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是个溺爱孩子的父亲吗?

2015-09-10陈辉辉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背影教学方法

陈辉辉

摘 要: 学生喜欢对经典教材进行个性解读,有时候会给文章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元素,所以教师在个性化解读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处理并利用好学生的个性阅读。

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背影》 教学方法

案例背景:

多年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以至诚、至真的父子之爱感染一代又一代读者。

《背影》在跨越七十来年后,无坚不摧的地位在2003年9月于湖北省曾经动摇,险些在湖北省的中学语文教材中落选,理由之一是父亲不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可能给青少年以不好的行为示范。新时期成长的学生似乎无时无刻都和这些经典教材挑战着,以现代一些思维对这些“老古董”进行解读、评价,学生对这些因时代差异而有的个性解读,有时候会给文章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元素,有时候会让文章走入死胡同,所以教师在个性化解读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处理并利用好学生的个性阅读。

案例描述:

本学期,《背影》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第二单元主题为“爱”中的一篇必读课文,在执教之前,因为这是篇曾经有争议的作品,备课时我特别做足了准备,除了认真备好教案中的内容外,而且为了更深地理解《背影》,特别查阅了朱自清的生活经历,因为是纪实散文,我特别关注朱自清和他父亲的关系,发现一直没有真正读透这是怎样的父子情,只是很肤浅地理解为其乐融融的父子情,其实在这其乐融融之下才暗藏了很大的礁石:《背影》中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已经“倒”下了的“好”的坏爸爸,朱自清在写本文之前一直和他的父亲有较大冲突,直到父亲写了一封信给我,在那刻理解父亲,才写下饱含浓浓父爱的《背影》。

第一课时,我把一个问题抛向学生,让他们从文中找依据说说这是位怎样的父亲?意外的是全班没有人因父亲随意翻越铁路线的行为给父亲定个不守交通规则的罪名,课堂在大家认为这是个“好爸爸”的呼声中进行。突然一个学生冒出一句,这是个溺爱孩子的父亲,他振振有词,说朱自清那年都二十岁了,北京已经来往两三次,父亲还是决定自己送,一点也不给儿子实践必要的生活常识,连和脚夫讲价钱也亲自来。我着重理解文中的关键句: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特别对“不相见”进行品析,思考为什么不相见?从而学生可以自然地根据文中信息最后一段“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去推断,当时朱自清和他的父亲根本没有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何来溺爱之说呢?但学生依然无法理解既然父子有矛盾,为何朱自清回忆中的父亲如此美好?

我想何不由学生这次误读作为一个突破口,使文章主题就简单的“父爱”引申到更高的解读层次,不是简简单单的无私之爱,而是接受风雨洗礼后的亲情如何宽容体谅,会不会更有现实意义呢?

第二课时,我把《〈背影〉背后的故事》、《〈背影〉里的“背影”解读》、《〈背影〉何以成为经典?》、《爱,其实也需要理由》等几篇文章中摘录的有关朱自清父子关系的矛盾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读完后思考这几个问题:这是怎样的父子之情?拿着已到迟暮之年的父亲的信,朱自清带着怎样的心情理解“坏爸爸”呢?你是朱自清你想怎么写父亲呢?通过一系列情感体验角色转换,学生更能理解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其实是一个被儿子从内心原谅的父亲形象,因为原谅让他们的亲情在回忆中如此美好,父亲于是如照顾一个孩童般呵护他。

总而言之,可是说《背影》解读的宽度就是读者生活的宽度、思考的宽度。短短一篇《背影》里有悠长的朱自清的生活史、情感史、思想史,也可以有读者自己的悠长的生活、情感乃至思想历史。文学阅读甚至“文学”很需要这样的投射与移情,经典需要个性解读,在个性解读中获取生命。

案例分析:

上好这堂课后,我认为阅读教学需要个性化阅读,但个性化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师的引领作用必不可少,引导得好可能无形中让文章在新思维下达到新高度,盛放出美丽的花朵。

个性阅读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时候不正确的理解下恰恰隐藏着有用的东西。如此课中生成的父亲的爱是不是溺爱?其实在学生不正确的理解下隐藏很多知识点,引导得好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把简简单单的无私之爱引到更高的解读层次——如何宽容体谅接受风雨洗礼后的亲情。

个性化阅读能促使预设外的生成,处处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的语文课表面看来非常顺畅,其实缺乏味道。如果让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就会有意外生成。

当然,做好个性阅读工夫源自课外。个性化阅读的提出,其实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挑战,意味着教师课前必须做更多准备工作。教师要对文本做更认真的研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做更多推测。还要发挥教学机智并具备准确判断力,准确的判断力是课前准备和课堂灵活机变的集合体,教师如果具备准确的判断力,就能为课堂教学增色。

再者,个性解读还需注意个界问题: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体”;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关键语句解读文本,首先必须直面文本。以文本为基础、为前提。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语句,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切忌离开文本架空分析、主观臆想。

多元解读不能超越道德底线。文学艺术的审美,包括对弱小者的怜悯、对恶者的贬斥、对崇高的敬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信在老师正确引导下的个性化阅读会让课堂大放异彩,而且让经典在新时期得到新的解读,越读越精彩,越读越经典。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背影教学方法
远去的背影
两个背影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