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无处不在的数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015-09-10李嘉磊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数学教育

李嘉磊

摘 要: 幼儿数学教育无处不在,环境布置、日常生活,以及有计划的数学活动课程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源泉。通过契合幼儿游戏天性的合理布置和有效设计,教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以渐进方式感知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育 环境布置 日常生活 数学活动课程

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借由直观教具,经教师合理引导,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并激发幼儿数学学习兴趣。本文拟从环境布置、日常生活及有计划的数学活动课程三个途径尝试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在幼儿园主题环境布置中融入数学教育

幼儿一日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不言而喻。若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随机融入数学教育,那么幼儿将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幼儿园环境将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隐性课程。

(一)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融入数学教育

幼儿好玩、爱游戏的天性使他们对自主性区域游戏一直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幼儿这一天性,教师在游戏中随时融入数学教育,如设置“游戏挂牌”:幼儿早上入园时,若游戏挂牌上是“笑脸娃娃”就表示“今天开设游戏活动”,幼儿拿着贴有自己名字的挂牌自主选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熟悉各区域游戏的指定人数,如“娃娃家”是4个人,“健身俱乐部”是4个人,“银行”、“水果店”分别是2个人等。若每个区域中指定的人数未满,就可将自己的挂牌挂上,若已满,则要另找区域游戏。在该规则最初实施时,幼儿在没有形成清晰规则意识时,经常会犯错,他们不能熟记每个游戏的人数,或即使知道规定人数也因想玩而不遵守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后,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解要自觉遵守规则,并在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过程中,对数字范围有了明确概念。

又如在自主性区域游戏“银行”中,“银行”工作人员要学会“记账”和“算账”,他们要把“客人”存取钱的数目记录在“存折”上,并算出“客人”账户里还有多少金额可以取出。这些都要求幼儿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幼儿非常喜欢扮演银行工作人员,所以幼儿就会主动学习数学,以便更好地完成游戏。

(二)在主题墙面布置中融入数学教育

我们将数学教育融入主题墙面布置,使幼儿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感知数学知识。如在主题“我喜欢……”中布置“我喜欢的糖果”,让幼儿完成与此相关的调查表,从而进一步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口味等,在此过程中幼儿对物品的形状、颜色等有了更深刻和形象的了解。

又如在主题“可爱的图形宝宝”布置中,我们在主题墙面上布置了各种可爱的图形宝宝,还有图形宝宝的“变身”等,在惟妙惟肖的墙面布置中,幼儿掌握基本图形及组合,并进行简单的图形添画。

二、在幼儿生活学习中融入数学教育

幼儿生活学习既包括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又包括家庭生活,在这两大阵营中随时融入数学教育,让幼儿感受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融入数学教育

幼儿的认知还是无意识记忆占优势,但经过强化巩固,他们的有意识记忆将逐渐浮出水面。因此,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使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与户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数学。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我们经常需要变化队形,如让全班幼儿站成圆形、六路纵队、三路纵队、八横排、四横排等,幼儿在身体运动变化中更清楚地理解数量、形状等变化,以及变化中的相互关系。

2.与进餐相结合

中班上学期时,我们逐渐锻炼幼儿的计数能力,开始在每组挑选一个能力强的幼儿,让他来数“今天,我们一组来了几个人,要发几个碗”。后逐步扩大范围,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轮流请他们做值日生,请他们发碗、勺子等。到中班下学期时大部分幼儿已能很快数清自己那组来了几个人,午餐时每人两个碗,下午点心时每人一个碗。

在这一过程中,能力强弱的幼儿有较大差别,为了锻炼每个幼儿,我们会给予他们平等的锻炼机会,使其不断加强联系,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有更大进步。

3.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除了在课余游戏时间随时渗透数学教育外,在平时各科教学中我们常将其融入。如在美术活动“盘子”中,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盘子美丽花纹的同时学习将图案按中心对称作画,从中锻炼幼儿对图形对称的敏感性。又如在音乐活动“数鸭子”中,孩子们在美妙的歌曲中学习“单数”和“双数”,并由此激发幼儿学习用单数和双数进行数数。

(二)在家庭生活中随时融入数学教育

很多家长喜欢帮助幼儿熟悉十以内的数量,还有部分家长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等。我们建议家长在尊重幼儿学习兴趣、衡量幼儿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可适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计划的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教育要注重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使幼儿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进入活灵活现的学习氛围,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有计划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数学显性课程的合理设计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直观物体,越生动形象的物体越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运用课件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如数学活动“云朵和雨点”的多媒体课件中相应数和点移动深深吸引了幼儿。

又如数学活动“送图形宝宝回家”课件中,如果将图形宝宝送回正确的家里,课件中就会有掌声响起;反之,则会出现“你错了,要加油哦”的声音提示,图形宝宝也会“跑”回出发点,等待幼儿再次送它回家。生动形象又充满互动的课件大大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有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有操作性的数学游戏是幼儿可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通过自身实践进行的数学游戏。幼儿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直觉行动进行思维,需要实际操作物体,经过反复摆弄和探索,把外部动作转化为内部智力的操作,使问题解决过程内化。

我们不仅为幼儿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充足的材料和教具,而且给他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力求新颖、鲜艳、丰富多彩,并符合年龄特点,不至于让幼儿感到枯燥、无聊,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效果。

(三)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进行,以便幼儿理解掌握。

1.与儿歌相结合的数学游戏

当枯燥的数字融入充满童趣的儿歌时,幼儿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掌握数量,从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字的生动活泼。如“小兔子开铺子”中的“一顶太阳帽,两台电风扇,三瓶花露水,四盒电蚊香,五双红凉鞋,六块白毛巾”便引起了幼儿的共鸣。

2.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的数学游戏

平时体育活动中经常让幼儿走圆形、六路纵队、三路纵队、八横排、四横排等队形,让幼儿在运动中更熟悉数量、形状的变化。

以上几种是较易引起幼儿兴趣的教学方法,另外还有实物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等,而且教学时更多的是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教育无处不在。无论是隐性的幼儿园环境布置、日常游戏,还是有计划的数学活动课程的显性设计,只要契合幼儿的游戏天性,都能收到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激发幼儿进一步感知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育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要灵活运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活性、娱乐、趣味性、互动性等,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数学海洋中自由地遨游。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数学教育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析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