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作文更具创造性

2015-09-10柯志强

考试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高中作文生活素材创造性

柯志强

摘 要: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使文章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 高中作文 创造性 生活素材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面对千篇一律的文章,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的一样,毫无新意和个性特征,同时学生为完成作文任务而疲于应付,十分苦恼。或者哪天有一篇佳作,在班级里一读,学生就能听出文章有抄袭嫌疑;或有的文章写的是天上地下,引用不少精典语句,看似妙不可言,实则缺少灵魂;或有的文章蛇头虎尾,开头部分空洞无物,到结尾突然来个一气冲天……这真的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由于受升学和应试的压力,学生无暇思考自己的诉求,只能机械地、模式化地学写一些假大空的所谓文章应付考试,致使学生作文越来越脱离生命主体,脱离生活,失去活力,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更谈不上体现个性,这样就失去写作的意义。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潜力,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呢?

一、走入生活,发掘作文素材

作文写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已经习惯一心只读应试书,除此之外,一切皆可抛弃,结果造成学生把生活这本丰富、充实的书放到一旁,完全与生活脱离开。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是文章的源头,如果要把学生从胸无点墨这种窘境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之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囤积写作材料于胸中,才会下笔如有神。高中生写作文首先遇到的就是“写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因而忽略生活这部无字书。生活才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把学生从“无米之炊”的困境中引出,就要引进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的活水,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所思、有所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

如开展谈天说地的活动,固定在每周二早读课上,专门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谈天说地,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不作限制,一切有趣的话题、社会热点事件、国内外新闻和生活琐事等,只要真正触动自己的内心,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创见的都可以交流讨论,从而让学生脱离读死书,打破封闭的思维怪圈,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认识、理解社会,感悟生活。

或者开展即兴演讲活动,在每周三、四、五课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即兴演讲,可以讲时事报到和热点追踪,并进行有效的点评,谈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谈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或者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全班共享,互相有所启迪、感悟;或即兴让学生描写周围的人或事,并加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通过这些丰富的课前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使文章具有生命力。

创造不是凭空捏造,有了生活的积累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创造就有了源头。

二、创造性阅读,激发创造性思维

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

创造性阅读即在阅读时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或观点、见解产生交集,点燃学生的思维引线,迸射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并及时捕捉,加以内化,理解,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或者借助于文中的某一事物、事件、观点加以发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后,可以把朱自清的其他优秀散文作品包括《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周作人的《乌篷船》三篇文稿打印出来,为学生先介绍作者生平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然后让学生自读,并写出感想。学生在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后,写出优秀的文章。这些优秀的范文叩击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需要外界的刺激,通过创造性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想象能力。比如续写训练:古斯巴达王国里智慧女神雅典娜降临,她赐给小伙子们镌有女神名字的宝剑,而只有斯巴达得到的是短剑。斯巴达的母亲安慰斯巴达:“你向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有学生选择议论文体裁,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进步说起,逐渐谈到国家民族工业,最后得出结论——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整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写得洒脱、清新,别具风味在心头。有学生选择小说体裁,把这个神话续写成一篇感人肺腑,情节跌宕的神话故事……学生的作品表现得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完美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具有生命力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这样的写作才是有质量的,才是语文教育所需要的。

三、强化人文素养渗透

长期以来,受应试作文的误导,各种作文培训资料和培训机构风靡一时,好像写作是一件程序化的东西,短期培训就可以迅速提高。凡此种种,只是训练作文的写作技法,作文最根本的人文本质却根本没有表现出来。这不是简单的短期培训就能具备的,需要时间和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充斥着“文字化妆”(林清玄语),很少顾及“精神的化妆”,更顾不上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和观察了,整体表现出浮躁、空洞无物、模式化、呆板的特点。

因此,高中作文应返璞归真,回到作文的根本上,即为生活、为生命、为创作。在教学中,应坚持启发、调动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创新,把作文创作当做是一种习惯,主动、自觉地进行,将作文创作当做是审美的升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至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全新的视角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为提高学生的人文气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纸杂志、图书,如读者、美文、意林、中国经典散文小品等,让学生在品读中汲取作品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情怀,在那些至美的艺术境界中体会、感悟人文的美和情怀,产生酝酿和创造美的欲望。

做创造型的人,做创造性的文,铸魂于心,溢情于文。长期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做文的水平,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文,主动创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猜你喜欢

高中作文生活素材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