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2015-09-10崔莹等

考试周刊 2015年63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提升策略大学生

崔莹等

摘 要: 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等。大学生个体对生存及安全意识的冷漠,很大可能是因其生命意识淡薄,家长和学校、社会对生命意识的教育或宣传不足等。本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和了解广东某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生命意识的策略,旨在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高生命教育的受重视程度。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大学生 提升策略

1.问题的提出

生命意识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是个体主动认识和理解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是创造和升华生命价值的意识,是追求生命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意识[1]。根据各种数据信息显示,在国外,生命意识教育很早就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融入学生的课程中,并且使生命意识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有社会宣传教育的不足,近年来频频出现大学生因人际矛盾、就业压力等问题自杀或他杀的非正常死亡社会现象。这些看似突发性的事件,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复杂问题。

我项目团队成员通过对广东某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在校学生的生命意识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对于生命意识的了解现状,并就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措施,旨在更好地提升和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大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观念。

2.调查设计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无记名抽样调查。问卷共包括生命意识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生命认知、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生命教育导师》一书指出: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占24.62%,女生占75.38%;大一学生占23.37%,大二学生占35.3%,大三学生占38.94%,大四学生占2.39%。

3.结果分析

3.1生命意识的认知情况

为了解该校学生对生命意识认知的认同度,问卷以下几道题目涉及个体对生命意识的观念理解,选项采用5点计分法,5分代表“完全同意”,1分代表“完全不同意”,各题的得分平均值见表1。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各项对生命意识认知有关的题目中,该校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都有较端正的态度,能够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确认自己能明确生命的方向;同时明确生命中有自己值得在乎的人事物,也有其追求的梦想或目标;能认识到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不负责任,不会轻易选择自杀、轻生等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3.2不同类别大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比较

使用均值比较和非参数检验,比较男生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差别。选项采用5点计分法,分数越高,态度越消极。

*在置信度(双侧)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从表2得知:男女生在如何面对和应对挫折时,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得分的均值看,女生的均分比男生的要高,分数越高表明态度相对消极。更进一步说明,男生比女生面对挫折时会更积极地面对,也可以说明男生的生命意识比女生强,男生会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挑战。

3.3生命教育开展形式的兴趣度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若学校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更偏向于户外拓展活动,对于开设生命教育课、主题班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兴趣度相对较低。除了调查问卷提及的三种方案,有学生提出一些其他的新形式,如关于自然灾害的安全逃生演练;采访身残志坚的顽强意志典型人物;亲近大自然的郊外素质拓展等。

4.提升策略

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该校学生对生命意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并没有很深入地了解和探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此,我项目团队成员提出以下观点,希望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有效的建议策略。

首先,大学生不要沉迷做“低头族”,要多外出走走、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平常多与身边人沟通交流,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疏导情绪。另外,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多积累生活经历,体验社会,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使心胸变宽广,多传递正能量给身边的人,改变自己不良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其次,家庭是每名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父母在子女的生命意识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生命教育意识,多与子女沟通,真正理解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对子女不是以“分数是唯一目标”为成才要求。父母应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生命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可以多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或者其他关于生命意识培养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生命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1]。由表3分析可知,学校可定期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户外拓展活动,能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命意识更深入的认识[4]。学生应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学校应当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尽快摆正不良心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最后,社会媒体应该多传递、传播正能量,多倡导珍惜、珍爱生命的行为。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约束提醒人们关爱、重视生命,以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崔伟,陈娟.大学生生命意识异化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0(11):27-28.

[2]郝永贞,陈丽娜.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常州高校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130-131.

[3]钟乃良.桂西北地区高校学生生命意义感调查[J].河池学院学报,2015(01):56-61.

[4]温岚.探析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体验式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0):78-80.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校学生生命价值意识的调查分析”,项目编号:1262013021。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提升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