

结构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尤其显得重要,短小并不意味内容的贫乏和思想的浅显,短小的小说同样可以表现出对复杂的社会、壮阔的战争及丰富繁杂的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譬如,《桥边的老人》《牲畜林》《在桥边》,都是通过恰当的“容器”,在简短的篇幅中,在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在这种大的结构的训练上,首先要在理论上让学生了解三种常见的结构方法:线性结构——层层推进的结构、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心理为中心的结构(意识流)。除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还可以补充一些经典片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运用这三种方法要求学生练笔,领悟恰当的“容器”对作文的重要性。在具体情节写作手法的运用上,相对来说更易于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中的“摇摆”、《牲畜林》中的“延迟”、《炮兽》中的“对比”,都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得到意识上的强化和实践上的运用。

4. 虚构方面

学生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教师都会比较强调截取身边的事情,抒写真情实感。会认为虚构、特别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虚构太不真实,会叫学生慎重对待,因而对虚构方面的训练比较匮乏。其实这种观念是等同了事实和真实。写作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外》选择了两篇在虚构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小说:《沙之书》和《骑桶者》。它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虚构。虚构既是“匪夷所思”,更是以一种更自由的形式刻画更真实的心灵。两篇小说的共同点是读者明知事件是虚构的,但却有一种发生在现实中的幻觉。小说刻画的人物是真实世界中的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心理和动作,环境是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反映的主题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的虚构其实就是“真实的谎言,表达心灵的真实”。教学这两篇小说后,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写一篇虚构性质的小说“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 )”。学生的想象自由、大胆,也都合乎情理,有一定的内蕴。

另外,主题方面、情感方面、人物方面、情节方面,都在“外国小说欣赏”课程中作为专题进行了分析,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写作方式

1. 片段训练

适合课堂上进行片段训练的内容,是那些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内容。分析课文后,可以顺势利导,要求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以丰富课文内容,譬如扩写、续写。在第三单元“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的要求“假如你就是跟随丹柯走出黑暗的人之一,在林子里遇到了大雷雨,想象你可能见到的景象和困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发展,当堂写出作文片段。在第四单元的《素芭》和第五单元的《清兵卫与葫芦》中,作者的写作方式异曲同工,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戛然而止”的方式,这为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写作空间。在完成课文教学任务后,可以要求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当场续写。片段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发挥想象力,可训练学生短时间内的写作能力。

2. 团队合作

合作对于写作来说,是一种不太运用的模式。但是纵观现代社会的创作,会发现合作已经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电影和电视剧创作方面,很多优秀的影视剧本都是几个作家或导演的共同产物。其实,在场景单元的“思考和练习”就有一项明确的合作写作的要求:“同学分组,每组四人。由老师命题,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度写一个场景,然后把四个场景组织成一篇小说。全班评比优胜者。”学生会感觉很新鲜,兴致高涨,在组长的安排和协调润色下,多人的手笔也能融合得不着痕迹。

3. 反复修改

《外》的编排每个单元都有侧重点。但在教材最后,才能感知小说所有的要素和技法。为了让学生对小说有整体的认识,可在教学之初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小说。然后,每教一个单元都让学生对自己小说中相关方面的内容加以思考和修正。在第三单元之后开始动笔。确定主题,选好叙述角度,然后在细节方面不断完善。教师可适当向学生提一些要求,譬如:根据第二单元,要求对场景进行渲染;在学习结构时,要求使用摇摆、延迟等手法。最后,课程教学完毕时,要求每位学生交一篇小说,要求学生在创作中综合运用《外》中小说的各种要素,或者突出某一单元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创作、修改、领悟的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小说的写作技巧。

4. 评析文本

《外》中的作品都是大师的经典之作,是作者人生和思想的精华,也可以用这些篇目训练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因学生的见识和积累有限,无法深入体会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作简略和粗浅的分析。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参阅资料,力求全面了解作者,深入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写读后感。譬如,探讨《骑桶者》的主题,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形象,研究雨果的“美丑对比写作手法”,学习卡尔维诺的创作方式“举重若轻”等等。

参考文献:

[1]胡勤.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深思和倡议[J].中学语文教学,2008(04).

[2]贺海燕.外国小说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3]蒋雅云.《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内容选择刍议[J].语文月刊,2013(10).

猜你喜欢

学生观作文能力欣赏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中学生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体系建构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