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奈达“功能对等”和严复“信、达、雅”理论视阈下的中西翻译原则对比研究

2015-09-10王晓晖王楠任炜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奈达源语

王晓晖 王楠 任炜

摘 要: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 功能对等 “信、达、雅” 翻译标准

1.引言

提及翻译理论研究,就不能不提及其核心问题,即翻译原则,也就是翻译标准问题。在中西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标准问题都是各流派的翻译理论家研究的核心。但由于不同的传统、流派,不同翻译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国翻译词典》对翻译标准是这样论述的:“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努力达到的目标。”虽然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但是翻译界对此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定论。中西方翻译家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中西方翻译界遵循的翻译理论不尽相同。中国译界一直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为翻译的准绳,而西方翻译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要算“对等原则”,其中又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代表,两者分别是中西方翻译界举足轻重的翻译准绳。虽然两者都曾受到质疑甚至是否定,但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大翻译标准依然是中西方翻译界最具权威性和生命力的。

对比而言,奈达的翻译理论基础更扎实,科学性较强,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有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和文学的深厚土壤为根基,有前人丰富的翻译经验为基础,有汉唐以来的佛经翻译为参照,因而他的翻译理论更具经验性、模糊性、美学性。在翻译理论史上,最具有中国代表特点的是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而最具有西方代表特点的当属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笔者结合这两大理论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特点,客观地分析了严复和奈达的翻译原则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分析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和奈达的“对等”的翻译原则各自特点的基础之上,对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和奈达的“对等”的翻译原则的一致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试从相似性中找出二者的共同之处,进而在结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和奈达的“对等”的翻译原则的优势的基础之上,提出观点,同时为促进翻译理论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信、达、雅”和“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对比分析

尤金奈达围绕《圣经》翻译展开了学术生涯。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将语言学应用于指导《圣经》的翻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成就了翻译研究领域最经典的理论之一。为减少不同翻译标准指导下译本的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更统一的标准,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两种语言间要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而不追求文字上的死板对应。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根据这一理论,翻译不仅是表面词汇意义上的对等,更是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除了表层的词汇信息外还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因为单纯追求形式对等可能掩藏甚至歪曲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为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译者应遵循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的翻译原则。奈达对功能对等理论作了如下解释,是指译语接受者与原语接受者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是“和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的对等”。按照这一解释,“对等”是指与源语取得对等效果,“自然的”是指译语要做到自然,而“最接近的”则意在将两种取向在高度近似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因此,这一理论既对源语信息的“忠实”提出了要求,又对译语要符合使用规范和习惯有所要求。根据奈达的理论,作为译者,如果要更好地翻译文本,最首要的尊重接受语,不断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接受语,而不是随意创造语言。因此,奈达理论在强调译语和源语在信息上尽可能相似的同时,也不排斥翻译的外来色彩。奈达承认源语和译语对等的程度取决于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性,差异越大,对等程度越低。

纵观我国的翻译史,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当推19世纪末的著名翻译家严复,其三字原则“信”“达”“雅”独步中国译界百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译论的发展。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不能歪曲原文,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要通达明白;“雅”则指译文要简明优雅。简而言之,“信达雅”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忠于原文(信),准确流畅(达),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因此,我们应该把“信达雅”看做是一个完整的原则体系,这是严复根据自身的翻译经验提出的翻译原则,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影响极大,至今仍有不少人言必称“信、达、雅”。然而这一理论中,唯“雅”字易起争论,有人对“雅”字提出批评,认为既然要忠实于原文的风格,那么“人雅我亦雅,人俗我亦俗”。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评判翻译标准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严复的时代,通过翻译介绍到我国的作品很少有现代小说中的那种粗俗的内容和文字,并且当时翻译作品的读者都是崇尚高雅的封建知识分子,从提出的时代背景看,提出这条标准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倘若原作是一部文学作品,则其字词语汇的运用必然是雅亦有文学性,俗亦有文学性,雅俗之对立消失在文学性之中。至于后来随着情况的变化,对上述标准提出修正,也是顺理成章的。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两人都属于意译论者,都主张把读者的反应当做检测译文优劣的一大因素,都主张用接受语的习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都属于“归化”派。但奈达的理论适宜于重在传达信息内容的文本上,即非文学文本;严复的理论可用作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原则。换而言之,他们的理论是翻译标准的两个方面,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而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建构标准,更适用于具体的翻译过程。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我们应把两人的理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微处着手,宏观把握,这样一定能创作出更好的译作。

3.结语

任何一种翻译理论都不是唯一的,动态对等理论不是唯一的,“信、达、雅”理论也不是唯一的。一种理论的应用范围总是有其局限性,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新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翻译理论研究整体上不断地向前发展。关键是在批评一种翻译理论的时候,要看准它的局限性到底在哪,而且应该抱着向前看的态度。当“信、达、雅”理论刚问世的时候,人们批评的焦点集中在“雅”字上。其实严复翻译理论的问题不在这儿,而是它的对象与目的的局限,它同其他所有的翻译理论一样,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翻译实践。只要我们用对待奈达理论的态度来对待严复的理论,把“信、达、雅”看做是一种伟大的翻译理论,而不是一种唯一的理论,才能对严复的理论作出恰如其分的历史的评价。

综上所述,再伟大的翻译理论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时代在发展,目前翻译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种新论迭出,翻译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人的大脑,扩展到语篇乃至于宏观文化。时代在呼唤新的翻译理论,我们要有新的翻译理论同包括“信、达、雅”、动态对等在内的传统理论一起去指导、解释无比丰富、复杂的翻译现象。在当前这个新理踵出的时代,我们客观上具备了这样做的条件,主观上也应该努力地这样做。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建中.翻译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

[3]王华.析奈达“功需鲁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雾跋的指导[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

[4]王全伟.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再认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

本文系辽宁中医药大学非医药专业科技项目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3fyy21。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奈达源语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
——再论奈达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知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比较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