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5-09-10高园园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

高园园

摘 要: 当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总是带着喜爱的感情去学习的时候,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关键词: 精设导语 启迪思维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又叫求知欲,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趣状态,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样说过。无论学习什么,当你对它产生好奇心、产生兴趣的时候,你就会想方设法地了解它、读懂它,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参与、去探索,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论语中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你十分快乐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学习效率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习其他尚且如此,学习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当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总是带着喜爱的感情学习的时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如下探讨。

一、精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教师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这上好一堂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引言若能根据课的内容,充分运用适合学生心理的语言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起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课文《詹天佑》是一篇比较久远的课文,学生往往对此不太感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这课的兴趣,必须以导语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我们知道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评选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在每一年评选的时候,我们都会被他们的精神感动。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这样,学生就能带着对人物的好奇心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所以,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导入新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二、巧设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小学生具有特别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例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如果一只老虎和一只狐狸在一起,谁吃掉谁?谁怕谁?”学生肯定回答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是老虎乖乖听从了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阅读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特别想解开这个悬念,这样就驱使他们认真读课文。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三、编讲故事,引发注意

学生从小对讲故事就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更好地学好课文。如在教《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我上课前先讲述:“列宁八岁时到姑妈家做客,与表姐一同玩耍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列宁因怕姑妈的责备而一开始没有承认,后来列宁在妈妈的教育下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姑妈也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列宁当时是怎么想的吧……”这样一来,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引入新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有些课文具有情节性、故事性,可以把讲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搞活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既锻炼能力,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情境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营造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材营造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吸引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儿童的情感非常容易被激起,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伴随着情感,这样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主动、更丰富、更深刻。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对那些富含强烈思想感情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课文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划亮火柴,看到火炉时,教师可以体会到小女孩需要温暖,怎样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呢?就要引导学生从火炉一步步联想到光和热,联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达到情感的共鸣:小女孩需要温暖,使学生真正理解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期盼。

五、尊重个性,享受学习

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很浅显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练习,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成长,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有兴趣,才有动力,才会更愿意学习语文。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玉荣,孙峰.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李锋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3(12).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